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6
這陣子頻繁回老家,陪伴爸爸去醫院探視媽媽,其實媽媽早就因為多次中風沒了意識,現在醫院已經採取安寧緩和醫療措施,不再做任何藥物控制,只是或許真如爸爸所言,媽媽還放不下爸爸,所以拖著沒走,這樣二邊都辛苦,一個身苦、一個心苦,也不知何時到頭。我並不認為人到老年必會生病,當然身體會退化,但病痛卻未必只與年齡有關,這一生的遭遇,帶來的情感情緒衝擊,能不能消化平復,而後仍然願意繼續照顧自己、愛惜自己,才是關鍵。
昨天大整理家裡,丟掉一大袋東西,還有寄給朋友一箱紙袋,送給另一個朋友收納的盒子和籃子,陽台清空了一大片,總覺得家裡東西還是太多,人類堆積物品的傾向,據說是來自遠古食物得來不易,而存在基因裡的、需要在現代調整的部分。自從先生離世,我們才開始大量整理家裡過剩的物品,就像是一個提醒,像身體需要活動一樣,物品也需要被使用,才能「健康」的存在我們的世界裡。
這幾天書籍看得很慢,正在讀的書是散文,李惠菁的《比霧更深的地方》,同樣是在IG上看到大神分享,才到圖書館借閱的書。我看著作者描述生活裡的點點滴滴,回想起自己到目前為止的人生,真的恍如一場夢,無論相遇的人、經歷的事情,當下產生的感覺、情緒,現在都已經成為支持我的情感,已經消化平復,成為我的一部分,平衡且接納,這或許就是自我療癒的力量,當然自我療癒也包含來自外界人事物的愛與支持,還有幫助。我自己的感受是,發自內心的真心感動與感謝,是這一切可以復原的基礎。感謝擁有的一切、感動來自一切的愛與支持,還有願意慢慢地找回愛惜自己身心健康的心靈。
這段時間還和許久不見的朋友們見面聚會,我們四個人相識也七、八年了,能夠持續一段時間就相約聚會,分享彼此的生活與體悟,真的是很難得的情感。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留下許多回憶,分享這些回憶,還有當時的心情感受,常常能夠讓彼此看到更多關於自己的事。好朋友們也像是彼此的鏡子,分享各自的人生經驗,帶來的是更多可以相互去觀察和理解自己的機會。
到醫院回診的時間在下個月中,三個月回診一次,我覺得現在的我真的恢復很多,可以跟醫生討論用藥的調整了。重度憂鬱症復發已經三年,期間醫生診斷我的恐慌症是從小就有,治療過程真的很辛苦,起伏的情緒感受和厭世的念頭想法反覆折磨,或許現在來到了平緩且逐漸復原的時候。我想,這一切仍舊值得我感恩感謝,我因為這段人生的長假,學習把閱讀的書籍做筆記整理,在IG和方格子發閱讀記錄,這是從前的我想做卻沒有時間做的事。生命中的發生,練習用更多視角聽、看、思考,不要被框住在原地,我想,這是讓我可以繼續前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