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週在冷流來襲時,和一位朋友坐在咖啡館裡聊天。
他感嘆地對我說:「最近有個感悟,有些愛情像場白雪,白茫茫如夢似幻,給人純潔無瑕的感覺,卻又稍縱即逝。曾經發生過一段故事,讓我至今難忘。」
他開始講述這段故事,關於兩個人在寒冬中相遇
以下男生化名為林澤,女孩化名為李葳
那天,是發生在十二月的台北,冷空氣夾帶著細雨,林澤蹲在道路旁的騎樓下,調整相機準備捕捉雨滴落下的瞬間。
「你知道嗎?這個角度拍不到雨的光影。」
突然一陣聲音,從林澤身旁響起
他抬頭,看見一個撐著透明傘的女孩,手中抱著素描本和一本小說集,她的脖子上圍著米色的圍巾,而女孩的馬尾隨著她說話而輕輕晃動著,睫毛上還沾著些許細小雨珠。
林澤挑眉:「那該怎麼拍?」
李葳蹲下來,指著巷口的燈光:「雨要逆光拍,才有靈魂。」
那天下午,他們在騎樓下研究著怎麼樣拍攝雨滴才生動。
突然,李薇的肚子發出一陣悶響,她撫了撫自己的胃,沒好氣的說:「跟你說了這麼多,是不是該繳點學費?」
林澤噗哧的笑了一聲,示意到旁邊的咖啡館,一起享用下午茶。
在他們透過各自對影像與畫面設計的觀點,發現彼此如此相似卻又截然不同——
林澤的攝影追求「瞬間的真實」,李葳的畫筆卻總在描繪「美好的想像」
他們為此爭論不休,卻又在爭吵後,一起去夜市吃美食小吃,象徵兩人和好的約定。
李葳翻著他的作品集:「你的照片太冷靜了,少了點溫度!」
林澤指著她素描本上飛舞的櫻花:「還敢說!妳的畫...台北哪有這麼多櫻花?」
她笑著把筆扔向他:「你傻嗎? 藝術就是要畫出看不見的東西啊!」
那天晚上,林澤拍下了她在燈下畫畫的側臉,而她在素描本角落寫下:「如果冬天會結束,我希望這個雨季長一點。」
在一月的某天,李葳收到了美國學校的錄取通知。
她收到通知時,與林澤相約在家裡附近的公園
兩人邊散步邊聊著各自的近況,接著她深情望著林澤的雙眼:「這次可能要去兩年,兩年一結束我就會回來。」
在兩人相互道別前,林澤送她一個木盒,裡面裝滿自己拍攝的照片,眼中充滿柔情望著她說:「等妳回來,我們一起辦展!」
接著,兩人隔了一片汪洋的海洋,頂著相反時差,兩人堅持每天視訊。
林澤拍給她陽明山各季的花,李葳畫給他蒙特雷港景的落日。
但三個月後,兩人的訊息越傳越少
某天凌晨,林澤收到一則訊息 「對不起,我好像迷路了。」
之後林澤再也聯繫不上李薇。
第二年冬天
林澤的《台北冬日》攝影集獲得獎項
領獎時,他的得獎感言只有一句:「這次攝影集,有個缺憾...少了最重要的人與我一起見證。」
林澤在中正紀念堂舉辦個展,開幕當天,他在最後一面牆前愣住了——
那裡掛著一幅巨大的油畫,畫中是街道的雨天,一個攝影師蹲在騎樓下的背影。
畫家簽名是:Li Wei
熟悉的聲音從林澤身後傳來:「這角度....是不是比逆光更有靈魂?」
李葳站在展場中央,手中抱著當年的素描本。
原來斷聯期間,她為了實現兩人一起辦展的約定,把自己關在畫室半年、專心完成創作。
李薇翻開素描本最後一頁,上面是林澤領獎時的照片:「現在換我來拍你的『現在』。」
幾個月後
他們在文創園區舉辦聯展——《冬雨與晴空》
這在文創園區造成轟動,展場中央展示著兩件並列的作品:
- 左邊是林澤獲獎的《台北冬日》攝影集
- 右邊是李葳的《蒙特雷晴空》素描集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展覽入口處那張放大照片——街道的雨天,透明傘下兩個模糊的身影,底下寫著「迷路,是為了遇上美好。」
其實,朋友的故事是個悲傷結局,兩人自從分開後就沒再聯繫。
但...人生中的悲傷與開心都是並存的,所以將朋友原本的遺憾,改成美好的相遇與開心的結尾。
『旅行是為了遇上迷途,迷途是為了遇上美好』——引至閱多.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