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族民的敘事詩》「狩獵的歌」(Hunting Scenes,《タロコ族民謡による叙事詩》「狩猟の歌」),創作者:八木澤教司(Satoshi Yagisawa)


由於太魯閣族的傳統歌謠,普遍是即興吟誦式唱曲,從似吟似誦的吟誦式歌謠旋律中歸納其音程組織,係以四音組織Re、Mi、Sol、La為主,音域侷限於八度內,未見有轉位的情形,也沒有使用半音階的情形,節奏規律上,往往表現的是以同音高的音,配合語言音節,以對等節奏進行。而歌詞內容,除了表達主題之外,歌者往往配合其心情即興詠事嘆物。
太魯閣族的傳統歌謠有傳統古調(uyas rudan sbiyaw)及重新創作改編後仍具太魯閣族特色的傳統歌謠兩種,傳統古調則又分為娛樂休閒的歌舞音樂,與特定時機(如祭祀)使用的吟誦式歌謠。太魯閣族有「採集古調」及「以本族歌謠為題材的創作曲調」兩種採集音樂家,如早期的蘇德昌、賴友梅、周裕豐,到目前仍致力於此的胡清香、簡正雄及莊春榮(哈尤‧尤道)等六位老師。
《太魯閣族民的敘事詩》係由八木澤教司以太魯閣族歌謠《狩獵歌》為主題,並採用太魯閣族傳統古調中的下列歌謠創作:
《呼喚獵人》:iyah kana snaw balay, adas kana qaya namu! malu ka pngsisil namu, malu ka spi namu hug?所有的男子漢帶著你們的獵具,你們的鳥占及夢占是好的嗎?
《吉相歌》:malu kana sisil wah! malu kana spi wah! 全部的鳥占及夢占是好的, maha malu utux ta, maha malu ksa ta. 我們會走好運揹獲獵物:biyi brayaw, biyi sruhing, kana samat dgiyaq, gaba ga Truku!草寮、姑婆芋;草寮、山蘇,我們載著滿滿的獵物下山。
《祝福歌》:tayal bi,napa na, sbliqan bi utux!豐厚的獵獲物是被祝福的。
這四首太魯閣族歌謠經由八木澤教司巧妙的融入現代管樂創作手法,創作一首七分多鐘的管樂交響曲,讓台灣太魯閣族原住民音樂,傳遞給全世界的樂迷,讓世界認識台灣原住民傳統歌謠之美。
《太魯閣族民的敘事詩》有兩個演奏版本,完整版依照總譜完全演奏,演出時間大約7分鐘,另外,八木澤老師建議,演出時間若不夠則可以將這首曲子縮短至五分鐘以內,即在第108小節開始跳過,移至第146小節接續開始,為演出時間大約5分鐘的縮短版。
這首曲子在第一年加入社區管樂團時曾經有機會參與演出,然當時吹奏技巧尚未能登上檯面,故無緣躬逢其盛,後來這首曲子被挑選作為參加地方音樂祭標案的曲目,然未得標,故至今仍未有機會一演此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