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Z世代與AI共存的三個訣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根據《富比士》報導,即時問答平台Pearl.com針對美國民眾對AI搜尋引擎平台和真人提問的舒適度進行一項調查研究。其中有一題問到:「科技能否幫助Z世代解決他們在工作場所感受到的冷漠和不平衡,還是只會加劇這些問題?」結果顯示,竟有41%的人表示更信任AI而非員工,他們寧願尋求AI協助,也不太願意與主管討論工作問題,願意與主管討論的百分比,僅有28%,差距近10%以上,而50%的Z世代感覺向AI詢問工作問題比向真人主管來得更自在。

其中,有一項調查也令人擔憂,竟有83%的Z世代在與真人面對面或線上提問時,會感到焦慮,這在所有世代中比例最高。

由此可知,AI對於Z世代的影響超乎我們的想像。

 

企業要抗拒聘僱Z世代嗎?這顯然是個蠢問題,因為在這個缺工時代,所有人資都知道只要是人,都被列入聘僱考慮。

所以企業不該抗拒,反而要好好思考,這批被聘僱進來的Z世代,可以如何讓他們既使用AI,又不造成企業傷害,甚至更能在Z世代下,讓AI為企業帶來更多效益。

 

我認為,企業若想在AI與Z世代共存的時代保持競爭力,有三個訣竅,也就是應從教育訓練、企業文化、管理制度三個層面入手,以確保Z世代能有效利用AI,並同時保有職場所需的人際溝通與決策能力。

以下針對這三個層面進行說明:

教育訓練

1. AI素養與應用訓練:讓Z世代正確使用AI

Z世代仰賴AI解決問題,企業應確保他們能夠正確、高效、安全地使用AI,而非完全依賴AI。

(1) AI識別與判斷能力

企業應設計「AI素養訓練」,幫助Z世代員工學會辨別AI生成內容的正確性,包括:

🔹 AI的優勢與限制:AI適合哪些工作?哪些決策仍需人為判斷?

🔹 如何判斷AI內容的正確性?:例如交叉比對資訊來源、使用可信賴的AI工具等。

🔹 如何避免AI的偏誤(Bias)與幻覺(Hallucination):透過實際案例說明AI可能產生的錯誤與解法。

🔹 AI與隱私安全:教育員工避免在AI平台輸入機密資訊,確保AI應用符合企業安全規範。

🔹執行方式:建立內部AI學習課程,可透過線上學習、實作練習、案例討論等方式進行。

 

(2) AI使用準則與企業內部標準

企業應制定清楚的AI使用規範,指導員工如何在工作場域中正確使用AI。

🔹 允許使用AI的範圍:例如

I. AI可應用於數據分析、內容整理、翻譯、草擬報告、流程自動化等。

II. AI不可用於機密資訊處理、公司決策、財務報告、員工評估等。

企業先一步將這些準則標準,制定清楚,進行規範,且加以布達清楚。

🔹 AI審核機制:

I.員工應在提交AI生成的報告或決策建議前,經主管或專業人員審核。

II.公司可導入AI內容檢測工具,避免AI產出不實資訊或違反合規標準。

🔹 執行方式:訂定AI使用手冊,並要求所有員工學習與遵守。

 

(3) 建立人機協作模式

企業應培養員工將AI當作輔助工具,而非完全取代員工的判斷與決策,建立人機協作的最佳化流程:

🔹 AI處理大量資訊,員工負責判斷與決策:

I. AI 用於資料整理、簡報初稿、客戶數據分析。

II. 員工進行創意思考、問題解決、策略規劃、管理決策。

企業清楚界定AI與員工的分工及界線,不要存在模糊空間。

🔹 建立「AI +人工審核」的工作流程:

I. AI 產生內容後,員工必須進行二次驗證與修正,確保正確性。

II. AI 提供決策建議時,最終決策仍須由員工做出。

🔹執行方式:設計「AI與員工協作」的工作流程,並確保員工熟悉操作。

 企業文化

2. 建立Z世代願意信任的企業文化

Z世代與傳統世代的職場價值觀不同,企業應調整文化,讓Z世代能在AI與人際互動間找到平衡。

(1) 主管應適應Z世代的工作方式

傳統的「指令式管理」已不適用Z世代,企業應訓練主管提升開放式溝通與教練式管理能力:

🔹 主管應建立信任感:

I. 傾聽Z世代的意見與需求,而非只給指示。

II.提供個人化回饋,幫助員工成長,而非只關心績效。

🔹 強化雙向溝通:

I.建立定期回饋機制,讓員工有機會表達對工作的想法與困擾。

II.推動「無壓力會議」,讓Z世代敢於向主管提出問題與建議。

🔹執行方式:企業可設計主管培訓課程,提升跨世代管理能力。

 

(2) 提供Z世代「人際連結」的機會

🔹為避免Z世代過度依賴AI,企業應創造更多「人與人」互動的機會,例如:

I.導師制度(Mentorship Program):讓資深員工與Z世代搭配,提供職場指導與成長建議。

II. 逆向導師制(Reverse Mentoring):讓Z世代分享AI應用、數位技能,幫助前輩適應新科技。

III.內部社群與論壇:透過線上社群與實體活動,促進不同世代員工交流與學習。

🔹執行方式:定期舉辦跨世代學習活動,讓員工有機會互相學習與交流。

 管理制度

3. AI導入與企業管理制度調整

企業應積極導入AI,並透過適當的管理制度,確保員工能安全、高效地使用AI。

(1) AI管理與監督機制

🔹 企業應導入AI風險管理機制,確保AI應用不會造成業務風險,例如:

I. 設立AI監督小組,負責審查AI應用範圍與風險。

II.建立AI數據透明機制,確保員工能追溯AI的決策來源。

🔹 明確規範AI的角色與使用場景:

I. AI適用於行政自動化、數據分析、內容撰寫。

II. AI不適用於法律判斷、財務決策、內部機密資訊。

🔹執行方式:企業應建立AI使用守則,並定期更新以符合技術發展。

 

(2) AI與人才發展策略結合

企業應將AI視為提升人才競爭力的工具,而非威脅,並設計AI與人才培養並行的職涯發展策略:

🔹 提供AI技能培訓:

I.讓員工學習如何高效使用AI工具,提升職場競爭力。

II.設計AI專業發展計畫,讓員工學習更高階的AI應用技能。

🔹 打造「AI +人才」的新工作模式:AI輔助員工完成繁瑣工作,讓員工有更多時間專注於創新與決策。

🔹執行方式:企業應設計「AI與人力發展並行」的培訓計畫,確保員工能夠適應AI時代的職場變革。

 

Z世代終將成為職場中的人才主力,如何讓Z世代學會正確使用AI,同時維持人際溝通與決策能力,打造更具競爭力的「人機共生」職場環境,才是企業應該要有的管理思維,並進一步為企業帶來實質效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佐洢的沙龍
22會員
46內容數
20幾年人資主管經驗。分享我在職場中的觀察、想法與心得,希望透過相互交流,讓大家能有所收穫。分享主題包括書籍、職涯發展、成功習慣、人際關係、人力資源、領導管理......等。
佐洢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作為一位人資,我參與過無數場離職面談。你會發現員工離開的理由五花八門,而絕大多數不會坦白說出來。 分享給大家,我真實觀察到的五件事!
Thumbnail
2025/04/26
作為一位人資,我參與過無數場離職面談。你會發現員工離開的理由五花八門,而絕大多數不會坦白說出來。 分享給大家,我真實觀察到的五件事!
Thumbnail
2025/04/26
獲1111人力銀行新設立的1111職點新站邀請為專欄作家。 很開心跟大家分享這個消息。
Thumbnail
2025/04/26
獲1111人力銀行新設立的1111職點新站邀請為專欄作家。 很開心跟大家分享這個消息。
Thumbnail
2025/04/19
再次獲1111人力銀行測評中心邀稿授權文章:《只要掌握履歷三大訣竅,履歷投遞無往不利!》 文章刊登網址如下: https://career.1111.com.tw/tipDetail.aspx?no=3615 歡迎大家閱讀。
Thumbnail
2025/04/19
再次獲1111人力銀行測評中心邀稿授權文章:《只要掌握履歷三大訣竅,履歷投遞無往不利!》 文章刊登網址如下: https://career.1111.com.tw/tipDetail.aspx?no=3615 歡迎大家閱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報導研究顯示,大多數的人認為AI會增加工作量,阻礙生產力,甚至是他們不知道如何達到公司對AI應用的期望。這項調查其實也透露出新的技術帶來現實面的挑戰。在數位轉型的背景下,企業應該思考如何在推動新科技時避免對員工造成額外的工作負擔,並鼓勵積極面對新的科技轉變。
Thumbnail
這篇報導研究顯示,大多數的人認為AI會增加工作量,阻礙生產力,甚至是他們不知道如何達到公司對AI應用的期望。這項調查其實也透露出新的技術帶來現實面的挑戰。在數位轉型的背景下,企業應該思考如何在推動新科技時避免對員工造成額外的工作負擔,並鼓勵積極面對新的科技轉變。
Thumbnail
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 在當今科技迅速變革的時代,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成為我們在職場上保持競爭力的關鍵要素。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快速學習新工具和適應新環境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能力。持續學習並保持開放的心態,不僅能讓我們在不斷變化的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也能讓我們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 適應能力與
Thumbnail
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 在當今科技迅速變革的時代,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成為我們在職場上保持競爭力的關鍵要素。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快速學習新工具和適應新環境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能力。持續學習並保持開放的心態,不僅能讓我們在不斷變化的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也能讓我們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 適應能力與
Thumbnail
標題討論 有位格友寫了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我覺得不錯,互動了一下,我想做一些更多說明,每個人會的東西當然越多越好,但也因為如此,不可能什麼都會,不需要有側重,才不會樣樣通,樣樣鬆。所以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反而不如"如何利用AI良好的協助我們工作"來
Thumbnail
標題討論 有位格友寫了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我覺得不錯,互動了一下,我想做一些更多說明,每個人會的東西當然越多越好,但也因為如此,不可能什麼都會,不需要有側重,才不會樣樣通,樣樣鬆。所以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反而不如"如何利用AI良好的協助我們工作"來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在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例如提問力、判斷力和專業能力。同時也提到了在使用AI時需要注意的事情,以及一些問答希望可以跟讀者有所互動與交流。另外作者也分享了自己使用AI工具的心得,並期待可以幫助初學者更快地瞭解如何應對AI的基礎邏輯。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在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例如提問力、判斷力和專業能力。同時也提到了在使用AI時需要注意的事情,以及一些問答希望可以跟讀者有所互動與交流。另外作者也分享了自己使用AI工具的心得,並期待可以幫助初學者更快地瞭解如何應對AI的基礎邏輯。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AI時代,如何以不變應萬變?本文引用了《AI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中的觀點,強調成長型思維和專題式學習的重要性,幫助你在職場中脫穎而出,實現倍數成長。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AI時代,如何以不變應萬變?本文引用了《AI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中的觀點,強調成長型思維和專題式學習的重要性,幫助你在職場中脫穎而出,實現倍數成長。
Thumbnail
別怕被取代?專家:AI 將成 Z 世代求職、升遷利器 確實,隨著生成式AI的興起,許多人開始擔心這可能會對勞動市場造成影響。 然而,專家指出,如果Z世代能夠學會利用AI,這將有助於他們在求職和職業晉升方面獲得優勢。 根據CNBC報導,Slack的Workforce Lab進行的調查
Thumbnail
別怕被取代?專家:AI 將成 Z 世代求職、升遷利器 確實,隨著生成式AI的興起,許多人開始擔心這可能會對勞動市場造成影響。 然而,專家指出,如果Z世代能夠學會利用AI,這將有助於他們在求職和職業晉升方面獲得優勢。 根據CNBC報導,Slack的Workforce Lab進行的調查
Thumbnail
如何運用A I這個工具,以人為本,不是讓AI主導你的人生。
Thumbnail
如何運用A I這個工具,以人為本,不是讓AI主導你的人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