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參.拜勝熱婆羅門
修行法門:菩薩善住三昧 及 菩薩寂靜樂神通三昧
勝熱婆羅門,梵文 Jayoṣmāyatana(又稱方便命婆羅門)。善財至伊沙那聚落,參詣勝熱婆羅門。勝熱平素修諸苦行,求一切智。善財承其教,於登刀山、投火聚時,證得「菩薩善住三昧 及 菩薩寂靜樂神通三昧」。

善財童子 參勝熱婆羅門
摘自《華嚴經.入法界品》
第九參.拜勝熱婆羅門 【五十三參目錄】
【經文】爾時,善財童子,為菩薩無勝幢解脫所照故,住諸佛不思議神力,證菩薩不思議解脫神通智,得菩薩不思議三昧智光明,得一切時熏修三昧智光明,得了知一切境界皆依想所住三昧智光明,得一切世間殊勝智光明;於一切處悉現其身,以究竟智說無二無分別平等法,以明淨智普照境界;凡所聞法皆能忍受,清淨信解,於法自性決定明瞭;心恆不捨菩薩妙行,求一切智永無退轉,獲得十力智慧光明,勤求妙法常無厭足,以正修行入佛境界,出生菩薩無量莊嚴,無邊大願悉已清淨;以無窮盡智知無邊世界網,以無怯弱心度無量眾生海;了無邊菩薩諸行境界,見無邊世界種種差別,見無邊世界種種莊嚴,入無邊世界微細境界,知無邊世界種種名號,知無邊世界種種言說,知無邊眾生種種解,見無邊眾生種種行,見無邊眾生成熟行,見無邊眾生差別想;念善知識。
漸次遊行,至伊沙那聚落,見彼勝熱,修諸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猶如大山,中有刀山高峻無極,登彼山上投身入火。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合掌而立,作如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婆羅門言:「善男子!汝今若能上此刀山,投身火聚,諸菩薩行,悉得清淨。」
時,善財童子作如是念:「得人身難,離諸難難,得無難難,得淨法難,得值佛難,具諸根難,聞佛法難,遇善人難,逢真善知識難,受如理正教難,得正命難,隨法行難。此將非魔、魔所使耶?將非是魔險惡徒黨,詐現菩薩善知識相,而欲為我作善根難、作壽命難,障我修行一切智道,牽我令入諸惡道中,慾障我法門、障我佛法?」
作是念時,十千梵天,在虛空中,作如是言:
「善男子!莫作是念!莫作是念!今此聖者得金剛焰三昧光明,發大精進,度諸眾生,心無退轉;欲竭一切貪愛海,欲截一切邪見網,欲燒一切煩惱薪,欲照一切惑稠林,欲斷一切老死怖,欲壞一切三世障,欲放一切法光明。
「善男子!我諸梵天多著邪見,皆悉自謂是自在者、是能作者,於世間中我是最勝。見婆羅門五熱炙身,於自宮殿心不樂著,於諸禪定不得滋味,皆共來詣婆羅門所。時,婆羅門以神通力示大苦行為我說法,能令我等,滅一切見,除一切慢,住於大慈,行於大悲,起廣大心,發菩提意,常見諸佛,恆聞妙法,於一切處心無所礙。」
復有十千諸魔,在虛空中,以天摩尼寶散婆羅門上,告善財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映奪於我所有宮殿諸莊嚴具皆如聚墨,令我於中不生樂著,我與眷屬來詣其所。此婆羅門為我說法,令我及餘無量天子、諸天女等,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復有十千自在天王,於虛空中,各散天華,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映奪我等所有宮殿諸莊嚴具皆如聚墨,令我於中不生愛著,即與眷屬來詣其所。此婆羅門為我說法,令我於心而得自在,於煩惱中而得自在,於受生中而得自在,於諸業障而得自在,於諸三昧而得自在,於莊嚴具而得自在,於壽命中而得自在,乃至能於一切佛法而得自在。」
復有十千化樂天王,於虛空中,作天音樂,恭敬供養,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照我宮殿諸莊嚴具及諸采女,能令我等不受欲樂、不求欲樂、身心柔軟,即與眾俱來詣其所。時,婆羅門為我說法,能令我等心得清淨、心得明潔、心得純善、心得柔軟、心生歡喜,乃至令得清淨十力清淨之身,生無量身,乃至令得佛身、佛語、佛聲、佛心,具足成就一切智智。」
復有十千兜率天王、天子、天女、無量眷屬,於虛空中,雨眾妙香,恭敬頂禮,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令我等諸天及其眷屬,於自宮殿無有樂著,共詣其所。聞其說法,能令我等不貪境界,少欲知足,心生歡喜,心得充滿,生諸善根,發菩提心,乃至圓滿一切佛法。」
復有十千三十三天並其眷屬、天子、天女,前後圍遶,於虛空中,雨天曼陀羅華,恭敬供養,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令我等諸天於天音樂不生樂著,共詣其所。時,婆羅門為我等說一切諸法無常敗壞,令我捨離一切欲樂,令我斷除憍慢放逸,令我愛樂無上菩提。又,善男子!我當見此婆羅門時,須彌山頂六種震動,我等恐怖,皆發菩提心堅固不動。」
復有十千龍王,所謂:伊那跋羅龍王、難陀優波難陀龍王等,於虛空中,雨黑栴檀;無量龍女奏天音樂,雨天妙華及天香水,恭敬供養,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普照一切諸龍宮殿,令諸龍眾離熱沙怖、金翅鳥怖,滅除瞋恚,身得清涼,心無垢濁,聞法信解,厭惡龍趣,以至誠心悔除業障,乃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住一切智。」
復有十千夜叉王,於虛空中,以種種供具,恭敬供養此婆羅門及以善財,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我及眷屬,悉於眾生發慈愍心,一切羅剎、鳩槃荼等亦生慈心;以慈心故,於諸眾生無所惱害而來見我。我及彼等,於自宮殿不生樂著,即與共俱,來詣其所。時,婆羅門即為我等如應說法,一切皆得身心安樂,又令無量夜叉、羅剎、鳩槃荼等發於無上菩提之心。」
復有十千乾闥婆王,於虛空中,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照我宮殿,悉令我等受不思議無量快樂,是故我等來詣其所。此婆羅門為我說法,能令我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復有十千阿脩羅王,從大海出,住在虛空,舒右膝輪,合掌前禮,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我阿脩羅所有宮殿、大海、大地,悉皆震動,令我等捨憍慢放逸,是故我等來詣其所。從其聞法,捨離諂誑,安住忍地,堅固不動,圓滿十力。」
復有十千迦樓羅王,勇力持王而為上首,化作外道童子之形,於虛空中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照我宮殿,一切震動皆悉恐怖,是故我等來詣其所。時,婆羅門即為我等如應說法,令修習大慈,稱讚大悲,度生死海,於欲泥中拔濟眾生,歎菩提心,起方便智,隨其所宜調伏眾生。」
復有十千緊那羅王,於虛空中,唱如是言:
「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我等所住宮殿諸多羅樹、諸寶鈴網、諸寶繒帶、諸音樂樹、諸妙寶樹及諸樂器,自然而出佛聲、法聲及不退轉菩薩僧聲、願求無上菩提之聲,云:『某方、某國,有某菩薩,發菩提心;某方、某國,有某菩薩,修行苦行,難捨能捨,乃至清淨一切智行;某方、某國,有某菩薩,往詣道場;乃至某方、某國,有某如來,作佛事已,而般涅槃。』
「善男子!假使有人,以閻浮提一切草木末為微塵,此微塵數可知邊際,我宮殿中寶多羅樹乃至樂器所說菩薩名、如來名、所發大願、所修行等,無有能得知其邊際。
「善男子!我等以聞佛聲、法聲、菩薩僧聲,生大歡喜,來詣其所。時,婆羅門即為我等如應說法,令我及餘無量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復有無量欲界諸天,於虛空中,以妙供具,恭敬供養,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照阿鼻等一切地獄,諸所受苦悉令休息。我等見此火光明故,心生淨信;以信心故,從彼命終,生於天中;為知恩故,而來其所,恭敬瞻仰,無有厭足。時,婆羅門為我說法,令無量眾生發菩提心。」
爾時,善財童子聞如是法,心大歡喜,於婆羅門所,發起真實善知識心,頭頂禮敬,唱如是言:「我於大聖善知識所生不善心,唯願聖者容我悔過!」
時,婆羅門即為善財而說頌言:
「若有諸菩薩, 順善知識教,
一切無疑懼, 安住心不動。
當知如是人, 必獲廣大利,
坐菩提樹下, 成於無上覺。」
爾時,善財童子即登刀山,自投火聚;未至中間,即得菩薩善住三昧;纔觸火焰,又得菩薩寂靜樂神通三昧。
善財白言:「甚奇!聖者!如是刀山及大火聚,我身觸時安隱快樂。」
時,婆羅門告善財言:
「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薩無盡輪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大功德焰,能燒一切眾生見惑令無有餘,必不退轉無窮盡心、無懈怠心、無怯弱心,發如金剛藏那羅延心,疾修諸行無遲緩心,願如風輪,普持一切精進大誓皆無退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師子奮迅;中有童女,名曰:慈行。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數匝,辭退而去。
續… (第十參) 拜慈行童女
見 :【五十三參目錄】
***
按 : 五十三參的啟示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佛說十善業道經
.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西方發願文》— 蓮池大師
. 《西方發願文注》— 省庵大師
.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 《普勸念佛文》及其 釋義 — 蓮池大師
.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西方合論》— 袁宏道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