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與越南的工業轉型:企業如何在東南亞尋找最佳投資布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隨著全球供應鏈的重組與產業數位化浪潮,企業在選擇投資市場時,不再只看低成本製造,而是必須考慮長期的技術發展、政策支持與供應鏈整合。在東南亞市場,新加坡與越南是最具代表性的兩個案例,但它們的產業轉型方向截然不同,也適合不同類型的企業發展。


新加坡:技術驅動的產業升級與全球競爭力


新加坡的工業轉型策略,從一開始就鎖定高附加值產業,並在工業4.0的基礎上推進至工業5.0。政府不僅透過企業發展補助(Enterprise Development Grant)與生產力解決方案補助(Productivity Solutions Grant)推動企業數位轉型,還積極吸引全球科技與製造企業,讓新加坡成為亞洲的智慧製造中心。

在半導體、生技醫療、人工智慧與金融科技等領域,新加坡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系統。這裡的競爭優勢不僅來自政策支持,更來自高素質人才、穩定的法規環境與全球供應鏈的戰略位置。例如,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不僅吸引台積電、英特爾等企業投資,還讓新加坡在晶片封裝與材料科技領域取得全球競爭力。

這樣的發展模式,使新加坡成為適合高端製造、科技創新與研發型企業的市場。如果企業尋求的是高附加值、高技術與全球市場的連結,新加坡無疑是最理想的選擇。


越南:低成本製造優勢與產業升級挑戰


相比之下,越南的工業發展仍處於製造業轉型階段。多年來,憑藉低廉的勞動成本與積極的貿易協定(EVFTA、CPTPP),越南已成為全球製造業的重鎮,吸引了三星、Nike、富士康等企業在此設立工廠。根據世界銀行數據,製造業佔越南GDP的25%,遠高於新加坡,這顯示越南仍然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生產基地。

然而,政府已意識到低成本代工模式的局限性,並開始推動產業升級與數位轉型。2020年啟動的「國家數位轉型計劃」目標是在2025年讓數位經濟佔GDP的20%,同時提升本地企業的技術能力。但挑戰仍然存在:

  • 研發能力不足,研發支出佔GDP僅0.4%,遠低於新加坡的2%。
  • 高技術人才短缺,使企業難以進行產品創新或進一步提升產業價值鏈。
  • 基礎設施仍待改善,供應鏈效率受限於電力供應不穩與物流瓶頸。


儘管如此,越南仍是東南亞最具吸引力的低成本製造市場之一,特別適合電子產品、消費品與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果企業的目標是擴大生產能力、降低製造成本,並進一步擴展東南亞市場,越南仍然是值得考慮的投資地點。


企業投資決策:新加坡 vs. 越南?


企業在選擇投資市場時,應該從產業定位、供應鏈需求與長期發展策略三個角度來評估。

  • 新加坡適合高技術產業與全球供應鏈整合:如果企業希望建立研發中心,或在半導體、生技、人工智慧等領域發展,新加坡的產業環境與政策支持能夠提供最佳條件。
  • 越南適合擴大生產規模與供應鏈多元化:如果企業關注低成本製造,並希望在東南亞建立供應鏈,越南的市場規模與貿易便利性提供了極大的競爭優勢。



雙市場策略的最佳選擇

新加坡與越南的發展方向並非競爭關係,而是互補的產業布局模式。對於希望獲得最大競爭優勢的企業而言,雙市場佈局可能是最理想的策略

  1. 在新加坡建立高附加值產業基地,利用當地的科技創新與全球供應鏈連結,提升產品競爭力與品牌價值。
  2. 在越南建立大規模製造中心,透過低成本優勢擴展生產能力,並進一步開拓東南亞市場。


全球供應鏈正在加速轉型,企業不僅要關注短期的成本優勢,更需要思考長期的產業定位與市場競爭力。新加坡與越南,兩個各具優勢的市場,將成為未來企業經營布局中不可忽視的關鍵角色。


如果我是一位COO,要把握兩國家的政策,我該如何制定營運策略呢?



我想我會這樣做,從營運長(COO)的角度來看,在新加坡和越南發展分散營運模式,並以塑膠射出成型(plastic injection molding)產業為基礎,我會根據雙市場策略的互補性,結合新加坡和越南的各自優勢,針對塑膠射出產業的特點,擬定我的策略方向:


整體營運策略目標

  • 短期目標:快速建立分散營運模式,利用越南的成本優勢擴大產能,同時在新加坡提升技術與品牌價值。
  • 中期目標:實現新加坡與越南基地的協同效應,優化全球供應鏈並擴展市場份額。
  • 長期目標:將企業打造為塑膠射出產業的區域領導者,具備高附加值產品與永續製造能力。


新加坡基地:高附加值產業與技術中心


定位

  • 功能:研發中心(R&D)、高精度產品製造基地、全球市場與品牌管理樞紐。
  • 目標:提升塑膠射出產品的技術含量(如醫療器械零件、汽車輕量化部件)和品牌溢價。


策略規劃

  1. 技術創新與產品開發
    • 利用新加坡的科技生態系統,與本地大學(如南洋理工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開發高精度、高性能的塑膠射出技術,例如生物可分解塑膠或奈米複合材料。
    • 導入工業5.0技術(如AI驅動的品質控制、人機協作系統),提升產品客製化能力。
    • 申請新加坡的 Startup SG TechEnterprise Development Grant (EDG) 補助,資助研發和技術升級。
  2. 高附加值製造
    • 聚焦醫療、汽車和電子產業所需的精密塑膠部件(如醫療注射器外殼、汽車內飾件),這些領域對品質要求高且利潤空間大。
    • 投資於先進射出機(如全電式射出機)和數位孿生技術,確保產品一致性與效率。
  3. 全球供應鏈與品牌管理
    • 利用新加坡的國際貿易樞紐地位,建立全球銷售與分銷網絡,特別是針對歐美高價值市場。
    • 打造高端品牌形象,強調技術領先與永續性,吸引跨國客戶(如醫療器械公司或汽車OEM)。
  4. 人力與運營支持
    • 招聘高技能工程師與設計師,利用新加坡的人才優勢。
    • 與當地供應商合作,確保高品質原材料供應(如工程塑膠)。



越南基地:大規模製造與成本中心


定位

  • 功能:大規模生產基地、東南亞市場擴張跳板。
  • 目標:利用低成本優勢擴大產能,滿足中低端市場需求,並逐步提升技術能力。


策略規劃

  1. 成本效益製造
    • 在越南經濟特區(如北寧省或平陽省)設立工廠,利用稅收優惠和低勞動成本(約300-500美元/月,遠低於新加坡的2000-3000美元/月)。
    • 專注於大批量塑膠製品,如消費品包裝、家電零件和基礎汽車部件,滿足東南亞與中國市場需求。
    • 採用標準化射出成型流程,初期以傳統設備為主,逐步導入自動化以降低人工依賴。
  2. 產能擴張與市場開拓
    • 利用越南的FDI熱潮和東盟自由貿易區(AFTA)優勢,開拓印尼、泰國和菲律賓等鄰近市場。
    • 申請越南的稅務減免或 市場準備補助 (MRA)(若與新加坡總部聯動申請),支持出口業務。
  3. 供應鏈整合
    • 與本地塑膠原料供應商(如越南石化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降低進口成本。
    • 優化物流,利用越南的港口(如海防港、峴港)出口至亞洲市場,並與新加坡基地協調高端部件的供應。
  4. 技術與永續升級
    • 初期以低成本運營為主,中期引入新加坡的技術轉移(如自動化設備和品質管理系統),逐步提升至工業4.0水準。
    • 響應越南的「國家數位轉型計劃」,投資於節能設備(如節電射出機),並探索回收塑膠的使用,符合永續趨勢。
  5. 人力管理
    • 利用越南年輕勞動力,實施內部培訓計劃,提升工人操作現代設備的能力。
    • 與當地職業學校合作,確保長期人才供應。



新加坡-越南協同運營模式


資源分配

  • 資金:初期投入60%於越南基地建設(工廠、設備),40%於新加坡研發與市場拓展;中期調整為50:50,長期以新加坡為主(70%研發,30%越南產能維護)。
  • 技術:新加坡開發的技術逐步轉移至越南,確保產品一致性與品質提升。


營運整合

  • 供應鏈協同:新加坡負責高端原材料與技術支援,越南負責大宗生產與區域分銷,形成閉環供應鏈。
  • 數據管理:建立統一的數位平台(如ERP系統),實時監控兩地生產、庫存和訂單。
  • 風險分散:分散製造基地降低地緣政治風險(如貿易戰)與自然災害影響。

永續性策略

  • 在新加坡推廣綠色塑膠技術(如生物基塑膠),在越南實施廢料回收與能源效率項目,滿足全球客戶的ESG(環境、社會、治理)要求。


實施時間表

  • 第一年(2025)
    • 新加坡:設立研發中心,開發首批高精度產品。
    • 越南:選址建廠,啟動基礎生產線。
  • 第二至三年(2026-2027)
    • 新加坡:擴大高端客戶群,申請技術補助。
    • 越南:增加產能,導入自動化設備,開拓東南亞市場。
  • 第四至五年(2028-2029)
    • 實現兩地協同運營,越南升級至中高階製造,新加坡成為品牌與技術領導者。


風險與應對

  • 新加坡:高運營成本可能壓縮利潤。應對:聚焦高利潤產品並爭取政府補助。
  • 越南:基礎設施與技術落後可能影響效率。應對:分階段投資,與當地合作夥伴共享風險。
  • 外部風險:貿易政策變化或原材料價格波動。應對:多元化供應商並簽訂長期合約。


作為COO,我會採取「新加坡引領技術,越南擴張規模」的雙軌策略並依此建議董事會做分散運作的規劃。新加坡基地專注於高附加值塑膠射出產品的研發與全球品牌推廣,而越南基地則利用成本優勢實現大規模生產並滲透東南亞市場。這種分散營運模式不僅實現資源互補,還能有效分散風險並最大化競爭優勢。
人智學包羅萬象,涵蓋社會科學,人文,心理學和神秘學等領域,當然也包括商學等。我深度研究組織行為學以及生命科學包括命理學等領域,這邊是我的小品發布的地方,讓大家多多認識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從沒見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或任何烏克蘭官員對國際支持表現出傲慢。我認為,那些說他們不知感恩——特別是對美國及其盟友——的指控,完全是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單方面的言論,根本站不住腳。過去三年,我看著烏克蘭在俄羅斯侵略下苦戰...
截至2025年2月28日(今天),韓國的憲政危機仍在持續發展中,這場危機起源於2024年12月3日總統尹錫悅(Yoon Suk Yeol)短暫宣布戒嚴令的舉動,並隨後引發了一系列政治與法律後果。以下是目前危機發展的最新情況,並基於我對近期事件的綜合了解。
特斯拉(Tesla)計畫在印度設廠的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這不僅關乎其全球製造版圖的擴張,更涉及電動車(EV)產業在南亞市場的發展潛力。作為全球最大的人口國,印度擁有快速增長的中產階級與新能源政策支持,對特斯拉而言,這是進軍新興市場的重要機會。印度的基礎設施、供應鏈、生產成本與市場競爭等可否轉為優勢?
截至2024年,台灣電商市場持續擴張,顯示出一定的成長動能。根據經濟部統計,2024年前三季國內電商銷售金額超過4,500億元,較2023年同期成長約3%-4%。雖然成長率較疫情期間(2020-2022年)的高峰期明顯放緩,但電商滲透率逐步提升,預估2024年台灣電商滲透率達13.6% 之後呢?
KFC 將美國總部從肯塔基州路易維爾搬到德克薩斯州普拉諾,是其母公司 Yum! Brands 在 2025 年 2 月宣布的策略決定。主要原因是為了促進品牌間和員工的協作,推動永續成長。Yum! Brands 希望把 KFC 搬到普拉諾,與已經在那裡的必勝客全球團隊合併,這樣可以簡化運營等因素分析。
我從沒見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或任何烏克蘭官員對國際支持表現出傲慢。我認為,那些說他們不知感恩——特別是對美國及其盟友——的指控,完全是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單方面的言論,根本站不住腳。過去三年,我看著烏克蘭在俄羅斯侵略下苦戰...
截至2025年2月28日(今天),韓國的憲政危機仍在持續發展中,這場危機起源於2024年12月3日總統尹錫悅(Yoon Suk Yeol)短暫宣布戒嚴令的舉動,並隨後引發了一系列政治與法律後果。以下是目前危機發展的最新情況,並基於我對近期事件的綜合了解。
特斯拉(Tesla)計畫在印度設廠的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這不僅關乎其全球製造版圖的擴張,更涉及電動車(EV)產業在南亞市場的發展潛力。作為全球最大的人口國,印度擁有快速增長的中產階級與新能源政策支持,對特斯拉而言,這是進軍新興市場的重要機會。印度的基礎設施、供應鏈、生產成本與市場競爭等可否轉為優勢?
截至2024年,台灣電商市場持續擴張,顯示出一定的成長動能。根據經濟部統計,2024年前三季國內電商銷售金額超過4,500億元,較2023年同期成長約3%-4%。雖然成長率較疫情期間(2020-2022年)的高峰期明顯放緩,但電商滲透率逐步提升,預估2024年台灣電商滲透率達13.6% 之後呢?
KFC 將美國總部從肯塔基州路易維爾搬到德克薩斯州普拉諾,是其母公司 Yum! Brands 在 2025 年 2 月宣布的策略決定。主要原因是為了促進品牌間和員工的協作,推動永續成長。Yum! Brands 希望把 KFC 搬到普拉諾,與已經在那裡的必勝客全球團隊合併,這樣可以簡化運營等因素分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國際地緣政治的動盪促使全球貿易結構發生了很大改變,其中中美貿易戰加速了全球供應鏈的重組,而受益最大的無非是東南亞國家,不僅成為重要的製造和出口中心,更吸引了大量外資進入,成為全球第三大投資目的地。伴隨著國家經濟的飛躍性成長,東南亞的消費力也有了顯著性的提升。
Thumbnail
隨著東南亞地區數位化轉型的加速,瞭解新興市場趨勢以及數字轉型的機遇和挑戰至關重要。本文將探討東南亞數字轉型的趨勢,特別聚焦於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和泰國各地的具體發展情況,並提出企業需整合商業軟件和AI技術,員工則需不斷學習和升級技能,以適應數字化商業世界。
Thumbnail
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東南亞成為國際商家與投資者關注的熱點。隨著網路技術的突破與普及,東南亞的電商市場(E-Commerce)迅速崛起,展現出令人矚目的成長潛力。本文解構東南亞電商的無限商機,並比較及分析4大東南亞電商平台,幫助你在複雜的東南亞市場中找到正確的商業對策。
Thumbnail
越南科技業已在成為軟體代工的新興。臺灣筆電製造業約15%至20%的比重在越南,新加坡則被視為晶片採購大國。新加坡的晶圓製造產能佔全球5%,並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佔高達19%,政府致力發展人工智慧、自駕車、金融科技等。對香港而言,中國政府對數家科技公司採取監管行動,挑戰和機遇並存。
Thumbnail
新加坡,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一個文化多樣化,經濟發達的國家,以其獨特的商業文化而聞名於世。理解新加坡的商業文化和禮儀是在這個多元和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取得成功的關鍵。以下是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你在新加坡商業世界中立足。
Thumbnail
亞洲分支機構融合前,我負責的東亞地區市場;以台灣為核心,,營業收入大約百分之四十是直接銷售,而另外的六成業績是來自區域內各大經銷商的貢獻。 對比遠東地區,由於區域中心所在地新加坡本身是金融中心,製造業比重相對低了很多,以致於當地的生意規模遠遠不如鄰近的越南,印尼和泰國。所以新加坡市場就委託給了一家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話說亞洲市場的重整,得從原來瑞士派駐新加坡的總經理被解僱說起。 這位駐外的洋人,事實上是早期銜命來亞洲開拓這遙遠的東方市場。四小龍騰飛的初期,能見度最夠的要算香港和新加坡。由於早期歐系公司開拓亞洲市場都會仿效日商模式,跟隨大商社財團揪團前往各國開疆闢地。而這些大財團都會考慮較理想的金融和海空運輸便
Thumbnail
1.中美貿易戰後嚴重影響網通產業鏈,台廠顯著受益,正文已將中國產能逐漸移出。 2.白牌商業模式興起,正文將轉型成直供模式,預計在 2024 佔比達 30% 以上。 3.已處份常熟廠,越南廠相對中國廠營業成本較低且效能為 2.5~3 倍。
Thumbnail
2024年初最大的基礎建設新聞,莫過於河內市四環道的興建,而就在緊鄰四環道的路上,正在興建一個大型的工業園區,那就是興建中的台灣高科技園區。 台灣高科技園區座落於北越興安省的5號工業園區,是一個以台灣為名的高科技產業園區,也是台灣與越南在工業區的一個全新的合作模式,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高科技產業的供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國際地緣政治的動盪促使全球貿易結構發生了很大改變,其中中美貿易戰加速了全球供應鏈的重組,而受益最大的無非是東南亞國家,不僅成為重要的製造和出口中心,更吸引了大量外資進入,成為全球第三大投資目的地。伴隨著國家經濟的飛躍性成長,東南亞的消費力也有了顯著性的提升。
Thumbnail
隨著東南亞地區數位化轉型的加速,瞭解新興市場趨勢以及數字轉型的機遇和挑戰至關重要。本文將探討東南亞數字轉型的趨勢,特別聚焦於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和泰國各地的具體發展情況,並提出企業需整合商業軟件和AI技術,員工則需不斷學習和升級技能,以適應數字化商業世界。
Thumbnail
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東南亞成為國際商家與投資者關注的熱點。隨著網路技術的突破與普及,東南亞的電商市場(E-Commerce)迅速崛起,展現出令人矚目的成長潛力。本文解構東南亞電商的無限商機,並比較及分析4大東南亞電商平台,幫助你在複雜的東南亞市場中找到正確的商業對策。
Thumbnail
越南科技業已在成為軟體代工的新興。臺灣筆電製造業約15%至20%的比重在越南,新加坡則被視為晶片採購大國。新加坡的晶圓製造產能佔全球5%,並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佔高達19%,政府致力發展人工智慧、自駕車、金融科技等。對香港而言,中國政府對數家科技公司採取監管行動,挑戰和機遇並存。
Thumbnail
新加坡,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一個文化多樣化,經濟發達的國家,以其獨特的商業文化而聞名於世。理解新加坡的商業文化和禮儀是在這個多元和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取得成功的關鍵。以下是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你在新加坡商業世界中立足。
Thumbnail
亞洲分支機構融合前,我負責的東亞地區市場;以台灣為核心,,營業收入大約百分之四十是直接銷售,而另外的六成業績是來自區域內各大經銷商的貢獻。 對比遠東地區,由於區域中心所在地新加坡本身是金融中心,製造業比重相對低了很多,以致於當地的生意規模遠遠不如鄰近的越南,印尼和泰國。所以新加坡市場就委託給了一家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話說亞洲市場的重整,得從原來瑞士派駐新加坡的總經理被解僱說起。 這位駐外的洋人,事實上是早期銜命來亞洲開拓這遙遠的東方市場。四小龍騰飛的初期,能見度最夠的要算香港和新加坡。由於早期歐系公司開拓亞洲市場都會仿效日商模式,跟隨大商社財團揪團前往各國開疆闢地。而這些大財團都會考慮較理想的金融和海空運輸便
Thumbnail
1.中美貿易戰後嚴重影響網通產業鏈,台廠顯著受益,正文已將中國產能逐漸移出。 2.白牌商業模式興起,正文將轉型成直供模式,預計在 2024 佔比達 30% 以上。 3.已處份常熟廠,越南廠相對中國廠營業成本較低且效能為 2.5~3 倍。
Thumbnail
2024年初最大的基礎建設新聞,莫過於河內市四環道的興建,而就在緊鄰四環道的路上,正在興建一個大型的工業園區,那就是興建中的台灣高科技園區。 台灣高科技園區座落於北越興安省的5號工業園區,是一個以台灣為名的高科技產業園區,也是台灣與越南在工業區的一個全新的合作模式,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高科技產業的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