「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是直線。」 真靈子修行這些年來,總是感嘆,人生苦短,卻有絕大多數的人,千轉百迴,東繞西繞的四處遊走各大道場,許多人已過半百,仍未能確定自己該往何處尋覓安身立命之處?
對於找到相應的法門道場,建議要以「學佛」作為主軸,靈修為輔。 有很多的朋友是以靈修開始,但也建議過程中,一定還是要以佛法、道法作為處事為人的首要原則。 其實佛道本一家,很多道教的神明也是佛弟子,只是因為傳承各地信仰的關係,必須以當地因緣為主,在一開始並不特別強調佛法,但傳授的道義裡面,仍舊以佛法為基礎。
此地建議選道場的方式,是以選擇有佛法基礎的道場。 佛法有各類法門,以下的建議,原則上是「先選法門,再選道場」。 以下步驟僅供參考,有的朋友佛緣已到,因緣際會,快速變化,不一定能按照以下步驟逐步進行,但裡面所提到的觀念,需事先建立,並明察秋毫。
一個能夠離苦得樂,解脫生死輪迴的法門,能讓我們生生世世受用。 一家適合自己的修行道場,可能是自己後半輩子的生活重心,不可不慎。
1. 佛法法門以「禪宗」與「淨土宗」為先 (目前華人社會最大的兩個學佛宗派,建議先從這兩個最適應時代潮流的研究起,可節省很多的時間去研究其他), 建議未入門者, 先以三個月或半年為限, 瀏覽這兩門各代表經藏註解或各代表之法師說法內容為先。
2. 三個月或半年之後,先選定要修的法門。 (選擇法門需評估自己的時間分配、修行方式是否符合自己個性與修行目標等)
3. 選擇確定要修的法門之後,就不要再隨意更換,滾石不生苔,而且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才能有成就。
4. 為鞏固道心與增進道業,建議選定法門之後,一定要開始尋找一個可以共修互勉的道場。 跟著道場內規修行除可去除怠惰懶散之心,也能確保我們不會自己忙修瞎練,走偏了而不自覺。
5. 找道場,除考慮交通便利,一定要確認與自己當初所選的法門理念一致。 初期可選多處,再安排前往這些道場參訪。
6. 同時可安排數家進行參觀, 觀其經營、 理念思想、 佛龕文物、 磁場氛圍、 與人文素質、師兄姐的言行舉止, 以不偏不倚的清淨心念去體驗心靈真真確確的感受, 契不契合, 往往一兩次的參訪或參與其早晚課共修就可得知。
7. 再者可約談道場裡面的法師或師兄姐等, 單獨談談修行方法, 交換彼此見地與歷程, 往往更可了知是否適合自己。 道場不在大不在小,重點在相應與有緣。
8. 比較之後,可歸納出最後要抉擇的一到兩家。 可更進一步的請師兄姐安排約見主事者,如主法和尚或師父等等,與師父之間可做更深一層的對談,了解未來自己應該如何修行。 一般來說,師父給的建議,當下,你就知道這是不是適合你的道場了。
綜合「經藏涵義」(宗派的宗旨意解),加上「實地觀察」 (磁場契合的感受),與「師父或師兄姐的對談」(理念與因緣的歸屬),當然還有對「佛法的真誠」(求道心堅定),相信佛菩薩會加持,在短時間內便可以找到自己相應的法門與道場。
所謂一門深入, 長期薰修, 人生苦短, 數十載多, 不專一而修行, 無快捷而成就. 為何要快, 人生無常, 雖仍屬青壯年之軀, 但誰能把握仍有幾多明日?
真靈子跟隨師父學習淨土法門數年, 平日也常接觸淨土善書, 也常聞淨空法師說法, 深刻解悟了淨土法門是最適合忙碌之現代人的最方便法門. 因為只要一部經(無量壽經或彌陀經), 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即可成就. 再忙, 連讀經的時間都沒有,就持一句佛號也行.
禪宗與密宗雖然淵遠與經典傳承更廣佈, 然明心見性之法, 卻因現代人心的混雜, 濁亂難定, 業力累厚, 積習難改, 缺少毅力耐力與刻苦力, 實難成就, 不是聖法不行, 是凡人無法行.
之所以在文章末特別舉出淨土法門的殊勝,主要也期望有緣朋友盡快能從淨土開始接觸,減少摸索法門選擇的時間,才能更加快速的找到相應的道場。 因為找到法門、找到道場才只是開端而已,未來漫漫長長的修行路,該如何一路堅定不疑,勇往直前,更是我們修行的重點。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