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島語者 Islanders' Gaze
No.002 【乙酉花朝,法夷犯順-清法戰爭澎湖戰役140周年講座】 - 講座日期:2025/03/28(五)
- 地點:澎湖.植隱冊室
- 紀錄:鄭承榆
講者:鄭承榆
(可以談為什麼是這位講者來講?他為什麼要在澎湖分享?約 200 字)
澎湖媽宮東甲人,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畢業。
澎湖維基百科志工編輯,寫作題材以澎湖宮廟、台灣清史為主,關注地方與世界的歷史脈絡和連結。以筆名舟集出版《藍張興-大肚溪南北岸的拓荒者們》,第一部〈雍正三年〉由斑馬線文庫於2024年8月出版。

《藍張興》@台北雜草町
內容概述
(簡要說明講者的核心論點、演講架構,約 300 字)
簡報大綱:
- PART 01|19世紀的東亞版圖
- PART 02|19世紀的越南(阮朝)背景
- PART 03|北圻問題-紅河三角洲的火藥庫
- PART 04|清法戰爭爆發
- PART 05|澎湖戰備部署
- PART 06|「乙酉花朝,法夷犯順」-澎湖三日戰役
- PART 07|澎湖的法據時代
- PART 08|澎湖戰役相關文物
自19世紀西方列強在東亞海域的殖民版圖切入,建構對中南半島一帶國際背景(菲律賓、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初步理解,卸掉中文史料長期呈現的「天朝觀」,進一步解析越南的阮朝自立國以來與法國的密切關係。
清帝國承繼中華帝國的「封建秩序」的天朝觀,導致對19世紀的政治現實產生一系列誤判,1885年之所以會爆發清法戰爭,原因也能夠更能理解。
由於華文的歷史研究對於清法戰史狀況,戰役各處細節頗詳盡,這部份著墨更多澎湖戰備狀況,法軍如何打下澎湖,最後便是這場戰役結束之後,澎湖有什麼直接或者間接的文物留存下來。

1880年代東亞海域版圖
觀點或案例
(列出講者特別強調的關鍵論點或實例,約400字)
- 大篇幅著墨越南(阮朝)以及法國的視野,因為中文史料多來自清廷奏章,容易流於片面,又有避重就輕恐朝廷究責之嫌,且過多集中戰場的地點和發生經過,不易窺見「清法戰爭」的全貌和爆發契機。
- 具體分析澎湖戰備部署,聚集澎湖兵勇的來源其實非常複雜,除卻原本駐軍已是福建調來的兵勇之外,還有因應戰備調來的浙江勇、廣東勇,甚至台灣勇;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法軍攻入澎湖時,彼此之間難以協同作戰。
講座回應
(雷雷)反應「資訊量過大」,講者介紹的「天朝觀」,圖很可愛有趣。聽到「越南」和「法國」在清法戰爭的介紹,有種得到「POV (Point of View)」的視角感,光有辦法透過其他國家視角來看清法戰爭,就可以獲得很多豐富的資訊量還有截然不同的思維角度。不過,考量一下主題的專業深度,這其實應該不是一兩堂講座時間,就有辦法理解的主題。

總結
(主持人或講者總結,約 300 字)
我們爬梳這麼多越南的近現代史,從法屬印度支那的陰影,日本帝國入侵,再到美國涉入越戰的炮火。
"Looking back, Vietnam has spent centuries fighting off foreign powers—first the French, then the Japanese, and later the Americans in the Vietnam War.
這樣看起來,越南就是長期以來...一直被西方豪強侵略跟抗爭的國度。你是不是認為這些觀點,是在表現對越南人的安慰或同情?
It’s easy to look at that history and think, "Wow, this country has spent its whole existence fighting off Western invaders." You might even feel a little bad for them.
但是,你知道嗎?越南人聽到通常會怎麼回應呢?
But do you know... what a Vietnamese person might say?
「你只有看到這些嗎?說起西方列強入侵我們的家園,不過是這200年來的事,我們跟『中國』,足足對抗了2000年。」
"That’s all you see? When it comes to foreign invasions by Western powers, that’s just the last 200 years. We’ve been fighting CHINA for over 2000 years."
#島語者
#Islanders' Gaz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