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久以前就想寫部落格或分享日常,但總是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
每當發生什麼有趣、難過、新奇的事,想著:啊這可以寫進我的部落格裡,但是從沒真正動筆。
現在是我來美國大概⋯⋯第七年又七個月,然後在德州工作的第五年。
有好多地方從陌生的新環境變成懷念的地方,有好多感受從一開始的濃烈變成清淺。有好多體驗,讓我重新認識自己,思考我每個選擇,我反芻究竟為什麼,我會成為我。
昨天禮拜五 (03/14/2025)發生了有趣的事,讓我很想要記錄下來,所以我想起了那句:Why not?
目前住的地方,離上班開車距離大概25分鐘,要上高速公路,這一週剛好遇到spring break,上班時的車潮明顯少很多,我很喜歡。幾乎不用減速,定速一路開到下高速就可以。
我聽著歌,雙眼看著前方,很快就看到有個塑膠袋飄啊飄的,本來以為會隨著氣流遠離我,那塑膠袋轉了一圈後卻直接落在我的前方,我的車頭迎面接住他。
塑膠袋被風吹的黏在我的車頭,我也發現原來是個蠻大的袋子,隔著玻璃可以聽見那霹靂啪啦的聲音。
我當下其實有點怕,怕如果他繼續往上吹,會擋住我的視線,我右手已經搭上啟動雨刷的桿子,準備他如果飛上來,我就要把他揮走。
然後也很難為情,覺得會被其他開車的人側目、嘲笑,想著我怎麼那麼衰,就偏偏飛到我車上。
那時已經蠻接近上班地點,我念頭一轉,想著接住這塑膠袋也好,他就不會在地球上流浪千年,我下班去超市買菜時還可以順便回收他。
於是後來幾分鐘,我一直對那塑膠袋喊著:Stay with Me!
下了高速公路,會遇到一個紅燈,在車上我一直天人交戰,我究竟要不要現在下車把塑膠袋拿下來,但我一向是計畫太多與想太多的人,看那個塑膠袋卡的蠻牢的,我最後一路開進了實驗室的停車場。
在停車場車速慢,轉了三個彎,那塑膠袋掉了,我後面跟著一台車,停在習慣的車位,下車後還跟停在不遠處也下車的主管打了聲招呼。
不過就那短短幾秒,我往回走的時候,塑膠袋居然不見了!
那麼大一個,馬上就被風吹走了嗎?我繞到停車場附近另一棟建築,左看右看,車子底下也檢查了,無影無蹤。與此同時,另外一部車開進來,我裝作若無其事、繞了個遠路到實驗室的門口,刷卡進門。
我們組的實驗室和辦公桌都在二樓,我想著待會可以跟鄰居分享這個趣事(他們都知道我的環保意識),殊不知我才剛道完早安,坐在靠窗的同事S就馬上問我:妳剛在停車場幹嘛?我看到妳走來走去。
我當下馬上爆笑,說我在找塑膠袋,她超級困惑,也爆笑。
另一個鄰居L好奇地探頭過來,我便和她們分享剛剛車子上黏塑膠袋的故事,我還沒講到Stay with Me,L馬上知道我想帶塑膠袋去回收,我當下一邊笑一邊說對,想著她們真的很懂我。
我們的笑聲吸引了坐在比較遠同事R的注意,S馬上起了個頭,叫R問我,於是我又再把故事說了一遍 (我後來想,英文大概是這樣練出來的哈哈哈),S邊笑邊說,她不過就是剛好從位置上站起來、看窗外、吃著她的早餐,就看到我一個人在底下走來走去。
我們四個人常常這樣聊天、分享趣事,禮拜五大家都穿著恐龍衣(Dino Friday又是另一個故事)聊一聊後,又不得面對現實,乖乖工作去。
R後來要去隔壁的7-11買飲料,他回來時我還問他在停車場有沒有看到塑膠袋,他大笑,很誠實地說他根本沒注意,問我那塑膠袋長怎樣,我還認真描述白色、半透明、上面有紅色印子的大塑膠袋,他說他會注意。
一直到下班,大家彼此道別時,我們還在說要替那塑膠袋做一個失物招領的傳單,真的很好笑。
來美國後,語言對我來說是一大挑戰,我發現找到適合說話的人真的很重要,很幸運在工作上,認識這麼多聊天起來很有內容、很有趣,會互相聆聽,記得對方分享的事也熱於參與工作以外生活的同事朋友。
而這件事分享的方式也會依據我的體驗有所不同,我很開心在高速公路上的那幾秒,我決定轉個念,這件事才會以這麼搞笑的方式收場。
而那塑膠袋,會永遠存在我們的心中,也可能會在地球上流浪千年。
對於想成為地球好公民的我,由這篇當第一個和大家分享的故事,再適合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