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的減法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隨著年紀增長,開始崇尚減法生活,逐漸減少生活物品,儘量降低購物慾望,追求需求型購物,像是衣服,買一件新衣,至少要淘汰一件,保養品一罐用完,才購買新的,不再像年輕時,一樣還沒用多久,看到新的又想再買。就因年輕時是慾望型購物,導致生活空間存放了很多年輕時的回憶,有些物品對現在的我而言,已沒有實用性,但也因這些回憶,讓我覺得丟掉相當可惜。

以下幾個是我想丟,又有點捨不得丟的東西:

一、扭蛋與盲盒:有段時間特別愛買扭蛋和盲盒,每次經過店家,都忍不住想扭或買一個盲盒,帶回家當紀念,有時候又因為實在太喜歡,於是又上蝦皮購買整套回來,剛開始把戰利品擺在桌上時,五顏六色,爭奇鬥艷,覺得相當賞心悅目,但時間一久這些盲盒扭蛋開始染上灰塵,一下子這個倒,那個又掉在地上時,開始覺得相當厭煩,視覺感受相當亂七八糟,想丟掉又想到當時花了不少錢,又覺得相當不捨。

二、CD:年輕時因偶像崇拜購買的CD,那時前前後後卡帶和CD買了快300張,也不知自己為何有辦法從一星期五百的零用錢,省吃儉用存下這麼多錢買,記得那時還想著要珍藏一輩子,如今看著這些被時代淘汰的產物,若我能搭時光機回到過去,我一定要回到過去過買CD的時期,而且要狠狠巴一下年輕時候自己的頭,告訴自己不要再偶像崇拜了,他們不能夠給你希望,只有自己能給自己。

三、畢業紀念冊:我那年代通常要求每個人都一定要購買,但學校畢業後,有連絡的通常都是那固定幾個,但那又厚又重的畢業紀念冊裡頭的人,大都不認識,有必要讓每個人都紀念這麼多不認識的人嗎?真的有人會把畢業紀念冊看完嗎?想丟掉,但又厚又重,紙質又相當不錯,希望可以好好利用,拿來做手工藝品之類的。

四、鞋子:剛開始工作後,我相當喜歡買鞋,也不知是不是想彌補小時候的遺憾,小學時要什麼沒什麼,每當看到同學穿著帥氣的新鞋,總覺相當羡慕,而我都要等到鞋底磨破後才能換,而且還不是換我喜歡的,而是換老媽覺得便宜,但我都非常的不喜歡,但人在屋簷下,也不能說什麼,只能在心中羡慕別人,我覺得或許就是為了彌補遺憾,才會在自己有能力不用看到人臉色時狂買鞋,大部份的鞋款都沉迷過,像慢跑鞋、籃球鞋、老爹鞋、ALL STAR、軍靴、REDWING、正裝皮鞋,就因買太多,很多鞋沒穿幾次就放到鞋底氧化壞掉,其中有不少五、六千的鞋款,根據我各人的經驗,最容易放到壞掉或鞋底脫膠的球鞋品牌前三名分別為NIKE、NB、ADIDAS,不過到了現在這年紀,對於鞋子的迷戀已不似重前,很多對於生活不太實用的鞋款,想丟又捨不得,只能偶爾穿穿,回憶當時對鞋子的執著,對現在的我而言,有些無法理解。

就我自身的經驗而言,一個人的價值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年輕時執著或著迷的事物,等過了一定的年齡再回首,會笑看過去自己的痴或傻,就如同過去我認為值得收藏的,如確覺得相當佔位置,想把這些收藏都處理掉。

當今人類文明對於經濟發展都相當重視,但經濟發展又必需靠需求、製造、消費的循環來支撐,過度追求經濟成長,間接也導致癈棄物處理及各種的環境問題,讓我們的生活環境逐漸遭受損害,我想或許當我把所屬的物品物盡其用,不再追求新款式、流行、或是各種無意義的紀念品,降低了物質慾望,不僅心更自由,或許這也算是一種愛地球的方式之一。

avatar-img
1會員
1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振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短影音上看到一部關於討好型人格的分享,說過去當他把一個人當成最要好的朋友時,內心會再乎這朋友有沒有也把他當成最要好的朋友,若沒感受到同等的關係對待,會失望難過,討好型人格這詞,忽然間打到我心坎裡,或許我也屬於討好型人格。 我想起高中時有一位交情算不錯的同學,我忘了為什麼會跟他熟識,當時我就把他當
付費知識學習的風潮,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各種線上課程如雨後春筍般,諸如業務思維、溝通技巧、健康、命理、投資等,應有盡有,再加上諸多網紅帶貨宣傳,後勢更加強勁,我也跟上了風潮,從2023到2024,在募資期間購買的課程共約花了20000多,不敢說經驗多豐富,單純分享購買課程並上完後的心得。 第一門購買
最近家中的RO淨水器過濾水出水量驟降,廢水量確大增,讓我無法忍受,其實原因大概就是因很久沒換濾芯所造成的,多年前選購這台淨水器時,看中的是因為它的外觀做的像一台電腦主機般,和當時傳統造形的RO淨水器比較起來,相當有設計感,但千千萬萬沒想到換濾芯確是相當的麻煩,接頭還要纏上止漏膠帶,讓我印象最深刻
前些日子到南投旅行,特別繞路到車埕老街,在日據時期這裡木材業發展興盛,是南投木材重要集散地,隨著台灣木業禁止代木政策而沒落,近幾年發展觀光,以當時的歷史背景為基礎,發展成復古、文化、創意的旅遊小鎮。 運氣不錯,這天氣好,當時正好有學校舉辦校外教學,有小學生們正參加木材加工DIY活動,有時會
上次到清境是十多年前的事,那是老爸最後一次主動帶我和老媽一同出遊,印象深刻,那天走了三個行程,有杉林溪、盧山溫泉區、清境農場,以現在心境評估當時一天的旅遊行程,總覺得相當倉促,沒辦法細細品味,今年一直有再次到清境一遊的念頭,趁著年底請假不用找人代班的時機整裝出發吧!十多年過後,老爸走了,家中只剩
公司一位設備班主任工程師離職了,雖然和這位工程師不熟,但內心還是相當意外,因年過三十好幾,有家庭,在公司做了多年,年薪又破百,聽說加一天班就有五六千,具備以上條件,最後還是決定離職,是什麼樣的原因動機,讓我相當好奇。 於是我多方打聽,不過他們對這位工程師離職的主要原因有不同的理解,但也不相違背,於
在短影音上看到一部關於討好型人格的分享,說過去當他把一個人當成最要好的朋友時,內心會再乎這朋友有沒有也把他當成最要好的朋友,若沒感受到同等的關係對待,會失望難過,討好型人格這詞,忽然間打到我心坎裡,或許我也屬於討好型人格。 我想起高中時有一位交情算不錯的同學,我忘了為什麼會跟他熟識,當時我就把他當
付費知識學習的風潮,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各種線上課程如雨後春筍般,諸如業務思維、溝通技巧、健康、命理、投資等,應有盡有,再加上諸多網紅帶貨宣傳,後勢更加強勁,我也跟上了風潮,從2023到2024,在募資期間購買的課程共約花了20000多,不敢說經驗多豐富,單純分享購買課程並上完後的心得。 第一門購買
最近家中的RO淨水器過濾水出水量驟降,廢水量確大增,讓我無法忍受,其實原因大概就是因很久沒換濾芯所造成的,多年前選購這台淨水器時,看中的是因為它的外觀做的像一台電腦主機般,和當時傳統造形的RO淨水器比較起來,相當有設計感,但千千萬萬沒想到換濾芯確是相當的麻煩,接頭還要纏上止漏膠帶,讓我印象最深刻
前些日子到南投旅行,特別繞路到車埕老街,在日據時期這裡木材業發展興盛,是南投木材重要集散地,隨著台灣木業禁止代木政策而沒落,近幾年發展觀光,以當時的歷史背景為基礎,發展成復古、文化、創意的旅遊小鎮。 運氣不錯,這天氣好,當時正好有學校舉辦校外教學,有小學生們正參加木材加工DIY活動,有時會
上次到清境是十多年前的事,那是老爸最後一次主動帶我和老媽一同出遊,印象深刻,那天走了三個行程,有杉林溪、盧山溫泉區、清境農場,以現在心境評估當時一天的旅遊行程,總覺得相當倉促,沒辦法細細品味,今年一直有再次到清境一遊的念頭,趁著年底請假不用找人代班的時機整裝出發吧!十多年過後,老爸走了,家中只剩
公司一位設備班主任工程師離職了,雖然和這位工程師不熟,但內心還是相當意外,因年過三十好幾,有家庭,在公司做了多年,年薪又破百,聽說加一天班就有五六千,具備以上條件,最後還是決定離職,是什麼樣的原因動機,讓我相當好奇。 於是我多方打聽,不過他們對這位工程師離職的主要原因有不同的理解,但也不相違背,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作者如何從擁有更多到擁有更快樂的生活方式,透過斷捨離概念來改變購物模式和生活方式。透過三條關鍵的斷捨離入門,包括丟掉一整年沒有使用到的東西、丟掉收納的概念、感受怦然心動的感覺。
Thumbnail
極簡生活從這幾年開始被各種推崇,也許是社會型態的改變,讓人覺得不是只能一直的追求各種"擁有",而存在太多的"不必要"也是造成生活困擾的一種原因,除了外在物質的形式捨棄外,人際關係上也是需要被去蕪存菁的整理。
Thumbnail
一、減法的生活 1.物品的斷捨離 打造零雜物的空間,讓生活中只留下自己現在有在使用的物品,將物品控制在管理的質與量中 2.資訊的斷捨離 除了減去多餘的物品外,資訊也須斷捨離,留意生活中進入你的資訊,網路自媒體平台發達,滑手機時帶給你的都是哪些訊息,也許很多是煽動你購物慾的熱銷商品,或想滿足你
Thumbnail
物品是有形的,體驗和記憶是無形的。因此體驗類的消費不僅能帶來身心的快樂和滿足,也能減少日後維護物品的心力成本。“少一個物品就少一個掛礙、就多一份輕鬆和自由”是我身為斷捨離實踐者多年之後的心得和信念。
(禁止轉發、轉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最近我在小帳發起投票,問大家平時有沒有斷捨離的習慣,發現原來不少人平時也會斷捨離! 斷捨離除了整理家裡物品之外,還能更了解自己🫶🏻 1、斷捨離的方法 2、為什麼要斷捨離? 3、總結 1、以下有一些方法給大家參
Thumbnail
斷捨離是什麼?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捨棄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讓閉塞的人生恢復流動的方法,提升人生的新陳代謝 減法的哲學 重視的是空間而不是物品 斷捨離的好處?(為什麼要斷捨離) 可以從此擺脫雜亂的生活,不再讓雜物堆滿家中,增加幸福感 為什麼你丟不掉東西 我們居
Thumbnail
近年流行斷捨離,即是將多餘物品做相應處置以達舒適空間。然而,心理聲音和處理物品去處仍具挑戰。透過捐贈、二手賣場等方式可尋找物品有緣人。除斷捨離物品外,心理排毒亦應繼續努力。
Thumbnail
斷 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 棄多餘的廢物 脫 離 對物品的執著   買東西原則:東西只留下”我“ “現在” “需要”的 ”我“→以自己為出發點 “現在”→時間軸為當下 “需要”→與想要做區分   捨不得用=浪費物品的價值(物品要使用才可以發揮它的價值)   收納以最少為原則 同類
Thumbnail
斷捨離:人生中的「想要」與「需要」 斷捨離、斷捨離,這是這幾年經常被提及的字眼。 有捨才有得。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你們都是怎麼決定是否要購買某樣東西的呢?
Thumbnail
審視你的物品 花些時間檢視你所擁有的物品 確定哪些是你真正需要的 哪些是多餘的 捨棄不必要的物品 將不再需要的物品捐贈回收或賣出 這將有助於釋放空間 同時減少浪費 投資高質量的物品 當你需要替換某些物品時 考慮購買高質量 耐用的產品 這樣可以減少長期的消費成本 減少購買次數 嚐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作者如何從擁有更多到擁有更快樂的生活方式,透過斷捨離概念來改變購物模式和生活方式。透過三條關鍵的斷捨離入門,包括丟掉一整年沒有使用到的東西、丟掉收納的概念、感受怦然心動的感覺。
Thumbnail
極簡生活從這幾年開始被各種推崇,也許是社會型態的改變,讓人覺得不是只能一直的追求各種"擁有",而存在太多的"不必要"也是造成生活困擾的一種原因,除了外在物質的形式捨棄外,人際關係上也是需要被去蕪存菁的整理。
Thumbnail
一、減法的生活 1.物品的斷捨離 打造零雜物的空間,讓生活中只留下自己現在有在使用的物品,將物品控制在管理的質與量中 2.資訊的斷捨離 除了減去多餘的物品外,資訊也須斷捨離,留意生活中進入你的資訊,網路自媒體平台發達,滑手機時帶給你的都是哪些訊息,也許很多是煽動你購物慾的熱銷商品,或想滿足你
Thumbnail
物品是有形的,體驗和記憶是無形的。因此體驗類的消費不僅能帶來身心的快樂和滿足,也能減少日後維護物品的心力成本。“少一個物品就少一個掛礙、就多一份輕鬆和自由”是我身為斷捨離實踐者多年之後的心得和信念。
(禁止轉發、轉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最近我在小帳發起投票,問大家平時有沒有斷捨離的習慣,發現原來不少人平時也會斷捨離! 斷捨離除了整理家裡物品之外,還能更了解自己🫶🏻 1、斷捨離的方法 2、為什麼要斷捨離? 3、總結 1、以下有一些方法給大家參
Thumbnail
斷捨離是什麼?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捨棄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讓閉塞的人生恢復流動的方法,提升人生的新陳代謝 減法的哲學 重視的是空間而不是物品 斷捨離的好處?(為什麼要斷捨離) 可以從此擺脫雜亂的生活,不再讓雜物堆滿家中,增加幸福感 為什麼你丟不掉東西 我們居
Thumbnail
近年流行斷捨離,即是將多餘物品做相應處置以達舒適空間。然而,心理聲音和處理物品去處仍具挑戰。透過捐贈、二手賣場等方式可尋找物品有緣人。除斷捨離物品外,心理排毒亦應繼續努力。
Thumbnail
斷 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 棄多餘的廢物 脫 離 對物品的執著   買東西原則:東西只留下”我“ “現在” “需要”的 ”我“→以自己為出發點 “現在”→時間軸為當下 “需要”→與想要做區分   捨不得用=浪費物品的價值(物品要使用才可以發揮它的價值)   收納以最少為原則 同類
Thumbnail
斷捨離:人生中的「想要」與「需要」 斷捨離、斷捨離,這是這幾年經常被提及的字眼。 有捨才有得。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你們都是怎麼決定是否要購買某樣東西的呢?
Thumbnail
審視你的物品 花些時間檢視你所擁有的物品 確定哪些是你真正需要的 哪些是多餘的 捨棄不必要的物品 將不再需要的物品捐贈回收或賣出 這將有助於釋放空間 同時減少浪費 投資高質量的物品 當你需要替換某些物品時 考慮購買高質量 耐用的產品 這樣可以減少長期的消費成本 減少購買次數 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