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制度】法官書寫自由的邊界,淺談判決書的情感底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當判決書不只講法律,還多了法官的「心內話」…

一般認知法院判決書,除了冷冰冰的法律條文,是否還可能出現法官的「真情流露」?在臺灣,兩起引發熱議的判決,恰恰觸動了這個法律界與社會大眾都好奇的議題:法官能不能在判決裡,說出法律之外的心裡話?

一起是立法委員鄭運鵬告新竹市府發言人誹謗敗訴的案件(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112年度訴字第2660號民事判決),法官在判決書末尾寫下了一段充滿哲理的「勸世文」:「『一個人永遠活在別人的認可之下,是莫大的悲哀』-他者言論是天堂或地獄,都在人當下吐納一念之間。願所有因他者言論所苦者,萌生一念之明,離苦得樂。」,引發是否多此一舉的批評。

另一件則是高雄少家法院的離婚案(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109年度婚字第401號民事判決),法官在判決准予離婚後,罕見地以「附記事項」的方式,寫了上千字的信給年幼的兄弟姊妹,溫暖的言語感動無數網友,被盛讚是「富有人性的判決」。

同樣是法官的「心內話」,為何評價卻天差地別? 法院的判決書,到底能不能、應不應該帶有法官個人的情感或觀點?而這樣的「心內話」,在法律上又是否被允許呢?

raw-image

⬛法律的「留白」?裁判書的格式與「法官不語」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6條刑事訴訟法第223條第454條等規定,對於裁判書的格式有其一定的要求,例如需要記載事實、理由、主文等。然而,法律並未完全禁止法官在判決書中表達額外的意見。

法律界有句諺語「法官不語」,指的是法官在審判過程中應保持中立,不輕易表露個人好惡。然而,這並不代表判決書就必須是毫無情感的冰冷文字。「裁判書充分表露」同樣重要,代表判決必須清晰地呈現事實認定與法律判斷的過程與依據,使當事人與社會大眾能夠理解。


⬛「附記」、「後記」:判決書的「番外篇」?

值得注意的是,法官表達「心內話」的方式,通常不是寫在判決理由中,而是以「附記」、「附帶意見」或「後記」的形式出現。這就像是判決的正文結束後,法官卸下裁判者的身分,以個人的角度對案件或相關議題發表一些看法。

那麼,這些「旁論」或「附記」,算是判決的一部分嗎?還是僅供參考呢?

從法律效力來看,判決的效力主要在於其「主文」及支持其結論的「理由」。這些額外的「心內話」通常不直接影響判決的法律效力。


⬛東西方大不同:判決書的人情味?

有趣的是,這種在判決書後附加個人感言的做法,在英美德日等西方國家相當罕見。

然而,在中國卻非常流行,甚至受到媒體和官方的鼓勵,被譽為「司法有溫度」的體現。中國的法院甚至有「法官寄語」的制度,鼓勵法官在裁判文書中,特別是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中,使用更易於理解的語言,並加入帶有道德教化倫理色彩的寄語。

例如出現以下判決文字:

「經營一份感情,本應如同栽種一盆蘭花,起初始于愛慕蘭花之美,播種後便是日日辛勤的照料,半刻不得鬆懈。蘭花會生病,感情也是一樣。雖然現在你們的感情‘病’了,但是回想下你們最初的美好,初見時的笑靨如花,接觸後的怦然心動,相戀後的如膠似漆,用你們的耐心,用你們的堅持,愛情之花終會再開,更勝從前般絢爛……」

中國的判決書中可能出現如同關懷備至的長輩般的勸告,鼓勵當事人珍惜感情、反思行為。這種做法強調以倫理內容輔助和補充法律,並透過情感化的語言給予慰藉。


⬛法律的歸法律,道德的歸道德?「心內話」的隱憂

然而,法官是否在判決書中進行道德說教,也引發了一些疑慮:

  • 削弱司法權威? 法官本應以法律為依歸,若過多道德說教,是否會讓判決失去其專業性和權威性?
  • 角色錯位? 法官的角色是中立的裁判者,若在判決中表達個人立場或情感,是否會讓人覺得法官帶有偏見?如同鄭運鵬所言,他認為「好為人師、教忠教孝的法官,不是好法官,是『好主觀』」
  • 判決書的公共性: 判決書是代表國家做出的公文書,而非法官個人的臉書。過度個人化的表達,是否可能模糊了公器與私言的界線
  • 道德與法律的界線: 法律有其精確性,若將過多的道德情感融入判決,是否可能混淆法律與道德的界線,甚至影響法律的適用?

在一個竊盜案件中,一審法官(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91 年度易字第 258 號刑事判決)的感性發言,並將將原本攜帶凶器竊盜改為竊盜,就引起了高等法院(臺灣高等法院 臺南分院 91 年度上易字第 985 號刑事判決)認為其「適用法則不當,而有入人於罪之虞」的批評。

當然,也有人認為,在不影響法律判斷的前提下,適度的溫情喊話,尤其是在涉及家庭或未成年人的案件中,可以展現司法的人性關懷,達到更好的社會效果。


⬛結語:「溫度」與「精準」的拿捏

法官在判決書中表達「心內話」,無疑是一把雙面刃。善用時,可以拉近法律與人民的距離,展現司法的溫情;但若不慎,則可能損害司法的中立性與權威。

究竟法官應不應該在判決書中「走心」?或許沒有絕對的答案。重要的是,法官在行使職權時,應時刻謹記其作為裁判者的本分,判決的核心仍然是嚴謹的法律論證。至於那些額外的「心內話」,或許可以視為法律框架下,一種更具人性的溝通嘗試,但其界限與適當性,仍有待持續的討論與反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知言法律事務所的沙龍
17會員
380內容數
法律或許是嚴肅的,但法律事件裡的人與事,卻都是活生生的。 除了談「法」以外,更多時候是瞭解「人性」。 這裡是兩位執業律師的內心劇場,透過對話呈現庭內與庭外的人生百態。 許惠菁 律師 / 許健鈴 律師 知言法律事務所律師 Tel:02-2959-6686
2025/07/17
臺灣過去長期以「父權優先」作為親權制度核心,直至釋字第365號解釋才宣告違憲,開啟「子女最佳利益」的法律轉向。本文將追溯法條、兩位母親的憲法訴訟、1996年民法修正,以及近年跨國監護爭議,揭示法律如何逐步回應社會變遷與兒童人權觀點。即使臺灣非海牙公約締約國,法院也日益重視國際法精神與憲法保障之義務。
Thumbnail
2025/07/17
臺灣過去長期以「父權優先」作為親權制度核心,直至釋字第365號解釋才宣告違憲,開啟「子女最佳利益」的法律轉向。本文將追溯法條、兩位母親的憲法訴訟、1996年民法修正,以及近年跨國監護爭議,揭示法律如何逐步回應社會變遷與兒童人權觀點。即使臺灣非海牙公約締約國,法院也日益重視國際法精神與憲法保障之義務。
Thumbnail
2025/07/10
中國一所高校竟要求女學生「脫褲證明」生理期才能請假,事件引爆網路輿論風暴。對照臺灣生理假制度,可以看出兩岸在性別平等、隱私保護與勞動權益上的根本差異。臺灣已在2014年起取消醫療證明要求,強調身體自主與友善職場,而中國則仍停留在需醫療機構背書的繁瑣與不信任中。生理假不只是請假,更是性別正義的試金石。
Thumbnail
2025/07/10
中國一所高校竟要求女學生「脫褲證明」生理期才能請假,事件引爆網路輿論風暴。對照臺灣生理假制度,可以看出兩岸在性別平等、隱私保護與勞動權益上的根本差異。臺灣已在2014年起取消醫療證明要求,強調身體自主與友善職場,而中國則仍停留在需醫療機構背書的繁瑣與不信任中。生理假不只是請假,更是性別正義的試金石。
Thumbnail
2025/07/04
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生活的法律安排愈來愈重要。在健康時就主動規劃老後人生,介紹三大關鍵法律工具:預立醫療決定與醫療委任代理人、意定監護契約、遺囑與信託。這些安排不僅保障個人意願與尊嚴,也能減輕家人壓力與爭議。面對不可避免的老化與不確定風險,愈早了解並啟動法律準備,是對人生與家人的負責任選擇。
Thumbnail
2025/07/04
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生活的法律安排愈來愈重要。在健康時就主動規劃老後人生,介紹三大關鍵法律工具:預立醫療決定與醫療委任代理人、意定監護契約、遺囑與信託。這些安排不僅保障個人意願與尊嚴,也能減輕家人壓力與爭議。面對不可避免的老化與不確定風險,愈早了解並啟動法律準備,是對人生與家人的負責任選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選擇『置入性行銷』的法律常識,不能太艱深拗口,必須實用好記。」 作者 張瑜鳳是一名法官,在裡頭,其透過家庭故事帶出了許多法律常識——脫下鑲藍邊、白邊的法袍,回到家中,他們仍在講「法」。他們也曾知法犯法,闖紅燈和超速的罰單不會少拿,而作為最懂法的人,面對兒女遭受到的惡意,他們也同樣有感到無力的時候。
Thumbnail
「選擇『置入性行銷』的法律常識,不能太艱深拗口,必須實用好記。」 作者 張瑜鳳是一名法官,在裡頭,其透過家庭故事帶出了許多法律常識——脫下鑲藍邊、白邊的法袍,回到家中,他們仍在講「法」。他們也曾知法犯法,闖紅燈和超速的罰單不會少拿,而作為最懂法的人,面對兒女遭受到的惡意,他們也同樣有感到無力的時候。
Thumbnail
行政爭訟所涉的行政法律關係種類繁多,準據法規多如牛毛,牽涉的法益異於一般私法爭訟,待證事實也千奇百怪,故舉證責任之分配法則、證據方法與調查程序及方式,亦與民、刑訴訟不盡一致。甚至,為追求爭訟事件所涉事實之真相,有時尚非依循一般舉證責任法則與證據方法所能獲得。 故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判字第44
Thumbnail
行政爭訟所涉的行政法律關係種類繁多,準據法規多如牛毛,牽涉的法益異於一般私法爭訟,待證事實也千奇百怪,故舉證責任之分配法則、證據方法與調查程序及方式,亦與民、刑訴訟不盡一致。甚至,為追求爭訟事件所涉事實之真相,有時尚非依循一般舉證責任法則與證據方法所能獲得。 故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判字第44
Thumbnail
司法改革都沒有改革法律都在保障壞人的權益,都沒有為被害者家屬想過,我以後有生小孩小孩被毆打致死,那我說句話私刑比正義還要來的有效,我支持私刑正義,也不支持法律正義
Thumbnail
司法改革都沒有改革法律都在保障壞人的權益,都沒有為被害者家屬想過,我以後有生小孩小孩被毆打致死,那我說句話私刑比正義還要來的有效,我支持私刑正義,也不支持法律正義
Thumbnail
法律是人民道德規範的最基本標準,如何立法、執法也同樣是一門學問。 勤慎廉明,更是對每一位執法人員的期許。
Thumbnail
法律是人民道德規範的最基本標準,如何立法、執法也同樣是一門學問。 勤慎廉明,更是對每一位執法人員的期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