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決定簡單的生活:從斷捨離到極簡主義,丟東西後改變我的12件事!
■ 極簡主義者的定義
我個人認為符合以下兩個特質的人,就是極簡主義者:
「真正了解自己需要什麼的人。」
「為了最重要的人生目標,減少物品數量的人。」
■ 極簡主義不是「目的」
減少物品數量不是「目的」。極簡主義是幫助每個人找出重要事物的「方法」,也是交織出珍貴人生故事的「序章」。
■ 十五項進階版減物法則!
■ 感受自由,獲得解放
簡單來說,極簡生活費用指的是維持生活的最低花費。我認為每個人都要確實掌握房租、伙食費、水電費、手機費等維持生活最基本的必要花費。
我目前住在東京的不動前,房租是六萬七千日圓。我一定要用iPhone,平時自己開伙,每天帶便當上班。以我的生活模式來說,每個月實拿十萬日圓的薪水就能過得很輕鬆。想看書就到圖書館,想出門就到公園散步,生活也能過得很充實。
為了維持自己的生活水準,強迫自己待在怪異的職場中耗損自己的能量,甚至工作到幾乎想自殺的程度,根本是本末倒置。減少家中雜物,降低極簡生活費用,就能解放自己,獲得自由。極簡主義者不受限於工作型態,擁有充分的工作自由。
■ 凡事變得積極主動
從行動中獲得的「經驗」與「物質」不同,經驗不會成為貸款的擔保品,別人也無法從你身上偷走。任何事物都可能被奪取,唯有「經驗」無法剝奪。
■ 懂得感謝
禪宗有所謂的「五觀偈」,在進食前做五種觀想。以現代白話文簡單統整如下:
本書認定的「極簡主義」為:
一樣觀察作者的「生活花費」與「收入來源」是重點,我想很少人想看一位財務自由者如何極簡生活的炫富式貧窮吧。
簡單來說,極簡生活費用指的是維持生活的最低花費。我認為每個人都要確實掌握房租、伙食費、水電費、手機費等維持生活最基本的必要花費。
作者認為每個月實拿十萬日圓(約台幣兩萬二)的薪水就能過得很輕鬆,在台灣近期大概有《在都市窩居10年,我過得還不錯》、《今天,就過喜歡的日子》等書可參考月開銷,這其實也是零工經濟興起的原因,台灣基本工資:
自113年1月1日起,每月基本工資由新臺幣(以下同)26,400元調整至27,470元,調升1,070元,調幅約為4.05%;每小時基本工資則比照每月基本工資之調幅,由176元調整至183元,調升7元。全案將由勞動部陳報行政院核定。
許多人不願意正職加班做功德,而轉向打零工,反正都賺不了什麼錢,不如擁有自己的時間,而且基本工資的調漲,對於超過基本工資而沒調漲的勞工而言,是變相的減薪,因為物價會隨底層薪資調漲而漲價,對於退休族群沒調漲退休金亦同。
在這種情況下,就如我之前所說的進入「被動修行、被動清貧」的環境,為了賺錢而焦慮憂鬱,不如學習降低生活水平與物慾,說實在也不得不學習。
另一方面,我也會認為存的還不夠,而繼續忍受有害健康的輪班工作,人到中年身體大不如前,但就算戶頭已夠用兩三年,我還是猶豫是否該離職去體驗多一點人生,還是做到健康出狀況後作為離職的停損點,如同前年輕同仁過勞耳中風而離職。
或許學習降低生活水平與物慾能減輕對未來的焦慮吧,斯多葛主義中稱之為「消極想像:預想壞事發生」與「自我否定:體驗壞事發生」
進行消極想像,就是預想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壞事。塞內加建議將這個技巧加以延伸:除了預想壞事發生,有時我們還應該活得就像壞事已經發生。尤其是,我們不應該只想像失去財富會是什麼樣子,而應該定期「體驗貧窮」。—《善用悲觀的力量》
總之,對於金錢不外乎開源與節流,開源在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下,只有節流是能自己掌控的,而節流的重點在於知足,「若知足,雖貧亦可名為富;有財而多欲,則名之為貧。」《往生要集》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