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曾經是夢想的證明。
卻在某一天,變成了壓得我喘不過氣的枷鎖。
當你還沒有成績的時候,沒有人會在意你打得怎麼樣。
但當你開始贏球,大家的目光就變了。
輸了一整年後,我終於在新的一年迎來了第一場勝利。
接著,全國排名開始跳躍式的上升。
我以為,這是夢想成真的時刻。
卻沒想到,夢想變得更沈重了。
不久之後,找到贊助商,我才真正意識到:
他們支持我,不是因為我夠努力、夠熱愛網球。
他們需要的,只是「贏」。
當成績來了,壓力也來了
以前輸了,只有自己難過;現在輸了,彷彿讓教練、學校、甚至是家人都失望了。
我不是出身在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
贊助商對我來,不只是資源,更是支撐我繼續打球的唯一選擇。
但那一刻,我發現自己失去另一個選擇:我,沒有輸的權利。
比賽,不再是追求勝利的樂趣,而是對抗失敗的恐懼。
「以前打比賽是想贏,現在打比賽是怕輸。」
13歲的我,開始理解現實的殘酷。
網球不再只是興趣。
它變成了工作,變成了必須完成的任務。
但如果我失敗呢?如果我不再贏了呢?
當壓力壓垮了一切
有一天,我終於崩潰了。
站在比賽場上,我突然忘記了該如何揮拍,
忘記了如何正常呼吸,連最基本的怎麼握拍都想不起來。
我像一個初學者,站在國際比賽的球場上,毫無頭緒。
比賽結束,我拖著沈重的步伐走下球場,
等待我的,沒有安慰,也沒有鼓勵,而是
「你到底在幹嘛?」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
那一天,我好像忘記了我自己是誰。
忘記了當初自己為什麼熱愛這項運動。
但我好像沒有停下來的時間,因為下一場比賽又要來了。
我怕,我如果就這樣忘記怎麼打球,怎麼辦?
怕輸 VS. 想贏
怕輸,這大概是所有運動員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但怕輸,和想贏,是兩種截然不同心態,
- 當你「想贏」,你享受比賽,享受競爭。
- 當你「怕輸」,你開始猶豫,開始懷疑自己。
享受比賽,變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當比賽,變成一個逃不掉的夢魘。
當贏球,不再是單純的喜悅。
13歲的我,還沒準備好,壓力卻已經擊垮了我。
那麼,後來的我,是如何從壓力中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