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富比士》報導,即時問答平台Pearl.com針對美國民眾對AI搜尋引擎平台和真人提問的舒適度進行一項調查研究。其中有一題問到:「科技能否幫助Z世代解決他們在工作場所感受到的冷漠和不平衡,還是只會加劇這些問題?」結果顯示,竟有41%的人表示更信任AI而非員工,他們寧願尋求AI協助,也不太願意與主管討論工作問題,願意與主管討論的百分比,僅有28%,差距近10%以上,而50%的Z世代感覺向AI詢問工作問題比向真人主管來得更自在。
其中,有一項調查也令人擔憂,竟有83%的Z世代在與真人面對面或線上提問時,會感到焦慮,這在所有世代中比例最高。
由此可知,AI對於Z世代的影響超乎我們的想像。
企業要抗拒聘僱Z世代嗎?這顯然是個蠢問題,因為在這個缺工時代,所有人資都知道只要是人,都被列入聘僱考慮。
所以企業不該抗拒,反而要好好思考,這批被聘僱進來的Z世代,可以如何讓他們既使用AI,又不造成企業傷害,甚至更能在Z世代下,讓AI為企業帶來更多效益。
我認為,企業若想在AI與Z世代共存的時代保持競爭力,有三個訣竅,也就是應從教育訓練、企業文化、管理制度三個層面入手,以確保Z世代能有效利用AI,並同時保有職場所需的人際溝通與決策能力。
以下針對這三個層面進行說明:
教育訓練
1. AI素養與應用訓練:讓Z世代正確使用AI
Z世代仰賴AI解決問題,企業應確保他們能夠正確、高效、安全地使用AI,而非完全依賴AI。
(1) AI識別與判斷能力
企業應設計「AI素養訓練」,幫助Z世代員工學會辨別AI生成內容的正確性,包括:
🔹 AI的優勢與限制:AI適合哪些工作?哪些決策仍需人為判斷?
🔹 如何判斷AI內容的正確性?:例如交叉比對資訊來源、使用可信賴的AI工具等。
🔹 如何避免AI的偏誤(Bias)與幻覺(Hallucination):透過實際案例說明AI可能產生的錯誤與解法。
🔹 AI與隱私安全:教育員工避免在AI平台輸入機密資訊,確保AI應用符合企業安全規範。
🔹執行方式:建立內部AI學習課程,可透過線上學習、實作練習、案例討論等方式進行。
(2) AI使用準則與企業內部標準
企業應制定清楚的AI使用規範,指導員工如何在工作場域中正確使用AI。
🔹 允許使用AI的範圍:例如
I. AI可應用於數據分析、內容整理、翻譯、草擬報告、流程自動化等。
II. AI不可用於機密資訊處理、公司決策、財務報告、員工評估等。
企業先一步將這些準則標準,制定清楚,進行規範,且加以布達清楚。
🔹 AI審核機制:
I.員工應在提交AI生成的報告或決策建議前,經主管或專業人員審核。
II.公司可導入AI內容檢測工具,避免AI產出不實資訊或違反合規標準。
🔹 執行方式:訂定AI使用手冊,並要求所有員工學習與遵守。
(3) 建立人機協作模式
企業應培養員工將AI當作輔助工具,而非完全取代員工的判斷與決策,建立人機協作的最佳化流程:
🔹 AI處理大量資訊,員工負責判斷與決策:
I. AI 用於資料整理、簡報初稿、客戶數據分析。
II. 員工進行創意思考、問題解決、策略規劃、管理決策。
企業清楚界定AI與員工的分工及界線,不要存在模糊空間。
🔹 建立「AI +人工審核」的工作流程:
I. AI 產生內容後,員工必須進行二次驗證與修正,確保正確性。
II. AI 提供決策建議時,最終決策仍須由員工做出。
🔹執行方式:設計「AI與員工協作」的工作流程,並確保員工熟悉操作。
企業文化
2. 建立Z世代願意信任的企業文化
Z世代與傳統世代的職場價值觀不同,企業應調整文化,讓Z世代能在AI與人際互動間找到平衡。
(1) 主管應適應Z世代的工作方式
傳統的「指令式管理」已不適用Z世代,企業應訓練主管提升開放式溝通與教練式管理能力:
🔹 主管應建立信任感:
I. 傾聽Z世代的意見與需求,而非只給指示。
II.提供個人化回饋,幫助員工成長,而非只關心績效。
🔹 強化雙向溝通:
I.建立定期回饋機制,讓員工有機會表達對工作的想法與困擾。
II.推動「無壓力會議」,讓Z世代敢於向主管提出問題與建議。
🔹執行方式:企業可設計主管培訓課程,提升跨世代管理能力。
(2) 提供Z世代「人際連結」的機會
🔹為避免Z世代過度依賴AI,企業應創造更多「人與人」互動的機會,例如:
I.導師制度(Mentorship Program):讓資深員工與Z世代搭配,提供職場指導與成長建議。
II. 逆向導師制(Reverse Mentoring):讓Z世代分享AI應用、數位技能,幫助前輩適應新科技。
III.內部社群與論壇:透過線上社群與實體活動,促進不同世代員工交流與學習。
🔹執行方式:定期舉辦跨世代學習活動,讓員工有機會互相學習與交流。
管理制度
3. AI導入與企業管理制度調整
企業應積極導入AI,並透過適當的管理制度,確保員工能安全、高效地使用AI。
(1) AI管理與監督機制
🔹 企業應導入AI風險管理機制,確保AI應用不會造成業務風險,例如:
I. 設立AI監督小組,負責審查AI應用範圍與風險。
II.建立AI數據透明機制,確保員工能追溯AI的決策來源。
🔹 明確規範AI的角色與使用場景:
I. AI適用於行政自動化、數據分析、內容撰寫。
II. AI不適用於法律判斷、財務決策、內部機密資訊。
🔹執行方式:企業應建立AI使用守則,並定期更新以符合技術發展。
(2) AI與人才發展策略結合
企業應將AI視為提升人才競爭力的工具,而非威脅,並設計AI與人才培養並行的職涯發展策略:
🔹 提供AI技能培訓:
I.讓員工學習如何高效使用AI工具,提升職場競爭力。
II.設計AI專業發展計畫,讓員工學習更高階的AI應用技能。
🔹 打造「AI +人才」的新工作模式:AI輔助員工完成繁瑣工作,讓員工有更多時間專注於創新與決策。
🔹執行方式:企業應設計「AI與人力發展並行」的培訓計畫,確保員工能夠適應AI時代的職場變革。
Z世代終將成為職場中的人才主力,如何讓Z世代學會正確使用AI,同時維持人際溝通與決策能力,打造更具競爭力的「人機共生」職場環境,才是企業應該要有的管理思維,並進一步為企業帶來實質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