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手道別及感想
早上六點多,大女和二女一家就已準備到機場轉機回台灣。我起來送他們離開。接著把所有房間的東西檢查了一下,把用過的浴巾和毛巾等依照房東的指示集中到一樓的洗衣間。走近大女的房間,看到大女留下一些美妝用品給她娘。內人和小兒他們睡到八點多才醒。躺在大女房間沙發上,看著外面的朝陽漸顯,再回頭看著這個房間,裡面是雙人床,中間是工作室,最後是沙發和茶几,整個空間看來寬敞、氣派且豪奢。(其他的房間都與平常的旅館房間沒有什麼兩樣),心裡想著:如果能每個人輪流來此房住上一晚,可能對自己也能如此豪奢而有點自豪吧?
小兒的感觸
今天返回小兒家,準備待在家裡三天,那兒都不去。車程約一百九十公里,大概要兩個多小時。車行中,小兒提到他原本以為兩位姐姐在走前會問他需要什麼電器用品的…,但接著又自我安慰說:「不過沒關係,反正一切靠自己也這樣過來了……。」(我聽了有些許的難過和感觸。因此私下傳訊息給兩個姐姐,隱約提到或許可以送弟弟個什麼?她們的回應,一個說有送一個迪士尼的布偶;一個則沒回應。)
我的期望
我其至還想到,弟弟在異鄉奮鬥,雖然勉力購屋,但貸款不少而且利率很高(約6%),如果兩個姐姐有些不急著用的閒錢,是否能用較低的利率借他周轉一下,幫襯他一下,再讓他用四年左右的時間來償還,對他將有極大的幫助吧?跟小兒提起我要不要問姐姐看看時,他斷然拒絶—有點聲色俱厲的—我想想也對,不是人家主動提及,主動表示:我看到你的難處了,我樂意伸手拉你一把。不是主動提及的話,就變成有點勉強了,這樣的話即使知道人家會同意,老實說:我也不要。也因此,我完全可以了解小兒的意思。兒女都大了,他們的事就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吧。返台訊息


2月7日家人群組大女兒傳來他們已於上午5:07到達西雅圖的訊息,氣溫只有四度(他們把旅行箱打開來,把在奧蘭多沒用到的冬衣都取了出來穿戴上,因為奧蘭多大概氣溫都在二十度左右)。小外孫不吵不鬧(長途旅行最怕的就是幼童受不了而哭鬧不休),一路安好。接著是二女婿5.28來訊說西雅圖油價比佛羅里達貴好多(美國油價因地而異,甚至過個街頭都有不同,奧蘭多大概都在3元左右,不知要雅圖的貴是多少?二女婿因為在奧蘭多有租車,所以知道兩地油價的差異):接著是他們租到車,要去西雅圖的市區去逛逛。15:12說要上飛機了。2月8日04:12落地台灣。05:29大女說她到家了。09:48二女婿傳來他們回台第一餐的照片.17:22二女兒傳來訊息:說她一回家先做一鍋滷肉做晚餐,因為她好想念家鄉味。18:00大女兒說她有時差,強撐著不睡。18:56是二女兒做一桌菜來解饞的訊息並附上照片。當天他們都撐到22:00左右才睡。(以上是手機上顯示的日期和訊息,事實上在美國的時候,那兒的時間和台灣相差十三到十六小時,因此到底是幾月幾日的幾點,老實說我還真的有點搞不清楚,因此就只能依照我的手機所示如實呈現了。)
(左邊照片是他們到邁阿密租車遊賞,吃大餐,以及到星巴克的情形。)
(他們原先預估的轉機時間約六小時,沒想到的是美國要入關的話會詳細的審察,然而要轉機出關的話則是沒那麼在意,也因此,轉機入關的時間不能太短,我們來的時候,預留了兩個小時半的時間,結果沒想到人會那麼多,因此差一點就趕不上。這是最棘手的問題,時間短的話,可能趕不及;時間長的話,又不知剩下的時間怎麼打發?但這個問題幾乎無解,因為那都不是你能掌控的,你除了聽天由命外,無解。)

(以此次的經驗,大抵可以理解的是:美國入關要預留較長時間,至於多長呢?四小時左右吧?國內轉機的話,兩小時應該就可以了。)
回復日常
手機上面顯示,一直到十日前,都沒有新的照片,原因很簡單,經過了奧蘭多那幾天密集的外出遊賞玩樂後,累了也疲了,只想待在家裡,好好休息。因此大家約定不出門,除了吃飯外,各做各的,下午則找個時間一起追劇,傍晚再到鄰近的那個湖邊走走,聊聊。晚上一樣吃飽飯就各做各的。我最喜歡的活動是坐在玻璃屋或者看看金庸的笑傲江湖,或者就這樣呆坐著看著外面的高大茂密的樹枝搖曵,那些樹也是隔離鄰居耳目的樹籬,你偶或聽到鄰家傳來的談話聲或者喚狗聲,但卻看不到人影……我就這樣坐著發呆,直到內子叫我吃飯……
插電線掉了
回來後,打開手提電腦想把奧蘭多的遊賞經歷寫下來,這才發現手提電腦的插電線和原先戴的帽子不見了。小兒問明狀況並確定是遺失後,馬上檢查了手提電腦的型號,然後查找附近商家看有沒有,結果因為太舊了,只能向亞馬遜下單。為了湊到不必付運費的金額遲了些才下訂,結果一直到十日要前往邁阿密時,東西都還沒來到。
繕後
回來後的主要工作項目還包括把之前家人在此時用過的寢具、被單等等都收起來清洗,美國不能在外曝曬衣服,可是棉被或被單沒有陽光加持,吸收陽光,總覺得有些缺憾,我們把工作梯和高角椅等搬出去,找個人家不易看到的肚落,把被單等掛出去,雖然無法充分吸收陽光,但也算是聊勝於無吧?晒了兩天後,再把它們全部收進袋子裡存放起來;至於氣墊床,則依序把跟人家借的收好,放齊,準備歸還並說明使用狀況,再深致謝忱;家人帶來的則折好放箱。
看的戲和劇
三天時間裡,看了好幾個戲和劇:
- 重溫「宅男行不行」,這是小兒在疫情期間在家休假時所觀賞的節目,重溫了好幾集,但因都已看過,所以新鮮度不高,因此看過幾集就另找新劇了。
- 「少年法庭」僅十集,就利用這三天把它追完。看完深有感觸,有些人認為罪患—尤其是少年犯—是有教化或感化空間的,也就是能透過教化來改變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問題是:真的嗎?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個女法官,孩子五歲時被兩個十一歲的孩子在玩鬧、惡作劇的將樓頂木頭往下丟,正好扎中路過的孩子的頭而意外死亡,結果父母要求庭上觀審被拒,然後呢?法官認為兩個孩童年幼無知,不到五分鐘就判定是意外過失,沒有任何處置下就下令無罪釋放,兩個孩子笑嘻嘻的、亳無悔意的從兩個傷痛欲絶,無法相信情景和此判決的父母面前經過,此情此景讓那對父母情何以堪?十餘年後,女法官遇上這兩個孩子的案子,他們因為犯錯無罰,因此對犯案根本不以為意,膽子更大了,手段更狠了,罪行也更重了……,可,這是誰的錯呢?
- 病危應否通知病患(忘了片名)?老奶奶罹癌,久已移居國外的兒子帶著不大會說國語的女兒回去探望,大家都認為應該對病人隱瞞病情,然而小孫女則認為不應隱瞞,並舉美國法令為據,不得向病人隱瞞病情。然而其他家人和親友商量的結果,還是決定不讓病人知道……(你認為呢?家父癌末時,我們兄弟還是決定不讓他知道,結果底下的商量都無法進行了,例如遺產的分配,喪葬的儀式,祭祀的方式等等。可是如果知道後,你又要如何面對和安慰他呢?我不知道,那你呢?你知道如何處理較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