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光(3218)提供眼科診所諮詢顧問及光學眼鏡銷售,營收來源包含:光學眼鏡產品買賣(大學眼鏡)、眼科儀器設備買賣、租賃及技術服務、眼科藥品耗材買賣、醫院及診所管理顧問,經營「大學眼鏡」與「大學眼科」品牌,以標準化的形式提供眼鏡行、眼科醫師經營一家診所所需的設備與服務SOP。
台灣市場:目前在台灣建構之眼科專業通路有22家診所(大學眼科),眼鏡產品在台灣擁有40餘家通路據點。以大學光學輔導建構之通路平台所執行之手術眼次比率計算,估計約佔整體市場30%。若以無刀雷射手術的比重來看,大學診所佔有的比例超過一半以上,居於領導地位。中國市場:眼科專業通路在華東地區擁有8家醫學診所(上海、蘇州、杭州、蕭山、義烏、橫店、寧波2家),其中2個為自營據點,其他為合作據點;眼鏡產品在中國則有8家通路據點。競爭對手方面,目前台灣並無其他上市櫃之視力生技醫療服務公司,從事視力矯正之主要競爭對手為眼科診所、大型醫院;眼鏡商品之競爭對手則為眼鏡行。
產業知識:台灣雷射視力矯正市場
台灣在1998年全面開放眼科專科醫師可做雷射視力矯正手術,目前台灣每年約有三萬名近視族接受雷射視力矯正手術治療。
台灣市場的穩健成長:
台灣市場營收持續成長,2024年營收年增率達到9%,並預期2025年將成長10-15%。這主要得益於SMILE PRO 2.0的引入,提升了手術的轉換率和平均售價(ASP),以及新展店和既有據點的翻新計畫。
新技術和產品的推廣:
SMILE PRO 2.0的成功推廣,使得屈光手術的佔比提升,並且手術的平均售價上升。這顯示出市場對新技術的接受度高,進一步提高了公司的整體ASP。
高階FS-LASIK的推廣成效良好,其定價較SMILE高出50%,占比持續提升,顯示出高階手術的市場需求強勁。
中國市場的潛在改善:
雖然2024年中國市場營收年衰退約20%,但公司已關閉虧損據點,並計劃聚焦高階、個人化、精緻化的自費項目。中國市場在2025年1月營收YoY+10%,顯示出市場有復甦的跡象。
老花和白內障手術的推廣:
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公司將著重推廣老花和白內障手術,這些手術的需求隨著人口老化而增加,成為未來成長的動能。
營運槓桿效應:
台灣的營運槓桿效應使得營業費用率有望控制在26-27%,這將有助於提升公司的營業利潤率。
市場定位和品牌影響力:
大學光在台灣擁有良好的市場定位和品牌影響力,這使得其在推廣新技術和擴展市場時能夠更有效地吸引消費者。
ROE變化趨勢,從2010年至2024年。
可以觀察到,ROE在2010年至2012年間波動較大,甚至一度跌至負值。然而,自2013年起,ROE開始穩定上升,顯示出企業獲利能力的增強。
尤其在2020年之後,ROE增長加速,最高達到約30%以上,顯示公司在近年來的經營效率提升,股東報酬率大幅改善。
然而,2024年ROE略微回落,可能顯示成長動能趨緩或市場環境影響。整體而言,大學光的ROE表現呈現長期成長趨勢,顯示其經營績效持續提升,但未來仍需關注市場變化及公司策略調整,以確保ROE維持在高水準。
營業利益率變化趨勢,從2009年至2024年。
可以觀察到,該指標在早期波動劇烈,尤其是在2012年前後經歷了大幅下降,甚至出現負值。
然而,自2013年起,營業利益率明顯回升,並保持穩定增長趨勢。自2020年以後,成長速度加快,並在2022年突破30%,顯示出公司獲利能力的顯著提升。
這可能與市場需求增加、營運效率提升或成本控管優化有關。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至2024年間,營業利益率仍維持上升趨勢,顯示公司營運表現穩健且仍具成長潛力。整體而言,大學光的營業利益率從過去的波動走向穩定成長,展現出企業經營策略的成功,未來可關注其持續提升獲利能力的潛力及市場變化帶來的影響。
營業利益率 是衡量企業營運效率和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計算方式為: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100%
營業利益 =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 營業費用(如人事費用、租金、水電等)
營業收入 = 企業銷售商品或服務所得的收入
股息政策趨勢,並標示了其年均複合成長率為15.6%。
可以觀察到,自2010年起,公司開始穩定發放現金股利,並且金額逐年提升,顯示出穩定的盈餘分配政策。
從2020年開始,股息發放明顯加速成長,這可能與公司獲利能力提升、業績成長以及財務狀況改善有關。
此外,2022年與2023年出現少量股票股利,顯示公司可能透過發放股票股利來進一步擴大股東權益。總體而言,大學光的股息政策展現穩定且持續成長的特性,對長期投資者而言具有吸引力。然而,未來仍需關注公司是否能持續維持高成長率,以及市場環境變化對其獲利與股息政策的影響。
大學光(3218)主要從事眼科診所顧問及光學眼鏡銷售,經營「大學眼鏡」與「大學眼科」品牌,在台灣擁有22家診所與40餘家眼鏡通路,在中國華東地區則有8家診所與8家眼鏡據點。
市場發展與營收成長
財務與獲利表現
股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