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 五十三參.(五) 拜解脫長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第五參.拜解脫長者

修行法門:如來無礙莊嚴解脫法門

解脫長者,梵文 Muktaka。善財漸次遊行十二年,至住林城,參詣解脫長者,長者為其解說「如來無礙莊嚴解脫法門」。

善財童子 參解脫長者

善財童子 參解脫長者


摘自《華嚴經.入法界品》

第五參.拜解脫長者 五十三參目錄

經文】爾時,善財童子,思惟諸菩薩無礙解陀羅尼光明莊嚴門,深入諸菩薩語言海門,憶念諸菩薩知一切眾生微細方便門,觀察諸菩薩清淨心門,成就諸菩薩善根光明門,淨治諸菩薩教化眾生門,明利諸菩薩攝眾生智門,堅固諸菩薩廣大志樂門,住持諸菩薩殊勝志樂門,淨治諸菩薩種種信解門,思惟諸菩薩無量善心門;誓願堅固,心無疲厭;以諸甲冑而自莊嚴,精進深心不可退轉,具不壞信;其心堅固,猶如金剛及那羅延,無能壞者;守持一切善知識教,於諸境界得不壞智;普門清淨,所行無礙;智光圓滿,普照一切;具足諸地總持光明,了知法界種種差別,無依無住,平等無二;自性清淨而普莊嚴,於諸所行皆得究竟,智慧清淨離諸執著;知十方差別法,智無障礙;往十方差別處,身不疲懈;於十方差別業,皆得明瞭;於十方差別佛,無不現見;於十方差別時,悉得深入;清淨妙法充滿其心,普智三昧明照其心,心恆普入平等境界;如來智慧之所照觸,一切智流相續不斷,若身若心不離佛法;一切諸佛神力所加,一切如來光明所照;成就大願,願身周遍一切剎網,一切法界普入其身。

漸次遊行,十有二年,至住林城,周遍推求解脫長者。既得見已,五體投地,起立合掌,白言:

「聖者!我今得與善知識會,是我獲得廣大善利。何以故?善知識者,難可得見,難可得聞,難可出現,難得奉事,難得親近,難得承接,難可逢值,難得共居,難令喜悅,難得隨逐。我今會遇,為得善利。

「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欲事一切佛故,為欲值一切佛故,為欲見一切佛故,為欲觀一切佛故,為欲知一切佛故,為欲證一切佛平等故,為欲發一切佛大願故,為欲滿一切佛大願故,為欲具一切佛智光故,為欲成一切佛眾行故,為欲得一切佛神通故,為欲具一切佛諸力故,為欲獲一切佛無畏故,為欲聞一切佛法故,為欲受一切佛法故,為欲持一切佛法故,為欲解一切佛法故,為欲護一切佛法故,為欲與一切諸菩薩眾同一體故,為欲與一切菩薩善根等無異故,為欲圓滿一切菩薩波羅蜜故,為欲成就一切菩薩所修行故,為欲出生一切菩薩清淨願故,為欲得一切諸佛菩薩威神藏故,為欲得一切菩薩法藏無盡智慧大光明故,為欲得一切菩薩三昧廣大藏故,為欲成就一切菩薩無量無數神通藏故,為欲以大悲藏教化調伏一切眾生皆令究竟到邊際故,為欲顯現神變藏故,為於一切自在藏中悉以自心得自在故,為欲入於清淨藏中以一切相而莊嚴故。

「聖者!我今以如是心、如是意、如是樂、如是欲、如是希求、如是思惟、如是尊重、如是方便、如是究竟、如是謙下,至聖者所。

「我聞聖者,善能誘誨諸菩薩眾,能以方便闡明所得,示其道路,與其津梁,授其法門;令除迷倒障,拔猶豫箭,截疑惑網,照心稠林,澣心垢濁,令心潔白,使心清涼,正心諂曲,絕心生死,止心不善,解心執著;於執著處令心解脫,於染愛處使心動轉,令其速入一切智境,使其疾到無上法城;令住大悲,令住大慈,令入菩薩行,令修三昧門,令入證位,令觀法性,令增長力,令修習行,普於一切,其心平等。唯願聖者為我宣說: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隨所修習,疾得清淨,疾得明瞭!」

時,解脫長者,以過去善根力、佛威神力、文殊師利童子憶念力故,即入菩薩三昧門,名:普攝一切佛剎無邊旋陀羅尼。

入此三昧已,得清淨身。於其身中,顯現十方各十佛剎微塵數佛,及佛國土、眾會、道場、種種光明、諸莊嚴事,亦現彼佛往昔所行神通變化、一切大願、助道之法、諸出離行、清淨莊嚴,亦見諸佛成等正覺、轉妙法輪、教化眾生。

如是一切,於其身中悉皆顯現,無所障礙;種種形相、種種次第,如本而住,不相雜亂,所謂:種種國土、種種眾會、種種道場、種種嚴飾。其中諸佛現種種神力、立種種乘道、示種種願門,或於一世界處兜率宮而作佛事,或於一世界沒兜率宮而作佛事;如是,或有住胎,或復誕生,或處宮中,或復出家,或詣道場,或破魔軍,或諸天、龍恭敬圍遶,或諸世主勸請說法,或轉法輪,或般涅槃,或分舍利,或起塔廟。

彼諸如來於種種眾會、種種世間、種種趣生、種種家族、種種欲樂、種種業行、種種語言、種種根性、種種煩惱隨眠習氣諸眾生中,或處微細道場,或處廣大道場,或處一由旬量道場,或處十由旬量道場,或處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由旬量道場,以種種神通、種種言辭、種種音聲、種種法門、種種總持門、種種辯才門,以種種聖諦海、種種無畏大師子吼,說諸眾生種種善根、種種憶念,授種種菩薩記,說種種諸佛法。彼諸如來所有言說,善財童子悉能聽受,亦見諸佛及諸菩薩不可思議三昧神變。

爾時,解脫長者從三昧起,告善財童子言:

「善男子!我已入出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

「善男子!我入出此解脫門時,即見東方閻浮檀金光明世界,龍自在王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遶,毘盧遮那藏菩薩而為上首;又見南方速疾力世界,普香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遶,心王菩薩而為上首;又見西方香光世界,須彌燈王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遶,無礙心菩薩而為上首;又見北方袈裟幢世界,不可壞金剛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遶,金剛步勇猛菩薩而為上首;又見東北方一切上妙寶世界,無所得境界眼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遶,無所得善變化菩薩而為上首;又見東南方香焰光音世界,香燈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遶,金剛焰慧菩薩而為上首;又見西南方智慧日普光明世界,法界輪幢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遶,現一切變化幢菩薩而為上首;又見西北方普清淨世界,一切佛寶高勝幢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遶,法幢王菩薩而為上首;又見上方佛次第出現無盡世界,無邊智慧光圓滿幢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遶,法界門幢王菩薩而為上首;又見下方佛光明世界,無礙智幢如來、應、正等覺,道場眾會之所圍遶,一切世間剎幢王菩薩而為上首。

「善男子!我見如是等十方各十佛剎微塵數如來。彼諸如來不來至此,我不往彼。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見;我若欲見栴檀世界金剛光明如來、妙香世界寶光明如來、蓮華世界寶蓮華光明如來、妙金世界寂靜光如來、妙喜世界不動如來、善住世界師子如來、鏡光明世界月覺如來、寶師子莊嚴世界毘盧遮那如來,如是一切,悉皆即見。

「然彼如來不來至此,我身亦不往詣於彼。知一切佛及與我心,悉皆如夢;知一切佛猶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己心,悉皆如響。我如是知,如是憶念:所見諸佛,皆由自心。

「善男子!當知菩薩修諸佛法,淨諸佛剎,積集妙行,調伏眾生,發大誓願,入一切智自在遊戲不可思議解脫之門,得佛菩提,現大神通,遍往一切十方法界,以微細智普入諸劫;如是一切,悉由自心。

「是故,善男子!應以善法扶助自心,應以法水潤澤自心,應於境界淨治自心,應以精進堅固自心,應以忍辱坦蕩自心,應以智證潔白自心,應以智慧明利自心,應以佛自在開發自心,應以佛平等廣大自心,應以佛十力照察自心。

「善男子!我唯於此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而得入出。如諸菩薩摩訶薩,得無礙智住無礙行,得常見一切佛三昧,得不住涅槃際三昧,了達三昧普門境界,於三世法悉皆平等,能善分身遍一切剎,住於諸佛平等境界,十方境界皆悉現前,智慧觀察無不明瞭,於其身中悉現一切世界成壞,而於己身及諸世界,不生二想;如是妙行,而我云何能知能說?

「善男子!從此南行,至閻浮提畔,有一國土,名:摩利伽羅;彼有比丘,名曰:海幢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頂禮解脫長者足,右遶觀察,稱揚讚歎,思惟戀仰,悲泣流淚 — — 一心憶念:依善知識,事善知識,敬善知識,由善知識見一切智;於善知識不生違逆,於善知識心無諂誑,於善知識心常隨順;於善知識起慈母想,捨離一切無益法故;於善知識起慈父想,出生一切諸善法故。 — — 辭退而去。

續… (第六參) 拜海幢比丘

見 :【五十三參目錄

***

按 : 五十三參的啟示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佛說十善業道經
.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西方發願文》— 蓮池大師
. 《西方發願文注》— 省庵大師
.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 《普勸念佛文》及其 釋義 — 蓮池大師
.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西方合論》— 袁宏道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avatar-img
15會員
371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出於《大方廣華佛華嚴經》的入法界品。全品敘述善財童子,為求道,遍求成佛法門要義,請教如何行菩薩道。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及鍥而不捨的毅力,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出於《大方廣華佛華嚴經》的入法界品。全品敘述善財童子,為求道,遍求成佛法門要義,請教如何行菩薩道。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及鍥而不捨的毅力,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