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I 快速發展的今天,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AI 助理只能回答已知的資訊,卻不一定能主動存取最新的外部數據,例如即時查詢資料庫、管理檔案,甚至與網頁或應用程式互動。而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協定的誕生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MCP 是一種 開放原始碼協定,讓 AI 能夠輕鬆對接外部系統,從單純的被動回答者,進化成能夠主動執行任務的智慧助手(AI Agent)。那 MCP 到底是什麼?它又是如何提升 AI 的能力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圖片來源:Norah Sakal;維那思重製
MCP 是什麼?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協定)是一種專門為 AI 設計的標準化溝通協定,讓 AI 能夠理解並使用外部資料,從而擴展其功能範圍。簡單來說,它就像是一座橋梁,讓 AI 與不同的數據來源無縫連接,也就是讓不同程式或AI之間有一個共通溝通的語言。
💡 關鍵概念
- 模型(Model): AI 本身,例如 GPT、Claude 等。
- 上下文(Context): AI 可存取的外部數據,如檔案、API、資料庫等。
- 協定(Protocol): 一套標準化規則,確保 AI 能夠正確存取和處理這些外部資料。
MCP 的架構
MCP 由三大核心部分組成,每個部分各司其職,確保 AI 能夠順利運作:

1.MCP 伺服器(Server)
外部數據或工具來源,作為 AI 可以使用的工具。(可能是一些購物網站、旅運規劃軟體、串流平台等)
2.MCP 用戶端(Client)
充當 AI 與 MCP 伺服器之間的橋樑,確保 AI 能正確讀取數據並執行指令。
3.MCP 主機(Host)
指揮中心,負責管理 MCP伺服器與用戶端連線
這樣的架構讓 MCP 能夠靈活地整合不同數據來源,提升 AI 的應用範圍與實用性。
三個核心資訊流運作流程
- Host發起請求:
- Host(如AI助理)根據使用者需求決定要查詢的外部資源,並將請求發送給Client。
- Client處理請求:
- Client接收Host的請求,翻譯成標準化協議,並將其轉發給對應的Server。
- Server執行操作:
- Server根據請求存取相關資源(如資料庫或API),執行操作後返回結果至Client。
- Client回傳結果:
- Client將Server的回應轉化為Host可理解的格式,並將結果傳遞給Host,以供AI進一步處理和生成回應。
具體應用案例:AI助理查詢天氣
假設使用者問AI助理:「今天台北的天氣如何?」以下是系統的運作流程:
1. Host(主機)階段
- 操作:AI助理接收到使用者輸入「今天台北的天氣如何?」並進行自然語言處理(NLP)。
- 動作:
- 將「台北」解析為地點關鍵字。
- 確定需要查詢當前天氣數據,並生成一個標準化請求(例如:「查詢台北的當前天氣」)。
- 將請求發送給MCP Client。
2. Client(客戶端)階段
- 操作:Client接收Host的請求,負責將其轉換為適合Server處理的格式。
- 動作:
- 使用地理編碼API(如Tomorrow.io或OpenWeatherMap API)將「台北」轉換為經緯度座標(例如:25.0330°N, 121.5654°E)。
- 構建API請求,包含經緯度資訊和其他參數(如單位格式、語言等)。
- 將請求發送至Weather API伺服器。
3. Server(伺服器)階段
- 操作:伺服器接收Client的請求,與外部天氣數據源進行通信。
- 動作:
- 查詢實時天氣數據,例如溫度、降雨量、風速等。
- 返回結構化結果,例如:json{ "temperature": "25°C", "condition": "晴天", "humidity": "60%" }
- 將結果傳回Client。
4. 回傳結果
- Client階段:
- Client接收伺服器回應,將數據轉換為Host可理解的格式。
- 將整理後的資料傳遞給Host。
- Host階段:
- Host根據天氣數據生成自然語言回應,例如:「今天台北是晴天,溫度約25°C,濕度60%。」
- 將結果呈現給使用者。
完整資訊流示例
- 使用者 → Host:輸入查詢「今天台北的天氣如何?」
- Host → Client:發送標準化請求「查詢台北當前天氣」
- Client → Server:透過API請求查詢經緯度與天氣數據
- Server → Client:返回結構化天氣數據
- Client → Host:傳遞整理後的結果
- Host → 使用者:生成自然語言回應並顯示結果
技術細節與工具
- 地理編碼API:如Tomorrow.io或Geocode Maps API,用於將地點轉換為經緯度。
- 天氣API:如OpenWeatherMap或Tomorrow.io,用於獲取實時天氣數據。
- 自然語言處理模型:GPT模型,用於解析使用者輸入並生成回應。
- 系統整合工具:n8n或Gradio,用於協調不同模組之間的工作流程。
MCP 的優勢:為什麼 AI 需要它?
MCP 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標準,它還帶來了許多實際好處,讓 AI 應用變得更強大、更靈活:
1. 標準化整合
透過 MCP,開發人員無需為每個 AI 助理單獨設計對接方式,降低開發成本,讓 AI 更容易連接不同系統。
2. 即時數據存取(Real-time Data Access)
AI 可以即時存取與更新外部數據,而不需要重新訓練模型或經過複雜的工作流程,確保資訊的最新性與準確性。
3. 增強上下文意識
MCP 讓 AI 能夠理解並處理更複雜的請求,進而提供更精確、更有邏輯的回應,讓 AI 更「聰明」。
4. 簡化開發與維護
MCP 提供了一個標準化框架,讓開發人員更容易整合 AI 與外部系統,同時降低後續維護成本。
5. 資料安全性
所有數據存取都需要使用者授權,並且在本地端執行,確保資料不會被未經授權的外部系統存取。
6. 跨行業應用
MCP 可應用於醫療、金融、零售等多個領域,讓 AI 成為更強大的行業解決方案。
MCP 的應用場景
MCP 的應用範圍極廣,能夠幫助 AI 在不同場景下發揮更大作用,例如:
1.資料庫查詢
AI 助理可以透過 MCP 即時存取和分析企業內部資料庫,提高工作效率。
2.檔案管理
使用者可以讓 AI 直接讀取、編輯、管理檔案,而不需要手動操作。
3.網頁互動
AI 透過 MCP 可以自動瀏覽網頁、提取資訊,甚至執行自動化操作。
4.醫療領域
醫療 AI 可透過 MCP 直接查詢病歷、分析醫療數據,提供更準確的診斷建議。
5.金融科技
MCP 讓 AI 能夠即時分析市場數據、處理財務報表,為投資決策提供更精確的支援。
一次開發,永久受益的 AI 生態革命
透過 MCP,在最完美的狀態下,開發者只需要寫一次程式碼,然後上傳到 GitHub 或未來的MCP Marketplace,之後就不太需要再管它。所有支援 MCP 的 AI 應用或 AI Agent 都可以直接下載並立即使用,無需額外適配,不會因環境變化而失效。
這對整個生態系來說是三贏局面:
AI App 開發者 省去繁瑣的對接與適配工作,專注於創新與功能開發。
工具開發商 能夠更輕鬆地讓 AI 模型存取各種數據與功能,擴展 AI 能力。
使用者 則能享受更強大、更智慧的 AI 服務,無須擔心兼容性或更新問題。
更好的是,MCP 是 LLM 無關(LM-Agnostic) 的,開發者不必被綁定特定的 AI 模型(如 GPT、Claude、Mistral 等)。只要 AI App 接入 MCP,它就能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動態選擇最佳的 LLM 來處理請求,確保 AI 助理始終提供最準確、最即時的回應。
結語:MCP 是 AI 進化的關鍵
AI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如果 AI 只能被動回應,而無法主動存取外部資料,那它的潛力將受到極大限制。而 MCP 協定的出現,讓 AI 變得更加靈活、智慧且安全,讓它能夠真正成為我們的智能助手,而不只是回應機器。
雖然目前MCP技術僅僅才是剛起步的階段,正式採用上線的服務幾乎都還是GitHub這類程式開發服務(這也是Claude.ai程式能力強的原因),其他應用很多都還在開發研究階段,但假設MCP這個協定運作邏輯是成立的,商業模式也合理,那麼 AI 技術的發展,MCP 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未來的 AI 不僅能回答問題,還能真正「做事」!但值得注意的是MCP 伺服器(Server)安全性與信任機制需要做考量,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總之如果對 AI 應用有興趣,MCP 無疑是一個接下來值得關注的重要技術。
參考資料
- EP80 - 又一個中國AI公司爆紅,但Manus這次沒那麽驚艷?AI界迅速躥紅的MCP,究竟是什麽? -科技浪
- 什麼是 MCP? 為什麼 MCP 這麼熱門? MCP 的好處在哪? -ExplainThis
- 到底什麼是MCP?他對AI的發展重要嗎?2分鐘超簡單說明!-庭宇的爵士職場生活
- 什麼是MCP?讓AI成為真正的AI Agent,而不只是「說話」的機器 -愛貝斯網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