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偏好理科的學生,我一直不享受學習歷史,也始終無法理解它的意義與必要性。即使用故事的方式了解,我依然興趣缺缺。
但因為作業要求,我看了一部影片——「我們為什麼要學歷史?」 在觀看之前,我想不到可以說服自己的答案。畢竟,我從未真正見過人類因為歷史課本裡的教訓,而成功解決或防範當前的問題。(不可否認,我們確實從過去學到一些東西,但這裡指的是歷史課本所教授的內容。)
此外,影響世界的重大決策通常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作為普通人,我們所學的歷史似乎難以直接應用來改變社會。
影片中提到三個學習歷史的理由,我先分享前面兩個。第三個對我來說較為抽象,還需要更多時間吸收與理解。(完整影片連結會放在文末,感興趣的話可以自行觀看。)
學習歷史,不只是背課本
接下來要談的「學習歷史」,不是指死記課本內容,而是更深層次的歷史學習。如果是一般枯燥的歷史課,這些理由可能不適用。
學習如何思考
歷史的記載往往帶有主觀的描述與評價,真正客觀的事實,只有時間、地點、人物等基本資訊。
以大航海時期為例:
對歐洲列強來說,亞洲發展相對落後,他們的行動是為了提升亞洲地區的經濟與文化發展;但對亞洲國家而言,這是赤裸裸的侵略與剝削。
同一個歷史事件,從不同立場出發,解讀便大不相同。這只是相對簡單的例子,若是談論蔣中正的正負面評價,就更具爭議性。
學習歷史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鍛鍊推理能力:了解不同立場的論點與論據,分析事件的起因、發展、影響,在既有的客觀證據下,形成有邏輯的推論。這些能力,不僅適用於歷史,也能幫助我們培養更縝密的思考方式。
理解現在
學習歷史,能讓我們更清楚現在世界的運作方式。
就像認識一個人時,我們通常會想了解他的背景,因為「現在」是建立在「過去」之上。我們的社會也是如此,許多現象的成因都能從歷史中找到脈絡。
理解歷史,不只是從成功中學習方法,從失敗中記取教訓,更是為了看見現在的問題源於過去的什麼決策,並進一步推測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這對於應對天災、人禍,以及實現永續發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建立自我認同(我個人的延伸思考)
這部分影片沒有提及,而是我看完後的額外思考。
歷史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身分與族群認同。
透過了解過去,我們能與擁有相似背景的人產生連結;同時,也因為對不同族群的歷史有更多理解,更容易包容彼此的差異。
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歸屬感與信仰,能維持社會的穩定,減少紛爭,促進合作。 歷史不只是過去的故事,更是我們身分認同的一部分,而這種認同感,對於人類文明的發展至關重要。
最後,關於我的想法
雖然這些理由不會讓我突然愛上歷史,但確實讓我更願意去了解它,甚至對於社會議題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如果你有追蹤我一陣子,應該知道我之前發過幾篇關於教育的文章。雖然我對歷史課本沒興趣,但我一直關注某些社會議題,並曾撰寫相關文章,甚至參加模擬聯合國會議。
回頭看,我的這些行動,其實也是在學習如何思考、如何理解當下世界的運作方式。所以,歷史或許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但它的價值,確實比我們想像中更深遠。
晚安。
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8Wu1erCFU
讀者回饋/留言板: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ianKK-Uw6w9ia57yWW5ZVydkWIBxCi7d35XGeCXGrVaPZhA/view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