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必看亮點+觀後感
⚠️以下內容涉及大量劇情 尚未看過請自行斟酌
📌究竟誰會勝出?

為了爭取教會中最崇高的地位「教宗」,各方勢力接踵而來,有為了守護前任教宗的功績,同為自由派的「貝里尼」;為了重返古羅馬光榮,身為保守派的「特戴寇」;深信同性戀都應進監獄的「阿德耶米」 ;一心只想著自己會當選的「崔布雷」 ;神秘且身份背景不詳的「貝尼特」,一場樞機主教間的權謀作戰即將展開。
📌永遠保持懷疑

自信過剩、胸有成竹地「確信」自己會當選教宗的主教大有人在,伴隨著主教長「勞倫斯」的講道,他引述了就連「耶穌基督」,在被釘上十字架後的第九個小時,都因無法確信「神」而開始大聲呼喊,那麼身為凡人的我們又怎能「確信」任何一件事?如果只剩確信,「神秘感」將會隨即消失,宗教也將不復存在。
📌宛如政治選舉

隨著秘密會議的進行,候選人的醜聞也逐一被揭露,彷彿像一場政治選舉般,只要能重挫對手的銳氣,就離目標更近一步,難以預測的開票結果,誰也不退讓,面對僵持許久的現狀,只能選出比較不爛的人嗎?這句話令人心有戚戚焉,也是現今民主社會,時常面臨到且值得深思的難題與窘境。
📌神聖的宗教美學

封閉的西斯汀小堂與聖瑪爾大之家,高聳的白色圓柱與紅色聖衣相互映襯,鮮紅飽滿的紅色,在代表聖潔的白色之前顯得格外鮮豔,如同耶穌的寶血般洗淨眾人的罪惡,在如此聖潔的殿堂內,一切都像是披上一層灰濛濛的神秘色調,運用畫面張力來營造儀式的莊嚴氛圍。
📌修女地位探討

在教堂中打理生活,支撐著日常生活所需的修女,卻是樞機主教會議中避而不談的禁忌,說來諷刺,但也更鮮明地展現了修女在天主教會中的卑微地位,如今「阿格妮絲」修女打破了框架,主動跳出來指認「崔布雷」主教所做的骯髒勾當,加上新教宗與生俱來的特別身份,未來修女的地位勢必會有極大的變革。
📌開闢嶄新未來

結尾的重磅揭露,將定調嶄新的教會方向,同時擁有雙重身份的新任教宗,除了具有男性的魅力與威嚴,也結合了女性的冷靜與睿智,能夠在權力鬥爭中,沉著思考教會未來迫切所需的定位,而勞倫斯這次也選擇守住這個重大的秘密,卸下身上的重擔,離開充滿幽閉恐懼的會議場所,打開窗戶,看著年輕修女大步向前,步入更完美的宗教革新。
📌觀後感(有更多雷 慎入❗️❗️)

終於等到此部電影正式在台灣上映啦!當初在國外上映就大受好評且題材相當吸引我,馬上就引起我想看的慾望,雖然台灣硬生生拖到了3月才上映,但好險最終沒有淪為串流平台上線,才有機會在大銀幕上細心觀賞「愛德華·伯格」所營造的視覺美學,以及「雷夫·范恩斯」帶來的精湛演出,各種背後的象徵意義也是意味深遠,但最令人訝異的還是無法預測的劇情走向,劇本的精彩度可以說是近期看過最優秀的,也難怪他能順利在各大獎季斬獲最佳改編劇本獎,完全能理解它的獨特魅力!

本片的開頭便以教宗的驟逝來個震撼開場,殊不知這盤棋局早已被他玩弄於股掌間,從旁人對他的形容,就能看出他深謀遠慮、老謀深算的為人,果真,一位素未謀面、私下加冕的主教「貝尼特」,成為了眾人的疑惑,在還來不及提防之際,已悄悄成為前教宗的王牌。
身為雙性人的他,本就象徵著陰柔與陽剛的結合,這正是教會現在所缺乏的,父權體制、男性眼光之下,無女性從中調和的困境,深知兩方艱辛的「貝尼特」主教正是最佳人選,除此之外,長期在戰爭地帶傳道的他,也能更直覺反應出教會最需要的是什麼,不是無止盡的內耗、爭鬥,而是攜手合作、展望未來。

隨著教堂屋頂的崩塌,代表這令人感到窒息的空間再也無法久待,是守舊教會急需改變的隱喻,更是這場會議不能再持續拖宕的直接證明,雖然在這群神的使者面前,政治角力無從避免,每個人都想獲得上帝的青睞,以繼承教宗的衣缽,可惜的是,沒人想到所處的環境早已是龍蛇雜處、破敗不堪,只能淪落到選出比較不爛的人的局面,早就察覺到這個地方無法再久待,並提出辭呈的主角「勞倫斯」因為無野心,而好友「貝里尼」也無改革的勇氣,終究還是只任憑局面繼續腐敗。

最終,社會的紛亂總算給了主教們一絲曙光,他們看見破碎的穹頂、仰望天空、聆聽鳥兒,就像是傾聽神諭般,重新思索了這一切,而「貝尼特」的演講一語道破了大家的思維,眾主教身穿紅衣,在雨中撐起一個個白傘的畫面,代表他們總算下定決心,決定放手迎接更完美的教會,是已逝教宗所期望的,也是他所預測會發生的,在新教宗的帶領之下,烏龜縮頭象徵著男性終要退讓,與女性一同合作,創造出開放且進步的嶄新教會,也正是片尾「勞倫斯」敞開心胸打開窗戶所瞥見的新社會。
總而言之,《秘密會議》在整體演出上有著無可挑剔的表現,尤其它雄厚紮實又富有張力的劇情展現,使得整部電影足以讓人回味無窮,是近期必看的佳作之一,推薦給任何想看部好電影的觀眾。
目前《秘密會議》已在3/7於院線正式上映
想看更多影劇相關分享可以到 IG 追蹤 Awoke 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