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心理諮商筆記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第二輪的心理諮商,來到第六次。

  這次切入的重點是我和諮商師分享,上周二在騎樓下踩空階梯跌倒,導致韌帶拉傷,事發的時候我人橫躺在騎樓地上,完全動彈不得也爬不起來,身體占了半個騎樓寬,覺得好痛、好想爬起來不想擋到路,然而一開始三三兩兩經過的行人都沒搭理我,我好無助,第一個念頭是打給先生,結果先生剛好沒有接電話,讓我陷入更深的絕望。後來有個女生過來關心我,同時那社區的管理員也發現我受傷了,趕緊出來攙扶我坐到階梯上休息。

  看診回家後,先生在浴室,悲從中來嚎啕大哭,記得我跟他說:「我好傷心打給你的時候你沒有接到,接通也沒有說要來找我,我覺得不被愛」、「都沒有人來幫助我,我好難過」等等。

  諮商師問我這個「沒有人來幫助、無助的感覺,有沒有甚麼想要多說的?」

  我們連結到小時候的經驗,被家暴的時候,雖然親友有關心,但卻沒有人真正地幫助到我。

  極少數記得自己為什麼被打的回憶中,那時國小的我騎腳踏車載著弟弟摔進嘉南大圳,不知道是被哪個阿北救起來,我請他先帶弟弟回家,結果我回到阿嬤家以後,卻被媽媽拖進黑黑的浴室一陣毒打,沒有人來安慰我、關心我,甚至救我。這是我印象中媽媽在家以外的地方打我,只有在我好不容易從那個又黑又暗的空間出來時,有人過來幫我擦藥,對一個小女孩無濟於事的幫助。

  分享一些經歷後,諮商師說她聽了我的事是會有點難過,甚至需要稍微倒吸一口氣的,但上一輪諮商結束後,我卻認為不應該再占用資源選擇結束。突然覺察自己總是選擇合理化遇到的痛苦,沒有好好安慰、在乎過受傷的我。

  從那個拼命逃離原生家庭,恨媽媽入骨的女孩,到現在能發自內心開口:「回娘家的時候,我終於覺得有『家』可以回了!」以前回家,就像回到牢籠一樣讓人窒息不已。

  才發覺,這一路走來都沒有放棄的自己,真的好不容易、好勇敢!

  總是相信直覺做了許多巧妙的選擇,雖然談過幾段失敗的感情,遇到許多困難,但也從閱讀得到救贖,因為宇宙的安排才得以跟母親、過去的自己和好。

  這麼不容易的一段路,我卻一直看輕它,從沒有好好謝謝過這麼勇敢的我!

  每個人都值得好好被愛,那個最愛自己的人,就是自己!


  還有很多諮商路要走,但落地無聲的曾經,都鋪成此刻、當下的人生路,我:

  好像終於可以往前了!

  好像更懂自己了!

  好像更能把對人的信任交出去了!

  好像更坦然了!

  好像更有安全感了!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女人與母親的自我對話、故事創作、親子出遊......客套結束,我想我是來找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娃比砂筆 的其他內容
  這部27年前開播的影集,因為頗負盛名,10幾年來曾經幾次想要點來看,但就是無法取得共鳴,最近在Nexflix上映,目前一路看完第五季了。從中得到許多共鳴,很多想談的。先從四個主要角色的友誼談起吧!   第一次去心理諮商時,諮商師曾和我探討「女性友人、榜樣」的話題,我曾跟他說我生命中沒有這樣的角
>關於我重啟寫作的原因   當了七年的全職母親,最小的孩子已經進入幼兒園,在白天稍微空閒的時間,經常希望可以找份工作兼顧家庭與自我成長,但一直找不到自己能做甚麼,甚至還為此去心理諮商。   回想成長過程,總沒時間、甚至沒人認真的告訴我們:「嘿!你必須找到自己的天賦!」不知不覺間就跟著教育體制長大
  這部27年前開播的影集,因為頗負盛名,10幾年來曾經幾次想要點來看,但就是無法取得共鳴,最近在Nexflix上映,目前一路看完第五季了。從中得到許多共鳴,很多想談的。先從四個主要角色的友誼談起吧!   第一次去心理諮商時,諮商師曾和我探討「女性友人、榜樣」的話題,我曾跟他說我生命中沒有這樣的角
>關於我重啟寫作的原因   當了七年的全職母親,最小的孩子已經進入幼兒園,在白天稍微空閒的時間,經常希望可以找份工作兼顧家庭與自我成長,但一直找不到自己能做甚麼,甚至還為此去心理諮商。   回想成長過程,總沒時間、甚至沒人認真的告訴我們:「嘿!你必須找到自己的天賦!」不知不覺間就跟著教育體制長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這禮拜重訓練硬舉時,我突然無意識的向前撲倒在地,過了兩三秒鍾後才清醒,臉上跟手上已是傷口,這經驗實在是太嚇人了,我第一次感覺人不知身在何處,醒來也處於恍惚階段,躺著不舒服只能靠牆坐著....
Thumbnail
我突然想到去年在台北突然倒下來的時候 下班5分鐘脊椎竄上來到手臂的麻 勉強回家關門後「碰」臉朝地上倒下來 我第一個反應竟然是「叫外送」 因為我之前去過淡水急診沒有什麼用 也是只能自己去 倒下來覺得「可能」起來需要時間,我想用手機叫外送 然後發現完全沒辦法 我就哭了
最近整個腦袋好像不是我的, 脖子僵硬的上一塊木頭, 本來想說好不容易有時間去運動, 流了汗並沒有讓頭腦清醒1點, 反而不舒服啊差1點暈倒, 昨天還是前天跟一個心理師討論了一個小時的病情, 想起了1點點的事情, 他們原來是預謀傷害還是預謀殺人? 只不過殺人不成變成了重傷害而已,
人生的路上難免磕磕碰碰,甚至摔了一大跤,而當不小心摔跤了,你得到了什麼?
Thumbnail
上個月去郊外爬山,可能是前兩天下過雨,山路有點滑,我又邊走邊跟老友聊天,一小心就滑倒了,由於怕碰到頭,下意識就用手撐住身體,不但手掌立刻流血,而且手肘一陣劇痛,當下就覺得慘了,可能骨折了,馬上下山去醫院檢查。 在醫院照過X光後,醫師確認是骨折了,我緊張地問:「要打石膏嗎?」醫師表示,狀況不算太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請讀者見諒,因為家父以及其他家屬集體自殺。導致我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性格暴躁以及容易疏離任何人。本人這幾天也差點送醫,因為我出現三次毫無任何意識。心臟有在跳,但是都叫不醒,連我的夫人都被嚇死了,地震的恐懼並沒有感到害怕,而是看到我突然間連續三次出現無意識狀態直接倒在馬路之中。
Thumbnail
連假尾聲,讀者寫信來求救,信上只有短短兩行字:老師,我的工作,好失敗,眼看著周一又要來了,自己就像跌了一跤的小孩,遲遲起不來。 那就,先不要急著起來吧。我現在對自己很寬容,儘管現在也不是我狀態最好的時候。
「諸比丘!比丘於此, 若在感樂受,知:『我在感樂受。』 在感苦受者,知:『我在感苦受。』 在感不苦不樂受者,知:『我在感不苦不樂受。』 若在感肉體之樂受者,知:『我在感肉體之樂受。』 又在感精神之樂受者,知:『我在感精神之樂受。』 或在感肉體之苦受者,知:『我在感肉體之苦受。』
Thumbnail
2021.3.4 周一結束了三天的二階療癒課程,課堂上沒有太多的釋放,回家之後隱隱感覺右手、左膝、還有右邊的坐骨神經不太舒服,昨天睡了一覺起來,驚覺大事不妙!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這禮拜重訓練硬舉時,我突然無意識的向前撲倒在地,過了兩三秒鍾後才清醒,臉上跟手上已是傷口,這經驗實在是太嚇人了,我第一次感覺人不知身在何處,醒來也處於恍惚階段,躺著不舒服只能靠牆坐著....
Thumbnail
我突然想到去年在台北突然倒下來的時候 下班5分鐘脊椎竄上來到手臂的麻 勉強回家關門後「碰」臉朝地上倒下來 我第一個反應竟然是「叫外送」 因為我之前去過淡水急診沒有什麼用 也是只能自己去 倒下來覺得「可能」起來需要時間,我想用手機叫外送 然後發現完全沒辦法 我就哭了
最近整個腦袋好像不是我的, 脖子僵硬的上一塊木頭, 本來想說好不容易有時間去運動, 流了汗並沒有讓頭腦清醒1點, 反而不舒服啊差1點暈倒, 昨天還是前天跟一個心理師討論了一個小時的病情, 想起了1點點的事情, 他們原來是預謀傷害還是預謀殺人? 只不過殺人不成變成了重傷害而已,
人生的路上難免磕磕碰碰,甚至摔了一大跤,而當不小心摔跤了,你得到了什麼?
Thumbnail
上個月去郊外爬山,可能是前兩天下過雨,山路有點滑,我又邊走邊跟老友聊天,一小心就滑倒了,由於怕碰到頭,下意識就用手撐住身體,不但手掌立刻流血,而且手肘一陣劇痛,當下就覺得慘了,可能骨折了,馬上下山去醫院檢查。 在醫院照過X光後,醫師確認是骨折了,我緊張地問:「要打石膏嗎?」醫師表示,狀況不算太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請讀者見諒,因為家父以及其他家屬集體自殺。導致我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性格暴躁以及容易疏離任何人。本人這幾天也差點送醫,因為我出現三次毫無任何意識。心臟有在跳,但是都叫不醒,連我的夫人都被嚇死了,地震的恐懼並沒有感到害怕,而是看到我突然間連續三次出現無意識狀態直接倒在馬路之中。
Thumbnail
連假尾聲,讀者寫信來求救,信上只有短短兩行字:老師,我的工作,好失敗,眼看著周一又要來了,自己就像跌了一跤的小孩,遲遲起不來。 那就,先不要急著起來吧。我現在對自己很寬容,儘管現在也不是我狀態最好的時候。
「諸比丘!比丘於此, 若在感樂受,知:『我在感樂受。』 在感苦受者,知:『我在感苦受。』 在感不苦不樂受者,知:『我在感不苦不樂受。』 若在感肉體之樂受者,知:『我在感肉體之樂受。』 又在感精神之樂受者,知:『我在感精神之樂受。』 或在感肉體之苦受者,知:『我在感肉體之苦受。』
Thumbnail
2021.3.4 周一結束了三天的二階療癒課程,課堂上沒有太多的釋放,回家之後隱隱感覺右手、左膝、還有右邊的坐骨神經不太舒服,昨天睡了一覺起來,驚覺大事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