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認為自己的情緒在經過了一些事情,

學習自我覺察、停頓、轉移&同理⋯

已經平靜許多

昨天看著孩子終於在學校旁的公園用著還不熟悉的語言跟同學玩在一起

雖然已經快要晚上七點,還是有點不捨得催孩子要來回家了

而且說實話自己也是有點享受那樣的當下

(可以在旁邊看著小孩們自己在那放電回家可以早早去睡覺,對很多父母來說是最棒的事情了吧?)

回家的路上不過是提醒孩子我必須要趕快回家煮晚餐,所以不能在路上經過的第二個公園逗留,孩子馬上就不高興了⋯

回到社區她說要去看鄰居的貓我也同意了,說好只跟貓咪打個招呼就回家,孩子也說好,看到了又說想摸被我制止了⋯又不高興了⋯一路嘟著嘴回家

回家我開著抽油煙機在煮飯沒聽到孩子在客廳碎碎念不高興⋯

如果是以前的自己,早就停下來開罵了!養小孩真的是在訓練自己心性&體力

我也了解像以前那樣忍耐終有一天會像老公那樣因為一兩句話突然爆發(這又是另一件事情了⋯⋯改天如果又發生類似的事情再說吧⋯⋯最近不太想要把一些負面情緒一直拿出來反芻)

終於煮好飯在餐桌上等孩子吃了三分之一彼此都比較平靜時好好跟孩子說好以後在公園玩的時間限制&原因,孩子也答應了

原本擔心孩子會因為這樣把跟同學好好玩在一起的事情跟回家很趕沒辦法東看看西看看牽連在一起而不太跟其他孩子玩,畢竟昨天是第一次看到她這麼開心跟同學玩在一起⋯

實在不希望只有這麼一天⋯

但看來是自己想太多了🤔

洗澡前看孩子開始過嗨有點不妙,果不其然,洗澡時毛很多,沾了泡泡的頭髮不要用到耳朵、沖頭不要沖到前面、洗手臂不要抓著手⋯又在那邊鬧脾氣要哭⋯

自己的底線也快要破防⋯

床上睡前抱著跟孩子好好說,媽媽很愛妳,但是妳常常這樣跟媽媽發脾氣,媽媽會受不了、會覺得很累、很難過⋯

想想自己從小就是非常非常聽話的小孩,也沒有跟大人發過什麼脾氣,被罵被打之後的難過、生氣都是用自己寫信、畫畫藏在自己的小盒子裡,還記得有次還被媽媽找到拿出來問⋯

當然不希望孩子像我當年一樣把情緒都藏起來,這樣終有一天會像我這樣內傷

希望孩子可以自在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不用害怕父母因為這樣就不愛她,但同時自己又沒有辦法在孩子生氣時很平靜的處理孩子的情緒風暴,也沒有辦法像孩子的情緒一下子就過去那樣⋯真的好難啊⋯⋯

avatar-img
天麻的沙龍
3會員
7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天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2月要搬家去很遠的地方,前陣子就已經陸陸續續整理一些搬不走的東西,有些小孩的東西還可以賣一點錢的也時不時放上社團、群組賣,因為不想要當惱人的群友一次丟很多東西賣佔著版面,也不想要讓人知道我在大出清一直跟我砍價(我真的超討厭喊要了然後再私訊我殺價的人⋯) 小孩的實木桌是可以調整高度的那種,半年前我
原本這句話我覺得只適用在形容我爸⋯ 但是經過這次的橫禍,我覺得也頗適合形容我老公的⋯ 雖然遇到衰事的當事人是我⋯但由於影響到全家的交通,所以當然也影響到他⋯ 雖然他身邊很多朋友都提供了相關處理的經驗,有的的確有幫助⋯ 但是只是在家裡說說對於肇事者很生氣的話是有什麼用?我說那不然等保險理賠人員
12月要搬家去很遠的地方,前陣子就已經陸陸續續整理一些搬不走的東西,有些小孩的東西還可以賣一點錢的也時不時放上社團、群組賣,因為不想要當惱人的群友一次丟很多東西賣佔著版面,也不想要讓人知道我在大出清一直跟我砍價(我真的超討厭喊要了然後再私訊我殺價的人⋯) 小孩的實木桌是可以調整高度的那種,半年前我
原本這句話我覺得只適用在形容我爸⋯ 但是經過這次的橫禍,我覺得也頗適合形容我老公的⋯ 雖然遇到衰事的當事人是我⋯但由於影響到全家的交通,所以當然也影響到他⋯ 雖然他身邊很多朋友都提供了相關處理的經驗,有的的確有幫助⋯ 但是只是在家裡說說對於肇事者很生氣的話是有什麼用?我說那不然等保險理賠人員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