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緣人31-為什麼生了孩子後,爸媽連「理所當然」都沒有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重要聲明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

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

我是三寶爸,但這篇文章,不只是寫給家長的。


本篇接續有緣人30-孩子生病不可怕,真正讓家長崩潰的是……,如果你還沒有孩子,這篇文章仍然和你有關,因為它談的是整個社會的邏輯——我們怎麼對待那些「做出不同選擇的人」?


  • 當你還年輕,可能覺得生養孩子是別人的事,與你無關。
  • 但當你到了 40、50 歲,發現長照資源不足,卻沒人願意幫助你時,你還會說:「這是你選的,自己解決」嗎?
  • 當你年邁,發現社會對老年人不友善,卻沒人願意給你一個合理的生活環境時,你還會說:「這是你自己走過來的路,自己負責」嗎?


如果每個人都用「這是你的選擇,活該承擔」這種思維去看待別人的困境,那麼最終,我們將會活在一個沒有人願意互相幫助的社會。


你可以不選擇成為家長,但如果你認同這個社會該變得更公平、更有彈性,那麼,當家長們為了更好的環境發聲時,請不要站在對立面,告訴他們:「這是你自己選的,自己承擔。」


因為一個對育兒者更友善的社會,最終也會是對所有人更友善的社會。

------

好的,讓我們開始吧👇👇👇


「你選擇當爸媽,還能抱怨什麼?」、「帶小孩是你自己的事,別把問題推給社會。」、「當初要生的是你們,現在嫌累?這是你們的選擇,不要來討同情。」


這些話,是不是聽起來很熟悉?


每當家長提出育兒的不便、討論社會環境對家庭的不友善,一定會有人跳出來,用這種語氣丟下一句:「生孩子是你選的,別來叫苦。」


然後所有的問題就變成了——因為是「你的選擇」,所以你活該承擔一切後果。


不管你累不累,苦不苦,有沒有社會支持,反正,這是你的選擇,所以一切問題都是你的責任,而不是這個社會有沒有對家長友善,有沒有為育兒者提供更公平的環境。


但如果今天換個角色呢?當一個人選擇讀書、選擇工作、選擇結婚,社會是不是也應該用同樣的標準對待?

1. 為什麼「你的選擇」變成「你的懲罰」?


這世界上,沒有人是「被逼」去結婚生子的。但很多人會在有了孩子之後,才發現一個殘酷的事實——


「生孩子這件事,從來就不是個人選擇,而是社會結構的一部分。」


  • 如果真的只是個人選擇,為什麼政府要推生育補助?
  • 如果真的只是個人選擇,為什麼企業要設育嬰假?
  • 如果真的只是個人選擇,為什麼高齡少子化會變成國家級議題?


但偏偏,當你抱怨社會不友善時,就會有人回你一句:「你自己選的,自己負責。」


於是,生小孩變成了一種「應得的懲罰」——

  • 電梯擠滿人?活該,誰叫你選擇帶小孩出門。
  • 假日想帶孩子去百貨公司?活該,誰叫你不待在家?
  • 職場對爸媽不友善?活該,誰叫你不自己創業?
  • 政策對家長不夠支持?活該,誰叫你不考慮清楚再生?


簡單來說,這個社會根本不是「不在乎家長的處境」,而是覺得「你既然選了這條路,就該咬牙撐住,不准抱怨。」

2. 那些「不是爸媽的人」,真的理解帶孩子的難處嗎?


這些說風涼話的人,很多根本沒帶過小孩,他們覺得「生孩子是你自己願意的,所以你必須自己解決所有問題。」


但如果今天,任何一個成年人選擇了「職場」,是不是就代表他以後無論遇到什麼勞工問題,都只能自己承受?

  • 如果你的公司超時加班、薪水過低,當你抱怨時,會有人跟你說:「你選擇這份工作,怪誰?」
  • 如果你在職場遇到性別歧視,當你發聲時,會有人說:「誰叫你自己選擇進這行業?」
  • 如果你工作壓力大,當你求助時,會有人回:「不喜歡可以辭職啊,沒人逼你做。」


但我們都知道,這些問題不是個人的錯,是整個社會環境必須去改善的結構性問題。


那麼,為什麼到了「生孩子」這件事上,這些結構性問題,卻可以全部推給「個人選擇」?

3. 讓爸媽困住的,從來不是「小孩」,而是這個社會的現實


你以為爸媽最大的困難,是育兒本身嗎?


不,是生了孩子以後,才發現社會根本沒給家長「正常生活」的空間。


這世界上,沒有哪個爸媽不願意對自己的孩子負責,但當你想做一個負責的家長時,才發現——


  • 帶孩子出門,可能會被拍照上網公審。
  • 推嬰兒車等不到電梯,最後還要被罵「沒腦違規」。
  • 工作時被歧視,回家時沒有喘息空間,最後還要被嘲諷「自己選的」。
  • 做全職媽媽被看不起,出去上班又被嫌「不夠顧家」。


於是,爸媽們變成了最矛盾的存在——你有義務把孩子養好,但沒有權利要求社會幫助你。你可以抱怨經濟壓力,但不能抱怨這個社會對家庭的不友善。


因為你自己選的,所以一切都活該。

4. 那麼,既然「都是自己選的」,爸媽們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反擊?


如果今天,爸媽們也用這種「個人選擇論」回敬社會,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說:


  • 「不想老了沒人照顧?你當初可以選擇生小孩,沒生是你自己的問題。」
  • 「覺得醫療資源不夠?你當初可以選擇當醫生,沒當是你自己的問題。」
  • 「為什麼政府要補助你的健保?這是你選擇的職業,你自己負責醫療費啊!」


這樣的邏輯荒謬嗎?當然荒謬。


但這正是許多「不是家長」的人,天天用來對付爸媽的邏輯。


—— 「這是你的選擇,自己解決。」


但事實是,這些問題根本不是「誰選擇了什麼」,而是整個社會願不願意提供更公平的環境,讓每個人都能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活得更好。

5. 那麼,該怎麼辦?家長的聲音,真的能被聽見嗎?


這不是一篇單純抱怨社會的文章,因為只要你願意思考,就會發現——這個問題,絕對不只發生在爸媽身上。


社會對家長的不友善,本質上是對任何「不符合主流需求的人」的不友善。今天是爸媽,明天可能是年長者、行動不便者,甚至是職場上的你我。


但如果現在的家長們,連自己的處境都無法發聲、無法改變,那麼,這個社會會變得更友善嗎?


你覺得,爸媽的困境,真的有人在乎嗎?


我們下篇文章見。

avatar-img
‹思›語室
353會員
507內容數
脆上累積超過 「1億」次閱讀、300萬次互動,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的共鳴與思考。從軍旅生涯到全職創作,我書寫職場、愛情、人心,每一篇文章,都是對現實的觀察與體悟。如果你也在尋找深度內容,文章訂閱制已開放,更多長文與解析,寫給願意思考的你。尊重創作,嚴禁未註明出處之轉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思›語室 的其他內容
很多家長都經歷過這種噩夢(包含我也是,三寶家庭這個是常態)
帶孩子出門是戰爭,但孩子生病時,才是家長的真正地獄模式。
在路人的道德審判下,爸媽努力控場,但無論你做得再好,總有人認為你沒把孩子「管好」。
本篇獻給所有曾經帶孩子出門,卻被陌生人指指點點的爸媽。
這篇文章,我想分享一個從未公開過的故事,關於低潮、迷茫、放棄與重生,如果你現在也正在某個低谷,希望它能帶給你一些力量。
這是一場關於愛與拉扯的試煉,關於迴避型依戀與情感依戀的極端碰撞。一個人習慣逃避,一個人不願放手。愛,到底該怎麼走下去?
很多家長都經歷過這種噩夢(包含我也是,三寶家庭這個是常態)
帶孩子出門是戰爭,但孩子生病時,才是家長的真正地獄模式。
在路人的道德審判下,爸媽努力控場,但無論你做得再好,總有人認為你沒把孩子「管好」。
本篇獻給所有曾經帶孩子出門,卻被陌生人指指點點的爸媽。
這篇文章,我想分享一個從未公開過的故事,關於低潮、迷茫、放棄與重生,如果你現在也正在某個低谷,希望它能帶給你一些力量。
這是一場關於愛與拉扯的試煉,關於迴避型依戀與情感依戀的極端碰撞。一個人習慣逃避,一個人不願放手。愛,到底該怎麼走下去?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各位彩妝控、眼影收藏家們!是不是覺得眼妝是整個妝容的靈魂?一盤對的眼影盤,就能讓你輕鬆變換風格,從溫柔日常、氣質通勤到閃亮派對,通通搞定!看著那一格格美麗的顏色,排列組合出無限可能,就是讓人忍不住一盤接一盤地收啊!
## 第一季活動時間提醒 🗓️ 2025/3/28 15:00 - 4/27 14:59 ## 段位系統說明 ### 不會降級的段位 🔒 - 新手級 1-4 - 精靈球級 1-4 - 超級球級 1 ### 會降級的段位變動規則 📊 **超級球段位**
你所失去的,本就不屬於你 你正經歷的,皆在淬煉未來的自己 別急,事緩則圓,人緩則安 允許自己慢慢來。 ▉為什麼我們總是這麼著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習慣了即時滿足。 一封訊息沒有立即回覆,就開始焦慮; 努力了幾個月看不到成果,就覺得自己白費力氣; 看到別人比自己更快成功,便懷疑自己的
各位彩妝控、眼影收藏家們!是不是覺得眼妝是整個妝容的靈魂?一盤對的眼影盤,就能讓你輕鬆變換風格,從溫柔日常、氣質通勤到閃亮派對,通通搞定!看著那一格格美麗的顏色,排列組合出無限可能,就是讓人忍不住一盤接一盤地收啊!
## 第一季活動時間提醒 🗓️ 2025/3/28 15:00 - 4/27 14:59 ## 段位系統說明 ### 不會降級的段位 🔒 - 新手級 1-4 - 精靈球級 1-4 - 超級球級 1 ### 會降級的段位變動規則 📊 **超級球段位**
你所失去的,本就不屬於你 你正經歷的,皆在淬煉未來的自己 別急,事緩則圓,人緩則安 允許自己慢慢來。 ▉為什麼我們總是這麼著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習慣了即時滿足。 一封訊息沒有立即回覆,就開始焦慮; 努力了幾個月看不到成果,就覺得自己白費力氣; 看到別人比自己更快成功,便懷疑自己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我始終不明白為什麼有人可以很快的就決定要讓一個生命誕生下來。
Thumbnail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癒 如果真的沒有自知要當爸爸的身分 真的不要生小孩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既然選擇生了就該認清現實去面對 不要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私人情緒 又老是把錯誤合理化都歸咎於他人 - 全職媽媽挺不容易,不是只有表面看到的光鮮亮麗 照顧孩子是份沒有收入的工作 社會在職上班一天
Thumbnail
現在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願意生小孩的不願意教,生不出小孩的有些過得自在逍遙,有的則一直干涉別人孩子的決定,有的生小孩的年輕人,寵孩子,捨不得打罵... 當孩子的,就像上面的文章一樣,左右...為難。 看書看到這頁文,心中感觸極深,想...有一天要為這頁文寫寫... 我想...在家人眼中,被看見
Thumbnail
這些人不過是仰賴你做為完人的品質,著實是欺善怕惡的孝順版本而已。
Thumbnail
生活就是文化,文化就是生活,不限於族群,而是反映在各式各樣的差異中,可能是性別、年齡、成長經驗,價值觀之間的衝撞,往往也是爸爸媽媽對自己角色該如何扮演的為難之處。
Thumbnail
家人二字並沒有帶給父母莫大的權利,在把人傷的體無完膚之後,還要求小孩無怨無悔的愛著自己。
Thumbnail
對於親情,小心呵護唯恐摔碎 對於母親,不敢稍移目光只為討好 對於女兒,盡力的教養便自以為適職 ........................................ 如此這般的規矩,或說是具有高尚的教養 但是卻讓親情一詞,顯得荒謬不已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很多人都以為, 持家是一個母親的大任。 其實, 爸爸才是家和的中軸, 幸福家庭的關鍵, 並不是媽媽! ▪️ 「抱歉我在開車,你打給他爸。」 心想這家長怎了? 連稱謂都省了, 真沒禮貌⋯ 「媽媽,爸爸好像退出群組了耶!」 媽媽立刻傳來爸爸的通訊掃碼,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我始終不明白為什麼有人可以很快的就決定要讓一個生命誕生下來。
Thumbnail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癒 如果真的沒有自知要當爸爸的身分 真的不要生小孩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既然選擇生了就該認清現實去面對 不要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私人情緒 又老是把錯誤合理化都歸咎於他人 - 全職媽媽挺不容易,不是只有表面看到的光鮮亮麗 照顧孩子是份沒有收入的工作 社會在職上班一天
Thumbnail
現在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願意生小孩的不願意教,生不出小孩的有些過得自在逍遙,有的則一直干涉別人孩子的決定,有的生小孩的年輕人,寵孩子,捨不得打罵... 當孩子的,就像上面的文章一樣,左右...為難。 看書看到這頁文,心中感觸極深,想...有一天要為這頁文寫寫... 我想...在家人眼中,被看見
Thumbnail
這些人不過是仰賴你做為完人的品質,著實是欺善怕惡的孝順版本而已。
Thumbnail
生活就是文化,文化就是生活,不限於族群,而是反映在各式各樣的差異中,可能是性別、年齡、成長經驗,價值觀之間的衝撞,往往也是爸爸媽媽對自己角色該如何扮演的為難之處。
Thumbnail
家人二字並沒有帶給父母莫大的權利,在把人傷的體無完膚之後,還要求小孩無怨無悔的愛著自己。
Thumbnail
對於親情,小心呵護唯恐摔碎 對於母親,不敢稍移目光只為討好 對於女兒,盡力的教養便自以為適職 ........................................ 如此這般的規矩,或說是具有高尚的教養 但是卻讓親情一詞,顯得荒謬不已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很多人都以為, 持家是一個母親的大任。 其實, 爸爸才是家和的中軸, 幸福家庭的關鍵, 並不是媽媽! ▪️ 「抱歉我在開車,你打給他爸。」 心想這家長怎了? 連稱謂都省了, 真沒禮貌⋯ 「媽媽,爸爸好像退出群組了耶!」 媽媽立刻傳來爸爸的通訊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