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影響力|為什麼不建議寫作新手使用A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回台灣,在誠品閒逛時發現一本剛剛出版的寶藏書籍《大腦想要的正確讀書法》(作者:茂木健一郎)。

raw-image


之所以說是一本寶藏書,是因為作者對於「閱讀、寫作、AI時代下的新素養」等論點都非常具有「先鋒性」,但同時又邏輯清晰、有理有據。

我又格外對這本書有感覺的原因是,作者將我原先較為懵懵懂懂,有點get到卻又還無法具象表述的思考,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了。

讓我不得不佩服。

順帶一提,本人非常喜歡日韓作者的書,可能是因為日韓的整體社會氛圍比台灣更加「極端」,比方說日本已經歷「失落的30年」、韓國經濟被「大財閥壟斷」,年輕人面臨的困境更險峻。

在這樣的氛圍下,很多的作家、教育學者、政治家,都急於幫社會「找答案」,因此閱讀他們的書籍,經常可以看到非常具有「開創性、原創性」的內容。而我又非常喜歡「創新論點」,所以每每看到,都令我拍案叫絕。

既然這個專欄叫做「寫出影響力」,今天就來分享,讀完茂木健一郎關於AI時代下,「閱讀與寫作的素養的轉變」的預判後,我對於「使用AI來寫作」的第一大反思,那就是「不建議任何寫作新手,在一開始寫作時,就使用AI」,

以下是為什麼:


1.缺乏思考過程,大腦也不會開心。不開心的事情,大腦不會想堅持

自從ChatGPT出現後,討論的最兇的問題,即是「到底寫作這件事情,會不會完全被AI取代?」

先說結論,我不認為會被取代。

我到目前為止的所有文章、貼文,90%都是我親自敲鍵盤寫的。而我這樣做的原因是,「我不想AI掠奪我思考的過程」。

寫作,基本上就是把「腦中思考的東西,落成具象文字的過程」。

作者茂木健一郎提到,「用AI寫作,雖然可以大幅提升效率,但對於大腦來說,不會感到開心。因為用AI寫作就像「抄襲」一樣,你偷用了不是你思考的東西,你的大腦沒有受到任何負擔,自己也沒有實際成長」。

工業革命以來,我們太過注重「工作的效率」,而忽略了「過程中的愉悅感」。

如果你不把寫作當成「效率優先」的任務,而是「體驗」,將寫作當成給大腦的「肌肉訓練」,你就不會想要讓AI剝奪這樣的運動過程。

而在寫作新手階段,正是你在建立與「寫作與思考」的連結的時候,如果這時你用AI創作,你本身不會與「寫作與思考」建立任何深度關係

你看不到自己一步步進步的過程,體會不到「進步的愉悅感」,就不會體驗到寫作的真實樂趣。

「抄襲」能有任何樂趣嗎?最終你只會自討沒趣而放棄。


2.無法建立自己的品味和特色

我發現另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完全用AI來寫作的人本身,看不出來「生產出來的文字具有AI味」。

因為他們寫的少、閱讀的不多,還沒有建立自己的品味和鑑賞能力,所以他們辨別不出來。

只有自己寫的多的情況下,才能逐漸建立自己的「寫作風格」,也才能漸漸辨識的出怎樣的文章叫做好?

這如果用類比就不難理解。

鋼琴彈的多的人,才辨別的出誰的琴藝精湛;菜品品嚐的多的人,才嚐得出來誰的廚藝高超。

AI寫的文字,就像「組合肉」,把文字切碎後再重新組裝起來,但是「組合肉」能和真正「鮮美多汁的肉」媲美嗎?

假如你是寫作新手,我強烈建議在一開始親自寫,先讓自己培養自己的創作風格。

所有走的長遠的「品牌」,都擁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讓消費者在市場上一眼就能辨識出他們。

因此,假如你想「建立個人品牌」,在一開始你就要有「自己很貴」的意識,你得用自己的「標識風格」吸引觀眾,而不是「大眾化且廉價的」組合肉,讓大家在「沒魚蝦也好」的時候才選擇你。


3.你需要先知道怎樣叫做「好文章」,才能指導AI寫出好文章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我是「使用AI來寫作」的堅實反對派。

其實不然。

我鼓勵你先培養自己的風格,當你清楚知道「你的風格長什麼樣」之後,這時再使用AI,才能真正「事半功倍」

為什麼?

我用「職場」作為舉例可能更好理解。

你在剛進職場時,會先做比較基礎的工作,比如說資料整理、文案撰寫、初步的PPT繪製...等等。

當你對這些基礎工作都熟練了之後,你會升職成為「主管」,這時你就不再是「親手」做這些基礎工作的人了,而是指導下面的小朋友來做這些事。

怎樣的人能指揮的好?

是不是因為你以前做過這些工作,所以你清楚知道「成果應該長什麼樣子?」、「風格應該長什麼樣子?」,你才能指揮小朋友應該怎麼做,或是在小朋友偏離正常軌道的時候,即時糾正。

AI就是那個職場裡的「小朋友」。

所有我看過的自媒體KOL,都是在原先的技能領域已經累積了「幾年的堅實基礎」,才在AI出現之後,在不影響原先質量的情況下,大幅提升效率。

他們之所以能做到,是因為他們本身就對「自己的成品應該長怎樣」,有清楚的感知。

只有你真正親身做過,清楚知道「你想要的成果應該長怎樣?」的人,才能在「prompt」裡面寫下清晰的指示,或是在AI胡亂發揮的時候,即時指正它。

(更多這部分觀點可參考這篇文章👇)

太多人本末倒置,還沒有建立自己的寫作風格,就讓AI自由發揮,最後撲滅了你一開始「本就不足」的寫作信心;或是根本無法分辨AI寫的是好是壞,因為你自己沒寫過,所以你辨識不出來。

最後這些人完全「臣服於AI」,變得毫無個人特色,也完全不會寫作。

因此,作為寫作新手,只有你先親身寫作,培養怎樣叫做「好文章」的感知,才能在「你的事業上了軌道,需要大幅提升效率」的時候,指揮AI做出符合你風格的作品。



如果你也想透過寫作建立個人品牌,從0開始找到自己的風格,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我會分享更多關於「如何培養寫作習慣、提升寫作能力、打造個人影響力」的第一手觀點,讓你一步步從寫作新手,進階到能夠駕馭AI的創作者。


恭喜你發現了一個寶藏格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arry Kuo-avatar-img
7 天前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3
確實訓練AI就像訓練部屬,要先明確自己的需求再用正確的提問方式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新手使用很容易走偏~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3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發文者
7 天前
2
Carry Kuo 沒錯,應該訓練AI,而不是讓它徹底取代自己
2
我原本也想靠AI寫,但後來發現大腦真的會「不開心」,還是自己一字一字寫出來比較有成就感!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1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發文者
6 天前
1
隨機人類 Random Sapiens 是的!自己用努力得來的成就感是無法比擬的!
1
黃璧怡-avatar-img
7 天前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1
之前Eve在留言提及有關AI創作對大腦影響的文章就是這篇嗎?讚讚!用「大腦不開心」來表達依賴AI寫作的效果:明白了😄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1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發文者
7 天前
1
黃璧怡 沒錯就是這一篇~我也很喜歡“大腦不開心”的說法!作者描繪的很傳神,秒懂了!
1
在聊「自費出版,我獲得了什麼?」之前,我想先探討我當初為什麼想出書?以及為什麼選擇「自費出版」這條路徑?而最終,「自費出版」是否有達到我當初「出書的目的」呢?
在上一篇《我的自媒體日更秘訣(下)》中提到了「我花了9個月時間實踐,得出讓我能夠高品質實現社群媒體日更的4大秘訣。」其中一個秘訣,即是「舊文新用」。當時我埋下了一個伏筆,我擁有一個能讓你把舊文「換個包裝」重新發送,還讓大家看不出來的方法,今天我就是來教大家這個方法!
如果你正在考慮「自費出版」,可能你也正經歷不少「焦慮」。你可能會想說「自費出版意味我需要自己賣書,然而我賣得動嗎?」、「我沒經驗,該怎麼把控自費出版的品質?」...以上的這些焦慮,在我決定自費出版我的第一本書《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時,我都經歷過。今天來分享我是如何克服的?
在我的書《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中有提到,過去4年我實施「社群媒體戒斷」,因此很長時間我都沒有「滑社群媒體」,更不用說「懂得如何經營自媒體」,完全是一個「自媒體小白」。而我這個小白,因為在出書的過程中,聯繫出版社四處碰壁,才發現「經營自媒體」的重要性。
故事的產生,勢必發生在「你經歷了不同於一般人」會經歷的事情的時候。大家不會想看一個「與你我生活都相似」的故事。你可能抱怨說,我的生活就是「一成不變」,很難有什麼「波瀾壯闊」的劇情,該怎麼辦?如果我和你說,你其實可以「主動創造故事」呢?我用以下4種方法為我的人生增加「故事性」,增加「寫作籌碼」
在聊「自費出版,我獲得了什麼?」之前,我想先探討我當初為什麼想出書?以及為什麼選擇「自費出版」這條路徑?而最終,「自費出版」是否有達到我當初「出書的目的」呢?
在上一篇《我的自媒體日更秘訣(下)》中提到了「我花了9個月時間實踐,得出讓我能夠高品質實現社群媒體日更的4大秘訣。」其中一個秘訣,即是「舊文新用」。當時我埋下了一個伏筆,我擁有一個能讓你把舊文「換個包裝」重新發送,還讓大家看不出來的方法,今天我就是來教大家這個方法!
如果你正在考慮「自費出版」,可能你也正經歷不少「焦慮」。你可能會想說「自費出版意味我需要自己賣書,然而我賣得動嗎?」、「我沒經驗,該怎麼把控自費出版的品質?」...以上的這些焦慮,在我決定自費出版我的第一本書《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時,我都經歷過。今天來分享我是如何克服的?
在我的書《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中有提到,過去4年我實施「社群媒體戒斷」,因此很長時間我都沒有「滑社群媒體」,更不用說「懂得如何經營自媒體」,完全是一個「自媒體小白」。而我這個小白,因為在出書的過程中,聯繫出版社四處碰壁,才發現「經營自媒體」的重要性。
故事的產生,勢必發生在「你經歷了不同於一般人」會經歷的事情的時候。大家不會想看一個「與你我生活都相似」的故事。你可能抱怨說,我的生活就是「一成不變」,很難有什麼「波瀾壯闊」的劇情,該怎麼辦?如果我和你說,你其實可以「主動創造故事」呢?我用以下4種方法為我的人生增加「故事性」,增加「寫作籌碼」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有位學生曾問我:該怎麼創作內容? ​ 這問題,讓我想起 村上春樹 的「寫作秘密」 ;村上春樹,早期開始寫小說,一直有個困擾,他腦中畫面太多,情緒也太滿,結果一寫下去——卻是密密麻麻的形容詞、冗長的對白、複雜的句子...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有位學生曾問我:該怎麼創作內容? ​ 這問題,讓我想起 村上春樹 的「寫作秘密」 ;村上春樹,早期開始寫小說,一直有個困擾,他腦中畫面太多,情緒也太滿,結果一寫下去——卻是密密麻麻的形容詞、冗長的對白、複雜的句子...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使用 AI 撰寫文章的挑戰和解決方法。指令過於精準會讓 AI 的文章缺乏變化和個人風格。建議將 AI 當作導師,利用其提問能力來引導思考,而非直接撰寫內容。這種方法不僅能加速思考過程,還能提升文章品質。經過一年的嘗試,作者體會到 AI 從助手逐漸成為思考夥伴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如何利用 AI 技術(如 ChatGPT)來輔助撰寫文章的過程。作者詳細拆解了自己的寫作流程,並闡述了每個環節中如何使用 AI 來提高效率。文章強調 AI 在工作流程中所帶來的改變,並指出要適應這種改變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練習。
Thumbnail
  前言:本篇文寫於2022年九月。AI繪圖橫空出世,衝擊大量美術行業,人心惶惶。記得寫作時是我半夜起來尿尿,一時興起就寫下了自己的看法,結果被大量分享出去,大約有800多分享,最有印象的是圖文作家茶里也轉傳。
Thumbnail
邊塗鴉時思考的一些事情,僅限個人想法。 一直在思索是什麼讓文字與人變得平面、變得冰冷,又是什麼讓創作的意義變得單一而扭曲。最近在盯著「AI建議」這個按鈕看時稍微理出一些頭緒。 文章發布前頁面頂端有個「AI建議」的SEO優化按鈕,按下之後會出現AI自動生成的標題、分類、摘要等內容,我覺得很有趣。
Thumbnail
取決於創作理念和需求 文字創作者是否應該使用AI,取決於個人的創作理念和需求。我認為,文字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運用AI工具,以提高效率、拓展思路。不必刻意拒絕使用AI,就如同將⌜用筆寫⌟改為⌜電腦輸入⌟一般。 純粹由自己創作 純粹由自己創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自己的創造力
Thumbnail
本文探討用人工智能AI來寫作的議題,特別討論創作者與執行者之間的關係,以歷史角度指出著名的畫家早已聘用助手來繪畫畫中次要的部份,藝術家不必然是製作藝術品的人。本文作者認為應否用AI代替自己親手創作,是創作者的個人選擇,視乎他的創作目的。
Thumbnail
瞭解讓AI寫文章的好處,包括提高效率、快速獲取答案和資料整理
Thumbnail
多種的文字工具 為什麼要談這個呢?是因為我自己創作就使用非常多的文字工具,我把它們當成是自己的員工,而我是工作室的主持者,讓它們為我節省工作時間,產出好品質的作品。這種做法在三年前可能都不太容易達成,但自從2022年11月有了ChatGPT之後,確實證明了能夠為我們節省時間,並且真正為我們做事情。
Thumbnail
我在【AI寫作術:你應該馬上開始使用GPT作為寫作助手的3個核心理由】介紹了為什麼你今天就該開始人機協作的理由。 如果你已經想要開始,那這裡有3個步驟,可以幫助你提升與GPT一同寫作的效率。 這些步驟將引導你粗素從初步想法到文章草稿, 讓寫作變得不再是一件負擔。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使用 AI 撰寫文章的挑戰和解決方法。指令過於精準會讓 AI 的文章缺乏變化和個人風格。建議將 AI 當作導師,利用其提問能力來引導思考,而非直接撰寫內容。這種方法不僅能加速思考過程,還能提升文章品質。經過一年的嘗試,作者體會到 AI 從助手逐漸成為思考夥伴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如何利用 AI 技術(如 ChatGPT)來輔助撰寫文章的過程。作者詳細拆解了自己的寫作流程,並闡述了每個環節中如何使用 AI 來提高效率。文章強調 AI 在工作流程中所帶來的改變,並指出要適應這種改變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練習。
Thumbnail
  前言:本篇文寫於2022年九月。AI繪圖橫空出世,衝擊大量美術行業,人心惶惶。記得寫作時是我半夜起來尿尿,一時興起就寫下了自己的看法,結果被大量分享出去,大約有800多分享,最有印象的是圖文作家茶里也轉傳。
Thumbnail
邊塗鴉時思考的一些事情,僅限個人想法。 一直在思索是什麼讓文字與人變得平面、變得冰冷,又是什麼讓創作的意義變得單一而扭曲。最近在盯著「AI建議」這個按鈕看時稍微理出一些頭緒。 文章發布前頁面頂端有個「AI建議」的SEO優化按鈕,按下之後會出現AI自動生成的標題、分類、摘要等內容,我覺得很有趣。
Thumbnail
取決於創作理念和需求 文字創作者是否應該使用AI,取決於個人的創作理念和需求。我認為,文字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運用AI工具,以提高效率、拓展思路。不必刻意拒絕使用AI,就如同將⌜用筆寫⌟改為⌜電腦輸入⌟一般。 純粹由自己創作 純粹由自己創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自己的創造力
Thumbnail
本文探討用人工智能AI來寫作的議題,特別討論創作者與執行者之間的關係,以歷史角度指出著名的畫家早已聘用助手來繪畫畫中次要的部份,藝術家不必然是製作藝術品的人。本文作者認為應否用AI代替自己親手創作,是創作者的個人選擇,視乎他的創作目的。
Thumbnail
瞭解讓AI寫文章的好處,包括提高效率、快速獲取答案和資料整理
Thumbnail
多種的文字工具 為什麼要談這個呢?是因為我自己創作就使用非常多的文字工具,我把它們當成是自己的員工,而我是工作室的主持者,讓它們為我節省工作時間,產出好品質的作品。這種做法在三年前可能都不太容易達成,但自從2022年11月有了ChatGPT之後,確實證明了能夠為我們節省時間,並且真正為我們做事情。
Thumbnail
我在【AI寫作術:你應該馬上開始使用GPT作為寫作助手的3個核心理由】介紹了為什麼你今天就該開始人機協作的理由。 如果你已經想要開始,那這裡有3個步驟,可以幫助你提升與GPT一同寫作的效率。 這些步驟將引導你粗素從初步想法到文章草稿, 讓寫作變得不再是一件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