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島語者 Islanders' Gaze
No.001 【槍鳴之後,煙硝之前-228事件的澎湖故事】 - 講座日期:2025/02/28(五)
- 地點:澎湖.植隱冊室
- 紀錄:鄭承榆
講者:冼義哲
澎湖媽宮南甲人,其著作《西瀛勝境》探討1947年228事件中,澎湖不僅有流血事件,也有青年是醞釀起事,不過早早被鎮壓收場,絕非如政府告示「澎湖沒有參與二二八」。其伯公趙文邦便是當年曾經參與起事一員,透過一系列口訪調查,以文學小說虛構形式,在2020年發表本書,企圖推翻官方定調的「澎湖沒有參與二二八」一詞。
內容概述
簡報內容以講者生命歷程為起點,他自述幼年就是不安份的少年和好奇寶寶,在23歲(2015)宣佈參選澎湖縣立委,因選務跑行程期間拜訪西嶼鄉赤馬村,他為了「攀關係」介紹說自己的祖父姓趙,是赤馬人,結果遇到熱情的接待,事後忽然有人提起自己大伯公趙文邦是個了不起的英雄,後來也與二伯公相認,才無意中得知這段塵封在耆老口中,即澎湖在228事件中曾經起事的過往。
冼義哲透露在田野訪談和蒐集資料期間,其實有很多事情是耆老不願意公開的,所以也很難完整寫在著作,決定採小說形式發表,也是認為「虛構」才有辦法呈現一部分的「真實」。
觀點或案例

簡報引用歷史學者林衡道的論述
- 本講座的講者採取「純本土(台灣)派」視角。
- 提出早期歷史教育頓點感太強,好似1945年前台灣處於日本時代、1945年後中華民國時期就像兩個不相干的政治時空,忽略人類生命進程的連續感。要談1947年爆發的228事件,不可能迴避1945年之前,當時處於日本帝國殖民統治下人們的所思所想。
- 引述林衡道:「那是文化進步的人們,被文化落後的人們統治,所產生的悲劇。」
- 如果我們不能從1947年輕信「中國人」的悲劇學到教訓,那我們現在,迎接的是另外一批更兇殘的「中國人」。
- 本講座對於1947年澎湖起事前後,澎湖地區軍事領導人史文桂的「政治處理」著墨許多,史文桂未必是好人,但至少在澎湖沒有引起大規模傷亡,為此曾經抗命付出政治代價,也揭露所謂「中國官場」文化,對於當地澎湖鄉紳其實是沒那麼熟悉的。
Q&A 互動
問題 1:
請問有考慮針對澎湖二二八做專書研究嗎?
講者回應:
我個人雖然有收集一些耆老口訪資料,也有進行錄音,但畢竟有人情壓力,牽涉認識的人事物,還是不便公開;又或者有一些當事者已經過世,無法再去一一核實,受訪者畢竟年代久遠,難免有疏漏的地方,也要有賴資料的公開。我個人還有另外一層考量,畢竟我是當事人家屬後代,我認為我的立場沒那麼適合進行這方面研究,當然也有一點「己願他力」的私心,希冀有一日歷史相關學者能進行更全面的研究。
問題 2:
如果官方資料有疏漏,譬如澎湖一些旅遊景點會寫「西瀛勝境」是在嘉勉澎湖在二二八事件時沒有鬧事的牌樓,官方不會再查證嗎?知道錯誤的話,官方資料為什麼不會想主動更改?那我們又該如何相信政府資料?
講者回應:
我認為對於官方資料要有認知,譬如說像二二八這類高敏感的歷史文件,我們必須要設想當時鄉紳所寫的文字,可能是高壓的環境下,必須迎合官方態度而寫,文字內容是他們的真心話嗎?只怕未必。不過我們依然可以參考官方文字,取決於我們對這項史實背景有沒有更廣的認知。
又,官方網站要改很麻煩,大部分的心態就是沿用舊的文字,而且通常撰寫的也不過是平凡公務員或約聘僱,不一定是歷史專業,但這是另外一回事了。

島語者第一場論壇會後合照【拍攝-郁離子】
現場最有趣的回應:
澎湖二二八起事者之一趙文邦的長子趙守忠有來到現場(剛好也是冼義哲的阿伯),他在散場前表示:「我很感謝義哲有去做這個研究,探訪這些事情,真的,因為我爸爸生前,我從來沒有聽他講過228,一次也沒有。」

2025.02.28 講者冼義哲與其阿伯趙守忠合照
總結
為什麼過了78年我們還是要討論228?
78年前,前人受限資訊不流通,張燈結綵迎接「中國人」來到台灣,導致一整個世代的台灣菁英階層消失,許多有智識者被迫噤聲、沉默,為時長達三、四十年之久。
78年後,現在台灣終於好不容易擺脫那個時代的陰影,真相也在歷史血案迷霧中層層揭開,我們怎麼能夠不吸取當年的教訓,難道要再一次敞開手臂迎接另外一批「中國人」入主台灣嗎?

現場發送李敏勇所題「臺灣上勇.島嶼恒春」聯【拍攝-郁離子】
講座後簡評
- 個人認為每一張簡報呈現「文字過多」,有一點像學術探討,長期下來可能會讓觀眾失焦,另外可以多做一些像時間軸、地圖或者表格整理,希望可以往具直觀且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
- 由於我們最初題目的小標「228事件中的澎湖故事」沒有更改,簡報內容似乎沒有充分交代澎湖228事件來龍去脈,譬如1947年3月2日的情況到底如何?大腿中一槍的紀淑是誰?紀淑父親是誰?為什麼他父親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再來是趙文邦醞釀起事時間點,從逮捕到被釋放的期程,似乎都省略掉了,對第一次聽講座的人來說,其實有必要簡要地完整交代。
- 講座內容更多偏重在史文桂在事件後的「政治處理」,以及被長官和地方鄉紳議論處置的「政治後續」,我建議日後敘述比重可以調整。
- 延伸閱讀:島語者 No.001「槍鳴之後,煙硝之前-澎湖二二八」(撰文:冼義哲)
- 英文版:島語者 No.001 Lecture Notes
#島語者
#Islanders' Ga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