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黃仁勳出生在台灣的一個小康家庭,父親是一名化學工程師,母親是小學老師。
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黃仁勳小時候跟家人頻繁搬家,在泰國生活了幾年,9歲時和哥哥一起被送往美國。
原本父母是希望給兄弟倆更好的教育,所以找到了一所可以接收國際學生的寄宿學校,幾乎傾家蕩產才勉強湊齊學費。
BUT,這其實是一間專收問題少年而設的教會學校,室友全身都是刀疤和刺青。
矮個子的黃仁勳成了被霸淩的對象,前幾個月經常挨打。但黃仁勳和那些忍氣吞聲的其他孩子不同,他使出自己的本事,最終和室友們變成了麻吉。
後來輝達的高層說,黃仁勳正是在那段日子裡形成了現在那種堅韌不拔、街頭鬥士般的個性。
14歲時,黃仁勳放學後在一家乒乓球館當清潔工賺零用錢,他發現了自己對乒乓球的天賦和熱情,而且只練了3個月,就讓球館的老闆注意到他。
球館老闆給《體育畫報》寫信稱讚黃仁勳將是“最有前途的青少年選手”,跟那些每年花家裡1萬鎂參賽的孩子不同,他自己賺參賽旅費。
15歲時,他取得了全美公開賽青少年雙打季軍的成績。
後來,哥哥幫黃仁勳找了一份連鎖餐廳(Denny's)的兼職,他在高中和大學的暑假裡,都在這家24小時營業的餐廳打工,洗過碗、掃過廁所,也當過服務員。
從在寄宿學校起,黃仁勳就負責掃廁所,黃仁勳後來說“我打掃過的廁所比任何CEO都多”,就是從這裡來的。
在餐廳,他學會在混亂和壓力下工作,而且很重要的一點,這裡塑造了黃仁勳的工作價值觀,那就是在工作中找到自豪和滿足感,以及在高標準和高效率之間取得平衡。
再小的任務,無論是第100次打掃同一間廁所,還是與點餐的顧客互動,黃仁勳都盡力做到最好。
他說:“我敢肯定,我是他們有史以來最好的洗碗工和服務員。”
如果問黃仁勳為何能從廁所清潔工做到現在這個地步,他會說,“想要成功,沒有別的,就看你是否能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同時還能夠忍受比別人更多的痛苦。”
讀高中時,黃仁勳認識了學校電腦社團的朋友,迷上了寫程式和打電動,特別是《星艦迷航記》。
今天,輝達位於美國加州的總部大樓“奮進號”和“旅行者號”名字就取自《星艦迷航記》。
16歲時,黃仁勳高中畢業後,就讀俄勒岡州立大學電氣工程系。
黃仁勳天資聰穎,在泰國的小學和美國的中學都跳過級,是班上年紀最小的一個。
17歲時,大二的黃仁勳遇到他後來的妻子,比他大兩歲的同班女生Lori。
兩人在畢業後不久結了婚,相守至今。
以上是黃仁勳的少年時期,從中不難感受到黃仁勳那種凡事不服輸,事事力爭上游的氣勢。接下來,就到了黃仁勳創立輝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