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勝新太郎(左)與田宮二郎(右)|圖片取自電影《惡名》
勝新太郎與田宮二郎主演的《惡名》是我最喜歡的日本電影之一。或許你有聽過勝新太郎與田宮二郎這兩位早期的日本演員,但我想應該很少有人聽過這部日本電影吧?
這部電影以今東光的同名小說作為原型的「やくざ(黑道)」電影,於1961年9月30日上映,由田中德三擔任導演。
今東光這個小說家,對許多台灣人來說,可能也相當陌生。不過如果你對日本文學史有一點研究,應該有聽過谷崎潤一郎吧?他其實算是谷崎潤一郎唯一的徒弟(兼秘書),既然受到大師谷崎潤一郎的認可,可以說他是相當有實力的。可惜的是,他在1957年獲得了直木三十五賞之後,日本讀者對於他的印象,似乎始終停留在通俗小說(娛樂小說)的範疇,從而未能在日本文學史上留下大多的印記。
原作的設定其實以明治時期為背景,但電影版卻改以昭和初期(1930年代)為故事舞台。這樣的背景設定,在日本黑道電影中其實是相當罕見的。
導演田中德三表示,若按照原作以明治時期拍攝,因當時還沒有出現汽車或火車,最多只有人力車,人們出門多半步行,可呈現的場景相當有限。相較之下,昭和初期是一個既保留濃厚傳統文化,又快速邁向現代化的時代。於是電影中既能看到江戶時代延續下來的傳統生活風貌,又能同時出現火車、汽車、渡輪、電燈、電線桿或電話亭等工業化產物,使畫面的呈現更加豐富。

如果是明治時期,「發財仔」或「電火柱仔」就不能出現在畫面裡了|圖片取自電影《惡名》
此外,1960年代的人們,無論是導演、演員或其他工作人員,大多親身經歷過昭和初期,因此電影裡的細節能夠呈現得格外逼真自然,且當時許多鄉村地區仍保留著昭和初期的景象,電影中許多畫面都是在這些鄉村拍攝的,使得片中外景與棚內場景幾乎難以分辨。如果這部電影在2025年重拍,我想恐怕很難再重現那種氛圍吧。畢竟,即使是九十多歲的老人,也未必能清楚記得1930年代的生活樣貌,也可能難以找到合適的地點可供拍攝。
值得一提的是,《惡名》在日本也不算非常知名,但其實可說是日本「やくざ」(黑道)電影的先驅。這是日本電影史上首次以穿著「着流し」(指未搭配羽織、袴,只繫腰帶的便裝)的大哥作為主角的電影。後來鶴田浩二、高倉健等人主演的經典黑道電影,都有受到《惡名》這種穿著風格的影響。
不過,《惡名》並不是要刻意美化黑社會文化,反而是一種「反黑道」的電影。「朝吉」在黑社會中「惡名昭彰」,不是因為他是黑道大哥,是因為他看不慣黑社會利益導向的不道德作為,從而對抗黑社會。所表達的,其實是對黑道的諷刺,這也是這部作品的特色之一。

「着流し」與現代大型工廠的對比|圖片取自電影《惡名》
在語言文化方面,這部作品也頗具特色。由於原作故事舞台在關西河內地區,原作者今東光筆下的對話全以河內腔撰寫。而電影版正好在大映京都攝影所拍攝,當時所屬演員多出生於關西地區,因此片中幾乎所有角色都說著關西腔。當然,即使都是關西地區,京都、大阪與河內等各地的腔調仍有差異,但若不過於講究腔調的精確性,這些演員的表現確實讓影片更添地方風味。
不過,飾演男主角「朝吉」的勝新太郎,其實出生於東京。當時人們對他的印象就是典型的「江戶男兒」,與片中河內人的形象相差甚遠。而導演田中德三本身是大阪人,對關西地區的腔調也相當熟悉,起初也擔心勝新太郎難以詮釋道地的河內人角色。結果電影中,勝新太郎的河內腔雖不夠純正,甚至偶爾帶有一些江戶腔的味道,卻意外地展現出極佳的效果,這也正是他表演功力的展現吧。
另一位男主角田宮二郎,雖屬大映東京攝影所的演員,不過出生於大阪,與勝新太郎相比,在語言方面自然佔有優勢。但據說他原本打算要婉拒演出這部電影,因為他當時已經對長期擔任配角感到厭倦,甚至決心要退出演藝圈,開始創業做生意。後來在導演田中德三的極力勸說之下,才勉強留下來參與拍攝。沒想到《惡名》成為了他第一部代表作,並對其日後的演藝生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後來田中德三感慨,如果當初沒有挽留田宮,也許他的人生會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不至於發生日後自殺身亡的悲劇。畢竟他自殺的原因,就是與演員這行有直接的關聯。當然,也是因為《惡名》的成功,我們後來才能在《白色巨塔》等許多作品中看到他那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
而中村玉緒,在片中飾演男主角「朝吉」的妻子「お絹(阿絹)」。有趣的是,拍攝當時她與勝新太郎在現實生活中正在交往中,並已訂婚,於電影上映隔年(1962年)3月5日正式結婚。
片中有一幕情節,是中村要求勝新太郎簽下一張「契約書」,頗具趣味。
「あなたを一生の妻にします、右正に相違なく候。」
(吾以汝為終身之妻,此言誠無異也。)
不過根據導演田中德三的說法,這樣的橋段純粹出於劇情需要,並非因兩人在現實中的關係而特別安排。

「你簽一份契約嘛,不簽我可不要喔!(一冊入れて欲しいわ、せやないとや!)」|圖片取自電影《惡名》
說到片中中村玉緒與勝新太郎的互動,就不得不提的是兩人一同泡溫泉的那一幕吧。畫面中,朝吉在前方,阿絹在後方,兩人背對背泡在溫泉裡。以今日觀眾的眼光來看,這樣的場景相當保守,不算非常特別。然而在當時相對保守的日本社會中,這樣的畫面可說是破天荒之舉,甚至引起了映倫(映畫倫理機構)審查員的關注,要求導演將該畫面刪除。
如今我們仍能看到這個經典場景,據說是因為導演田中德三費盡心力,花了許多時間說服審查員,最終才得以保留。

「我可是第一次跟男生一起泡澡呢(男の人とお風呂入ったの、初めてだっせ)」|圖片取自電影《惡名》
總之,我認為《惡名》之所以經典,是因為片中每個角色都極具個性,即使只是配角,也能讓人感受到生命與生活的真實氣息。如今的日本,恐怕已經難以再出現那樣的演員,也難以再拍出那樣的電影了吧。

「交給我就對了啦(わてに任しときなはれな)」|圖片取自電影《惡名》
可惜的是,目前若要看這部電影,相當麻煩。主要觀看方式大概只有購買實體日版 DVD 而已。因為日版 DVD 並沒有字幕,而且這部作品中幾乎所有角色都說濃厚的關西腔,對不熟悉關西方言的非母語者而言,可能會聽得非常吃力。
不過如果你有一定的日語能力,對日本電影黃金時代有興趣的話,我非常推薦你看看《惡名》這部電影喔。
這篇文章看起來像是影評,卻沒有講到太多有關劇情方面的內容,下次有機會我來寫一篇來深入探討劇情的部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