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以上的問題,我用了一整天的時間(大概快11個小時),展開了房間的大整理—將近五坪的空間,我和先生的物品逐漸愈堆愈多,也愈顯雜亂。
在整理的一開始,我突然有個靈感,像麻里惠一樣,先和自己所居住的這個空間打個招呼。默默在心裡發出這樣的訊息:我希望透過整理,能讓這個空間更美好,也讓我們因著空間的改善也更認識自己。祈求我們所居住的空間,能讓我在整理過程中保有足夠的體力與精神,能夠有效率地順暢完成。
說也奇妙,這是我居住的這兩三年以來,最有效率也最有力氣的一次。(因為整理有時候很需要一鼓作氣,若精神體力疲乏就會造成中斷,接著隔天又被日常事務淹沒,下次開始就又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默默傳達的過程,大概就是一種與環境的連結呀,也夾帶了感恩的力量。因為在乎,因為重視,所以願意好好對待,花心力付出與維護。
/
整理過程中,不斷釐清自己平時的需求,與重視的事物。原本塞起來看不見的物品,因重見天日,也得以被檢視其必要性。
攤開來,一層一層篩選,分門別類,對捨棄的感謝,對保留的珍惜,再依使用頻率與重要性歸位—彷彿也整理了自己的內心一番。
/
雜亂狀態,真的是重新審視自己的好時機呢,不論是內在或外在。它也是試圖更認識自己的一個必經過程。不求一次到位,只要願意一次又一次嘗試,有一天便會迎來看起來躍進的突破或領悟。
(舊文整理轉載,記錄於2022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