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文化:認同感、金錢觀與逃避無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個話題在網路上的討論相當熱烈,許多人認為「8+9」族群是社會的亂源,除了對社會沒有貢獻外,還會到處惹是生非,甚至影響治安。然而,這股暴戾之氣的背後,其實隱藏著更深層的社會問題,值得我們去探討。

認同感的追求

在這個資訊爆炸、自媒體盛行的時代,個人價值往往與流量掛勾。許多「8+9」透過誇張的行為吸引關注,甚至開始自嘲,將自己塑造成一種文化符號,來博取眼球與流量變現。這不只是為了金錢,更多的是一種認同感的追求。當他們獲得一定的粉絲支持,就代表有人認同他們的生活方式,這種被認同的感覺讓人難以割捨。

然而,尋求認同是所有人類的共同需求,不論是哪個社會階層的人,都渴望被看見、被理解、被接納。只不過「8+9」的表達方式與主流價值觀有所不同,導致他們在主流社會中飽受批評,但在自己的同溫層內卻能獲得高度的認可。這種團體認同感,讓許多迷惘的年輕人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歸屬。

金錢觀的轉變

現代社會中,金錢已不僅是維持生活的工具,更成為一種象徵地位的標誌。許多人努力工作,積累財富,希望能過上更好的生活。但對於「8+9」來說,賺錢的目標不只是為了財富自由,而是要賺「快錢」。許多人希望能夠快速翻身,甚至不惜觸犯法律,因為這樣的行為不僅能夠帶來財富,還可能獲得他人崇拜。

隨著自媒體的興起,這種行為更容易變現。他們可能透過直播炫耀自己的金錢、名車、美色,營造一種「成功」的假象,吸引更多人效仿。這也讓部分年輕人認為,遵循傳統社會規範努力工作不如靠走偏門來得快,導致價值觀進一步扭曲。

然而,這樣的生活方式真的能夠長久嗎?許多「8+9」最終仍難以逃脫現實的懲罰,當青春不再、當金錢耗盡,他們能依靠的究竟是什麼?

逃避無能感

社會對「成功」的定義一直相當嚴苛,特別是對男性來說,必須有所成就、在某個領域擅長,或者對社會有貢獻,否則就會被視為「無能」。人們不願意凸顯自己的弱點,因為一旦展現出來,就會面臨外界的指責與壓力。這使得許多人選擇壓抑自己的情緒,獨自承受困難。

當一個人無法解決自身問題時,內心的自卑感、罪惡感與焦慮便會逐漸累積,最終轉化為逃避與憤怒。而「8+9」文化提供了一個出口,在這個群體裡,你可以包裝自己,營造出「成功」的假象,只要花點錢,就能獲得兄弟的支持、妹子的青睞。這讓人沉迷其中,因為相比面對現實的挫敗,這樣的生活顯然更加輕鬆愉快。

「別人罵我是社會底層又如何?我有兄弟罩著,有妹子陪,我有錢有名,網路上的酸民不過是嫉妒罷了。」這樣的心態,讓許多人寧願沉溺於這種生活,而不願回到所謂「正常」的社會體系中。

社會應該如何看待這股文化?

其實,「8+9」文化的興起,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社會階級流動的困難,以及年輕人對未來的不安。他們選擇用自己的方式來證明自身價值,儘管這種方式可能與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但其背後的動機卻是人類共通的——渴望被認同、渴望擁有選擇權、渴望擺脫無能感。

因此,單純地批判「8+9」並不能解決問題,而是應該深入探討他們為何走上這條道路,以及社會是否能提供更好的選擇,讓這些年輕人能夠看到不同的可能性,重新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巧克力聖代奶昔的沙龍
0會員
17內容數
分享閱讀心得及日常
2025/04/01
描述一位女子發現母親失蹤後焦急尋找,最終在公園找到母親的故事。文章著重描寫女子在尋找母親過程中的心理活動和情緒變化,以及母女間溫馨感人的互動,並以輕鬆幽默的筆觸點綴,展現出家庭溫暖的氛圍。
Thumbnail
2025/04/01
描述一位女子發現母親失蹤後焦急尋找,最終在公園找到母親的故事。文章著重描寫女子在尋找母親過程中的心理活動和情緒變化,以及母女間溫馨感人的互動,並以輕鬆幽默的筆觸點綴,展現出家庭溫暖的氛圍。
Thumbnail
2025/03/31
在網路上看到的元太舉著槍對著柯南的圖片,不知不覺就腦補了一個故事。 -- 多年後,少年偵探團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件。 「元太,你在幹嘛啊?」 在所有人都僵持不下時,光彥打破了沉默。 「不要阻止我,光彥。」元太站在三人的對面,
Thumbnail
2025/03/31
在網路上看到的元太舉著槍對著柯南的圖片,不知不覺就腦補了一個故事。 -- 多年後,少年偵探團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件。 「元太,你在幹嘛啊?」 在所有人都僵持不下時,光彥打破了沉默。 「不要阻止我,光彥。」元太站在三人的對面,
Thumbnail
2025/02/15
科學為當今最有公正力的學科,因為仰賴其客觀、理性、務實及可重複性,相對其它,科學較有說服力。不過科學發表的論文,卻可能出現造假、偏見、炒作等錯誤,日積月累下來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2025/02/15
科學為當今最有公正力的學科,因為仰賴其客觀、理性、務實及可重複性,相對其它,科學較有說服力。不過科學發表的論文,卻可能出現造假、偏見、炒作等錯誤,日積月累下來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個世界既競爭也合作聽起來是個合理的概念,但我相信90%的人根本過不了這種生活。 競爭的結果只有一個贏家,合作就是大家一起融洽的完成一件事。 這是99%台灣人對於競爭與合作的既定印象。
Thumbnail
這個世界既競爭也合作聽起來是個合理的概念,但我相信90%的人根本過不了這種生活。 競爭的結果只有一個贏家,合作就是大家一起融洽的完成一件事。 這是99%台灣人對於競爭與合作的既定印象。
Thumbnail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是政治問題普遍的特色。
Thumbnail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是政治問題普遍的特色。
Thumbnail
在台灣這種傳統的教育下,我們是乎都把忍耐都做美德,吃虧就是占便宜奉為聖旨。但出社會後,我發現這兩個道理在我眼裡看來都是害人不淺的觀念。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代表會跟人吵架,為何要讓自己吃虧不舒服還要說服自己接受?這在我眼裡看起來真的完全不合理,套用在人際關係上也是一樣的。在年紀增長過程中,要適時分辨什麼是
Thumbnail
在台灣這種傳統的教育下,我們是乎都把忍耐都做美德,吃虧就是占便宜奉為聖旨。但出社會後,我發現這兩個道理在我眼裡看來都是害人不淺的觀念。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代表會跟人吵架,為何要讓自己吃虧不舒服還要說服自己接受?這在我眼裡看起來真的完全不合理,套用在人際關係上也是一樣的。在年紀增長過程中,要適時分辨什麼是
Thumbnail
早期人家,為了養家養孩子,有錢賺就好,比較不會去思考工作內容符不符合善良和慈悲。加上民風閉塞,資訊也不流通,除了佛寺廟宇的師父講經說法順勢帶入因果觀念之外,並沒有其他管道可以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因此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造罪又造惡。 吃人一斤,還人十六兩,這就是因果循環,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不過如果放
Thumbnail
早期人家,為了養家養孩子,有錢賺就好,比較不會去思考工作內容符不符合善良和慈悲。加上民風閉塞,資訊也不流通,除了佛寺廟宇的師父講經說法順勢帶入因果觀念之外,並沒有其他管道可以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因此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造罪又造惡。 吃人一斤,還人十六兩,這就是因果循環,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不過如果放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上周都在罵人的感覺? 對,因為道德性的東西,講下去沒完沒了,太多社會常識要自己去體驗,不是上網找資料,故罵一罵比較快。
Thumbnail
上周都在罵人的感覺? 對,因為道德性的東西,講下去沒完沒了,太多社會常識要自己去體驗,不是上網找資料,故罵一罵比較快。
Thumbnail
活在現代的我們,尤其是生活在台灣的我們,遇到事情經常求神問卜。我是不介意有信仰重心啦,但有時候太超過可就不太好了,尤其是那種別人一說上來就讓人無力的冤親債主、祖先錯、後世擔等等。 明明就自己完全沒犯的錯,甚至不是先天命格或後天為人的問題,而老玄我也十分不喜歡處理相關事宜,但不可否認,有時候,這種玄
Thumbnail
活在現代的我們,尤其是生活在台灣的我們,遇到事情經常求神問卜。我是不介意有信仰重心啦,但有時候太超過可就不太好了,尤其是那種別人一說上來就讓人無力的冤親債主、祖先錯、後世擔等等。 明明就自己完全沒犯的錯,甚至不是先天命格或後天為人的問題,而老玄我也十分不喜歡處理相關事宜,但不可否認,有時候,這種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