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高中的時候就讀女校,同學間的話題百無禁忌,那是比綜藝主持人的「從外太空聊到內子宮」還要瘋狂的日子。
  班上的Z是靦腆內斂的人,偶爾卻會吐出一句真實如刀劍般的吐槽,尤其是用在吐槽另一個總是把「好想交到附近男校的男朋友」掛在嘴邊的W同學。高一的時候Z讀書獨得每一科都很厲害,而且她已想好以後要讀文組,並且將來要當老師,就是這樣讓人不印象深刻很難的人。
  某天W在班上大聲聊天,說她如果到二十八歲還沒有對象的話,她要先去「凍卵」。在其他同學發出嘻嘻哈哈的訕笑同時,Z說:「幹嘛凍卵?領養就好啦!」
  「可是是自己生出來的小孩耶!而且如果大家都領養的話,這樣以後年輕人和小孩滅絕!」     

  「反正地球也不需要那麼多人啊!而且你要生你就生啊!我又沒有阻止你!」
  根據當時高一生的Z的說法,認為世界上也還有需要幫助、可以領養的小孩,既然要照顧小孩,自己生和去領養並沒有差別。雖然聽起來這真的蠻中二的,有一股要拯救世界的可憐小孩的感覺,但是我還是很佩服高一的她就已經想過,並直接了當地說出來的Z。
  當時震撼到讓我的手背麻麻的、起雞皮疙瘩的感覺現在我都還清楚地記得。
  「這真的太帥了,」我的心裡現在也這麼想。組建家庭的理由有很多種,有些人們為了晚年有人陪伴,有些為了在自己的生死關頭時有一個信賴的人可以代替行使決定的權利,世界上有各種組建家庭理由,但是「必須留下自己的後代」卻不是完成這樣的人生的必要條件。
  過了八年,研究所的同學是較我早幾年出生的姐姐們,我們同樣地開啟了凍卵的話題。Y同學提到如果要凍卵是不是趁早一點比較好,閒話家常般卻又緊張地詢問另一位正在當其他科的主治醫師的同學C。同學C則提到凍卵既花錢又花時間,而且也認為真的想要有小孩再想辦法領養,而且很自信自己能夠成為單身領養者。

  至此,兩個時空的凍卵話題似乎串聯在一起。

  凍卵技術源於1986年,而近年來隨著婚育年齡增加,有凍卵的需求的人更多了。COVID-19疫情期間,許多家庭的計畫被打亂,凍卵的數量在全球似乎也提升了。許多網紅、藝人的嘗試或高齡產婦的成功,甚至給人帶來一種「凍卵不虧」的流行風潮。致使像同學Y一樣的女性趕緊探頭過來,看看到底這裡有什麼特別的活動,或許沒參與到很可惜。

  女性在懷孕成為媽媽的過程,確實可能會有很多感受,是領養小孩的媽媽所無法體會的,但是人的體驗是不能跟其他人相比的,我們中蒐集的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當然,女性選擇勞心勞力的手術,為了將來製作一個自己的卵子形成的胚胎,有機會的話也許生出孩子,也是一場特別的體驗。我喜歡各種故事的選擇和理由,而且並不排斥任一種選擇。只希望自己在做任何選擇之前,能夠想起高一時的有趣對話和研究所同學的自信,先和自己的真心進行一場詰問與答辯。

raw-image

圖: 高中附近跟朋友蠻喜歡的臭豆腐店,好吃之外還是全素臭豆腐,當時覺得頗新奇。高中Z同學吃素,我卻不記得有沒有跟他一起吃過。果然有些事很特別會牢記,有些彷彿漣漪一樣消失!(攝於2025/01/16)

20250322


  

avatar-img
寫寫東西
0會員
20內容數
在不知道做的事情會變成什麼樣子的現在,搞不好我是最快樂的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寫寫東西 的其他內容
  「好想休學。」這句話在研究生的口中總是被稀鬆平常地講出來,但是大部分都只是日常嚷嚷,好像不講過這句話就不曾當過研究生一樣。   讀研究所的理由千百種,不管搜尋後看了多少你該讀研究所的理由、你不用讀研究所的理由,總之進入研究所就讀的人類每年還是存在。   這篇文是我正在寫論文過程中,突然想說的
  「好想休學。」這句話在研究生的口中總是被稀鬆平常地講出來,但是大部分都只是日常嚷嚷,好像不講過這句話就不曾當過研究生一樣。   讀研究所的理由千百種,不管搜尋後看了多少你該讀研究所的理由、你不用讀研究所的理由,總之進入研究所就讀的人類每年還是存在。   這篇文是我正在寫論文過程中,突然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