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白尿是指尿液中含有異常量的蛋白質,通常表示腎臟功能異常。正常情況下,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應該極少或沒有,但當腎臟的「過濾系統」受損時,蛋白質會從血液滲漏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 造成蛋白尿的原因
蛋白尿可能是暫時性(無害)或慢性(可能是腎臟疾病的警訊)。
🔹 1️⃣ 暫時性蛋白尿(Transient Proteinuria)
這類蛋白尿通常是短暫發生,不一定表示腎臟有問題,常見原因包括:
✔️劇烈運動後(運動性蛋白尿)
✔️發燒、感染(例如感冒、泌尿道感染)
✔️脫水(水分不足會使尿液濃縮,出現蛋白尿)
✔️姿勢性蛋白尿(Orthostatic Proteinuria):年輕人站立時有蛋白尿,平躺時消失,通常無害
✔️壓力、情緒緊張
✅ 這類蛋白尿通常會在休息、補充水分後自行恢復,不會持續存在。
🔹 2️⃣ 慢性蛋白尿(Persistent Proteinuria)
如果蛋白尿持續存在,可能是腎臟病變的警訊,常見原因包括:
(1)腎小球受損(濾網破損)
✔️慢性腎臟病(CKD)
✔️糖尿病腎病變(Diabetic Nephropathy)
✔️高血壓腎病變(Hypertensive Nephropathy)
✔️腎炎(如腎絲球腎炎、狼瘡性腎炎)
👉 腎小球是腎臟的「過濾器」,當過濾功能受損時,蛋白質會從血液滲透到尿液中,導致蛋白尿。
(2)腎小管受損(回收異常)
✔️腎小管酸中毒
✔️重金屬中毒(如鉛、汞)
✔️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NSAIDs、某些抗生素)
👉 腎小管的功能是「回收蛋白質」,如果腎小管受損,蛋白質就會被排出尿液中。
(3)高壓力導致腎臟負擔增加
✔️高血壓(Hypertension)
✔️腎動脈狹窄(Renal Artery Stenosis)
👉 長期高血壓會損害腎臟血管,使腎臟無法正常過濾,導致蛋白尿。
🩺 如何診斷蛋白尿?
✅ 尿液檢測(尿蛋白試紙):簡單快速,可初步檢查蛋白尿是否存在
✅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可準確評估腎臟是否受損
✅ 24 小時尿蛋白測試:測量一天內尿液中的蛋白質總量
✅ 腎功能檢查(腎臟超音波、血液檢查):檢查腎臟是否有病變
🩹 如何預防與改善蛋白尿?
🔹 如果是暫時性蛋白尿,通常不需要治療,休息後會恢復。
🔹 如果是慢性蛋白尿,應針對腎臟病變治療,並採取以下措施:
1️⃣ 控制糖尿病 & 高血壓
✔️穩定血糖(避免糖尿病腎病變)
✔️控制血壓(目標 < 130/80 mmHg)
✔️低鹽飲食,減少腎臟負擔
2️⃣保護腎臟,減少腎毒性物質
✔️避免使用傷腎藥物(NSAIDs、某些抗生素)
✔️戒菸、少喝酒
✔️多喝水,保持適當水分攝取
3️⃣改善飲食習慣
✔️減少高蛋白飲食(避免腎臟過度負擔)
✔️適量攝取優質蛋白質(如豆腐、魚、蛋白)
✔️避免過多鈉(鹽)、磷(加工食品)和鉀(深色蔬菜)
4️⃣定期檢查腎臟功能
✔️有高風險族群(糖尿病、高血壓、家族有腎病史)應每 3-6 個月檢查一次尿蛋白與腎功能!
📌 總結
✅ 蛋白尿可能是暫時性的(如運動、發燒)或慢性腎臟病的警訊
✅ 慢性蛋白尿常見於糖尿病、高血壓、腎炎等腎臟疾病
✅ 定期檢查腎臟功能,控制血壓、血糖,調整飲食可減少腎臟損傷
🚨 如果持續有蛋白尿,應及早就醫,避免腎病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