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Remical!
在藝術圈學習了一段時間後,我終於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可以幫助你在人群中脫穎而出,在這篇文章中我會說怎麼應用作業來提升自己,許多人可能會覺得大學的作業只是為了學分而做的東西,過了就好,但我在文中也會強調作業可以帶給你的啟發。
‼️在這邊說明:作業相當重要,但不是每個作業都需要如此的投入,當你遇到真的廢課或是死線撲面而來,還是希望大家做好時間管理與取捨,做更重要的事。
接下來進入正文
這篇文章想分享的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並讓它成為你的亮點。
第一步:挖掘課外興趣與特別經歷
回想一下,你有什麼課外的興趣或特別的經歷嗎?比如電影、下廚、喝酒,甚至是某種你每天願意花幾個小時研究的東西,又或者,你曾經做過演員、經營過社群平台,對流量特別敏感?這些興趣和經歷可能就是你與眾不同的地方,找到它們並把它們轉化為你的個人特色。
第二步:選修真正感興趣的課程
除非真的缺學分,否則不要浪費時間在那些「水課」上,多選修一些你真正感興趣的專業課程,因為這些課程能幫助你練習,把興趣變成創作中的實用題材,專業知識是讓你的興趣更具深度的關鍵。
第三步:將作業與個人優勢結合
當你在製作作業時,試著把你的興趣或特別經歷融入其中,舉例來說,如果我曾經是演員,在尋找「在地特殊文化」這種題材時,我可以聚焦在地戲劇文化或後台的潛規則。這樣的好處是,你提出的資料會非常新穎,甚至可能觸碰到老師的知識盲區,因為這些內容是你曾經深入研究過的,所以在描述時會更自信,也能展現出細節的專業度,讓你的報告更加出色。
這邊我想特別強調大學作業的重要性,很多作業當然可以隨意做,但其實大學有很多作業是給你一個很棒的題材,但要看你要做到什麼程度,最後這份作業可以帶給你的收穫也是不同的,你隨便做你獲得的就是學分,但如果你認真做最後獲得的可能是更了解你所想研究的東西,也可能是可以放上作品集的東西,端看你怎麼處理,此外作業也是一個最好展示你優點跟缺點的平台,所以完成後甚至可以拿去與老師討論,會找到現在你的經驗找不出的破綻。
第四步:認識自己的擅長與不足
在這些課堂中,有意識地挖掘自己最擅長的部分,以及需要加強的地方。例如,你可能超擅長研究和企劃撰寫,但在設計或創意發想方面比較弱。每個人總會有一些事情做得得心應手,也有一些事情覺得困難。整理出自己擅長的部分後,好好尋找深耕的機會,像是相關實習或專案經驗,讓這些優勢真正成為你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也要努力補足不足的地方,讓自己能夠獨立作業。
最終目標:成為不可替代的人
這些動作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讓你被老師注意到,更重要的是,當有人想到某個領域的工作時,第一個就想到你。例如,如果要做一個表演宣傳,而你既有演員經歷又有設計能力,那你就會是首選人選。但前提是,你的基礎專業能力不能太差。空有創意卻無法呈現出高質感的成品,是非常可惜的。所以,在追求創意發想的同時,一定要扎實累積自己的硬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