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規定年滿七十歲就必須統一安樂死的法案⋯⋯直視高齡化社會的殘酷與希望

陳亦琳-avatar-img
發佈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七十歲死亡法案,通過》

這真的是我近期看過最療癒的一本書。

雖然前面看的時候,邊皺著眉頭,胃也跟著隱隱作痛。

但是看到最後一頁,卻發現眼淚在眼眶打轉。

-

書中描述因不斷高齡化的日本社會,過多的老人已造成了社會經濟的負擔,因而訂出了一條驚人且充滿爭議的法案:只要年滿70歲,就要立刻在生日後的一個月內進行安樂死。

故事描述著長年一個人照顧著臥床卻毒舌的婆婆的家庭主婦。她的兒子因為受不了人際壓力而從好公司離職、有著高學歷的兒子卻遲遲找不到工作,成了啃老族,她因為忙著打理家裡而與社會斷聯,此時的她,距離70歲只剩下15年可活。

就在這時,獨自一人撐起全家經濟的先生,突然決定離職去環遊世界;不想被家裡氛圍拖下水的女兒,決定搬出家自己生活;婆婆的女兒們除了遺產外,對其他照顧的事情全都不聞不問,所有的照顧責任都推給了逃不掉的家庭主婦。

如果我們都知道生命是有限的,還如此短暫,那麼現在,我們能做什麼?

這看似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作者卻用人性最殘酷且真實地視角,透過不斷地切換著故事中每個人的視角,讓我們聽見他們心中的喃喃自語、抱怨跟顧影自憐。

「反正70歲就要死了,現在還那麼努力要幹嘛?」這樣的想法逼得我們去直視和反思。

好像把內心所有想法都被作者挖出來一般,既殘忍得不忍直視,卻又有種解脫感,像內心的憋屈,終於有了出口。

在高齡化的社會裡,為什麼照顧的重擔總是落在某些人身上?

我們是不是也常常把責任推給那些「逃不掉」的人?

慶幸的是,看到最後,好像有了一點點方向跟希望。

走同樣的路,到不了新的地方。

雖然改變是痛苦的,雖然面對自己的錯誤、直視自己的問題是難受的,但那或許就是蛻變前,必經的成長。

如果我們都自私地只想著自己的痛苦,一心只想著讓自己解脫,原來一個家,一個社會,就會逐漸地分崩離析。

但當每個人都開始去想,我們可以為這個社會付出什麼?

就連躺在床上的人,可能都仍然是有價值的。

如果發揮想像力,就沒有無用之人。

不是「如果七十歲就要死了,現在還那麼努力要幹嘛?」,

而是「我們終將都要一死,現在你想怎麼活?」。

謝謝這本好書。

內容總結
七十歲死亡法案,通過
5
/5
avatar-img
6會員
22內容數
X10・故事傳遞人 擁抱真實的自己,就也能同理對方的脆弱 收聽Podcast:隔壁的桌子 https://solink.soundon.fm/nextabl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X10 IS ME 的其他內容
魷魚遊戲第二季探討小蝦米能否反攻大鯨魚,挑戰社會不公。男主角試圖改變遊戲規則,卻面臨懷疑、嫉妒和仇恨。劇中加入看似公平的投票機制,卻凸顯了人性在生死關頭的抉擇與合作的困難。擁有預知未來能力是否能真正改變體制?我們又如何在生存與道德之間取得平衡?
《大美不言》展覽呈現了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作品,從古代文物到現代設計,讓觀眾感受到自然與美的深刻連結。展覽由國立故宮博物院等機構共同策劃,涵蓋260多件精選作品,展現了人類的創造力與跨時代的文化交流。這場展覽不僅展示藝術品之美,更提醒我們重新思考與自然的關係,探索未曾言說的美。
Netflix戀愛實境秀《愛在山林間》聚焦於35至60歲的成熟男女,呈現他們在戀愛中面對的現實挑戰,除了經濟因素,還涉及生兒育女、父母照顧,甚至身體老化後的健康需求。這些現實問題讓他們選擇伴侶時的條件和年輕時截然不同。文中分享其中一位參與者故事,提醒我們即使錯過也無妨,人生隨時都有可能重啟,擁抱幸福
雖然平常並沒有太關注K-POP,但也透過新聞媒體或一些紀錄片對嚴苛的韓國練習生制度略知一二。 平均4-5年起、超級高壓密集的長時間訓練和嚴格的體重控制,集體的宿營生活,定期且殘酷的考核淘汰,最後如果不符合公司要推出的形象和設定,就算很厲害也不見得可以成功出道。
在這幾天台灣女團「幻藍小熊 GENBLUE」在韓國出道,看了她們的消息幾天後,有一點個人的心得想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5jk7Ngpqs身為一個很愛看真人實境節目之人,也沒錯過之前由各家經紀公司共同推出的台灣女團真人秀「未來少女」,而當
「The Polaroid Project: At the Intersection of Art and Technology 一拍即影:拍立得國際名家攝影大展」展示即時攝影技術對美學影響,逾120名藝術家的約300件拍立得作品,從不同角度觀賞然超越日常成為藝術載體
魷魚遊戲第二季探討小蝦米能否反攻大鯨魚,挑戰社會不公。男主角試圖改變遊戲規則,卻面臨懷疑、嫉妒和仇恨。劇中加入看似公平的投票機制,卻凸顯了人性在生死關頭的抉擇與合作的困難。擁有預知未來能力是否能真正改變體制?我們又如何在生存與道德之間取得平衡?
《大美不言》展覽呈現了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作品,從古代文物到現代設計,讓觀眾感受到自然與美的深刻連結。展覽由國立故宮博物院等機構共同策劃,涵蓋260多件精選作品,展現了人類的創造力與跨時代的文化交流。這場展覽不僅展示藝術品之美,更提醒我們重新思考與自然的關係,探索未曾言說的美。
Netflix戀愛實境秀《愛在山林間》聚焦於35至60歲的成熟男女,呈現他們在戀愛中面對的現實挑戰,除了經濟因素,還涉及生兒育女、父母照顧,甚至身體老化後的健康需求。這些現實問題讓他們選擇伴侶時的條件和年輕時截然不同。文中分享其中一位參與者故事,提醒我們即使錯過也無妨,人生隨時都有可能重啟,擁抱幸福
雖然平常並沒有太關注K-POP,但也透過新聞媒體或一些紀錄片對嚴苛的韓國練習生制度略知一二。 平均4-5年起、超級高壓密集的長時間訓練和嚴格的體重控制,集體的宿營生活,定期且殘酷的考核淘汰,最後如果不符合公司要推出的形象和設定,就算很厲害也不見得可以成功出道。
在這幾天台灣女團「幻藍小熊 GENBLUE」在韓國出道,看了她們的消息幾天後,有一點個人的心得想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5jk7Ngpqs身為一個很愛看真人實境節目之人,也沒錯過之前由各家經紀公司共同推出的台灣女團真人秀「未來少女」,而當
「The Polaroid Project: At the Intersection of Art and Technology 一拍即影:拍立得國際名家攝影大展」展示即時攝影技術對美學影響,逾120名藝術家的約300件拍立得作品,從不同角度觀賞然超越日常成為藝術載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中高齡愈來愈受到重視,最近勞基法三讀通過修法,明明是一個很小很小的變動,也可以說沒有什麼變動,沒想到竟然產生一堆疑問。 總而言之 就如下表所言…。 原本法條和修正條文同時閱讀,大概就能清楚了解法條意思是什麼? 為什麼你不想退休? 工作了大半輩子,到最後還是要問問65歲的你,會不想退休是因
Thumbnail
老人不知從哪得到「小道消息」: 如果能不領年金、自費醫藥費、證明自己還有價值,就可以領到免死金牌。
Thumbnail
本文章將探討高齡社會的相關議題,包括高齡化社會的定義、臺灣與中國在高齡社會中的進程、社會危機、人權議題等。另外,將分析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臺灣的健保制度之間的差異,以及對老人的照護與生活品質權利的保障。
Thumbnail
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著,社會需要承擔更多的養老和醫療費用,隨著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對醫療和護理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將給社會福利系統帶來巨大壓力。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Thumbnail
因為醫療的進步,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又因為少子化的關係,讓高齡照顧的問題日益浮上檯面,到底我們將如何因應這個難解的局面呢?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的作者小梶沙羅用幽默的筆觸寫下自己長照四位加起來總共360歲老人的心酸血淚,狀況百出的長照現場令人看了哭笑不得,也藉此讓讀者去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終身俸在老年生活及社會負擔上可能產生的問題,並提出了相關案例。從臺灣的醫療保險制度,到中國大陸的身分詐騙案,最後到日本老年經濟支柱現象,都圍繞著一個概念,就是活死人權益。作者也呼籲讀者反思家庭觀念以及教育、法制,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
Thumbnail
人口老化指數增至153.83%,社會面臨龐大的壓力。如何減緩社會的壓力?減少長照悲歌,緩解社會壓力,讓我們起心動念。本文著重探討減緩社會壓力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討論。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Thumbnail
本文以影片「失控的照護」為引,反思自身曾接觸到與長者相關的現象及議題,包括如養老院和社區照顧的差異。面對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未來老後生活與照顧,又應如何預做準備?
Thumbnail
中高齡愈來愈受到重視,最近勞基法三讀通過修法,明明是一個很小很小的變動,也可以說沒有什麼變動,沒想到竟然產生一堆疑問。 總而言之 就如下表所言…。 原本法條和修正條文同時閱讀,大概就能清楚了解法條意思是什麼? 為什麼你不想退休? 工作了大半輩子,到最後還是要問問65歲的你,會不想退休是因
Thumbnail
老人不知從哪得到「小道消息」: 如果能不領年金、自費醫藥費、證明自己還有價值,就可以領到免死金牌。
Thumbnail
本文章將探討高齡社會的相關議題,包括高齡化社會的定義、臺灣與中國在高齡社會中的進程、社會危機、人權議題等。另外,將分析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臺灣的健保制度之間的差異,以及對老人的照護與生活品質權利的保障。
Thumbnail
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著,社會需要承擔更多的養老和醫療費用,隨著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對醫療和護理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將給社會福利系統帶來巨大壓力。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Thumbnail
因為醫療的進步,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又因為少子化的關係,讓高齡照顧的問題日益浮上檯面,到底我們將如何因應這個難解的局面呢?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的作者小梶沙羅用幽默的筆觸寫下自己長照四位加起來總共360歲老人的心酸血淚,狀況百出的長照現場令人看了哭笑不得,也藉此讓讀者去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終身俸在老年生活及社會負擔上可能產生的問題,並提出了相關案例。從臺灣的醫療保險制度,到中國大陸的身分詐騙案,最後到日本老年經濟支柱現象,都圍繞著一個概念,就是活死人權益。作者也呼籲讀者反思家庭觀念以及教育、法制,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
Thumbnail
人口老化指數增至153.83%,社會面臨龐大的壓力。如何減緩社會的壓力?減少長照悲歌,緩解社會壓力,讓我們起心動念。本文著重探討減緩社會壓力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討論。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Thumbnail
本文以影片「失控的照護」為引,反思自身曾接觸到與長者相關的現象及議題,包括如養老院和社區照顧的差異。面對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未來老後生活與照顧,又應如何預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