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學歷史?從理科生的角度出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為一個偏好理科的學生,我一直不享受學習歷史,也始終無法理解它的意義與必要性。即使用故事的方式了解,我依然興趣缺缺。

但因為作業要求,我看了一部影片——「我們為什麼要學歷史?」 在觀看之前,我想不到可以說服自己的答案。畢竟,我從未真正見過人類因為歷史課本裡的教訓,而成功解決或防範當前的問題。(不可否認,我們確實從過去學到一些東西,但這裡指的是歷史課本所教授的內容。)

此外,影響世界的重大決策通常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作為普通人,我們所學的歷史似乎難以直接應用來改變社會。

影片中提到三個學習歷史的理由,我先分享前面兩個。第三個對我來說較為抽象,還需要更多時間吸收與理解。(完整影片連結會放在文末,感興趣的話可以自行觀看。)


學習歷史,不只是背課本

接下來要談的「學習歷史」,不是指死記課本內容,而是更深層次的歷史學習。如果是一般枯燥的歷史課,這些理由可能不適用。


學習如何思考

歷史的記載往往帶有主觀的描述與評價,真正客觀的事實,只有時間、地點、人物等基本資訊。

以大航海時期為例:

對歐洲列強來說,亞洲發展相對落後,他們的行動是為了提升亞洲地區的經濟與文化發展;但對亞洲國家而言,這是赤裸裸的侵略與剝削。

同一個歷史事件,從不同立場出發,解讀便大不相同。這只是相對簡單的例子,若是談論蔣中正的正負面評價,就更具爭議性。

學習歷史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鍛鍊推理能力:了解不同立場的論點與論據,分析事件的起因、發展、影響,在既有的客觀證據下,形成有邏輯的推論。這些能力,不僅適用於歷史,也能幫助我們培養更縝密的思考方式。


理解現在

學習歷史,能讓我們更清楚現在世界的運作方式。

就像認識一個人時,我們通常會想了解他的背景,因為「現在」是建立在「過去」之上。我們的社會也是如此,許多現象的成因都能從歷史中找到脈絡。

理解歷史,不只是從成功中學習方法,從失敗中記取教訓,更是為了看見現在的問題源於過去的什麼決策,並進一步推測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這對於應對天災、人禍,以及實現永續發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建立自我認同(我個人的延伸思考)

這部分影片沒有提及,而是我看完後的額外思考。

歷史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身分與族群認同。

透過了解過去,我們能與擁有相似背景的人產生連結;同時,也因為對不同族群的歷史有更多理解,更容易包容彼此的差異。

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歸屬感與信仰,能維持社會的穩定,減少紛爭,促進合作。 歷史不只是過去的故事,更是我們身分認同的一部分,而這種認同感,對於人類文明的發展至關重要。


最後,關於我的想法

雖然這些理由不會讓我突然愛上歷史,但確實讓我更願意去了解它,甚至對於社會議題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如果你有追蹤我一陣子,應該知道我之前發過幾篇關於教育的文章。雖然我對歷史課本沒興趣,但我一直關注某些社會議題,並曾撰寫相關文章,甚至參加模擬聯合國會議。

回頭看,我的這些行動,其實也是在學習如何思考、如何理解當下世界的運作方式。所以,歷史或許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但它的價值,確實比我們想像中更深遠。

晚安。


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8Wu1erCFU


讀者回饋/留言板: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ianKK-Uw6w9ia57yWW5ZVydkWIBxCi7d35XGeCXGrVaPZhA/viewfor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只在雨夜營業的咖啡店
1會員
15內容數
我是抹茶,一個理性且溫柔的女孩。 不問身分,在這個茫茫人海中相遇, 寫下說不出口的情緒和感受, 透過文字傳遞溫暖,心中也留有餘溫。 願 我們都能在雨天的咖啡店被文字治癒。 Instagram|@matcha_growth
2025/03/31
過著重複的生活,日復一日,也許不差。猛然開始為自己的未來思考,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然後想到了——從以前到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什麼?又是為了誰? 我好像沒做過什麼,真的只是為了自己。一切都是依循大眾的期待,為了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如果今天我不在了,好像也不需要擁有這些吧。那麼,我到底是為了什麼活
2025/03/31
過著重複的生活,日復一日,也許不差。猛然開始為自己的未來思考,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然後想到了——從以前到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什麼?又是為了誰? 我好像沒做過什麼,真的只是為了自己。一切都是依循大眾的期待,為了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如果今天我不在了,好像也不需要擁有這些吧。那麼,我到底是為了什麼活
2025/03/30
我很喜歡林予晞說的:「不確定的消息,我就不予置評。」 最近,金秀賢和金賽綸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這讓我再次感受到網路輿論的可怕——無論是金賽綸生前遭遇的,還是金秀賢現在面臨的。 比起台灣,韓國的輿論更加殘酷。即使是尚未經證實的醜聞,也足以讓人遭受網爆;若是證據確鑿的罪,輿論更會將人逼至絕境。確實,
2025/03/30
我很喜歡林予晞說的:「不確定的消息,我就不予置評。」 最近,金秀賢和金賽綸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這讓我再次感受到網路輿論的可怕——無論是金賽綸生前遭遇的,還是金秀賢現在面臨的。 比起台灣,韓國的輿論更加殘酷。即使是尚未經證實的醜聞,也足以讓人遭受網爆;若是證據確鑿的罪,輿論更會將人逼至絕境。確實,
2025/03/26
你會因為健康,強迫自己吃不喜歡的食物嗎? 儘管我從小不太挑食,還是免不了有些討厭的東西,比如蔥、韭菜、紅豆、豆干等。但隨著年紀增長,不吃的東西越來越少,現在大概只剩下肥肉。 我開始會為了健康吃不喜歡的食物,而且不是偶爾,而是經常。例如,我討厭蛋黃的味道,但每天早上還是會吃一顆水煮蛋,因為煎蛋太油
2025/03/26
你會因為健康,強迫自己吃不喜歡的食物嗎? 儘管我從小不太挑食,還是免不了有些討厭的東西,比如蔥、韭菜、紅豆、豆干等。但隨著年紀增長,不吃的東西越來越少,現在大概只剩下肥肉。 我開始會為了健康吃不喜歡的食物,而且不是偶爾,而是經常。例如,我討厭蛋黃的味道,但每天早上還是會吃一顆水煮蛋,因為煎蛋太油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Thumbnail
幾年前認識一個有意思的學生。有點今之古人的味道。 他上課總是坐第一排,靜靜的聽。會跟我分享馬基維利和看書的想法。 他沒有 FB和 IG,喜歡畫畫寫書法看詩詞。最喜歡歷史,想要轉學去念歷史系。 前兩天他來找我,說他一心一意想去的A校歷史系, 今年居然不招轉學生。。。
Thumbnail
幾年前認識一個有意思的學生。有點今之古人的味道。 他上課總是坐第一排,靜靜的聽。會跟我分享馬基維利和看書的想法。 他沒有 FB和 IG,喜歡畫畫寫書法看詩詞。最喜歡歷史,想要轉學去念歷史系。 前兩天他來找我,說他一心一意想去的A校歷史系, 今年居然不招轉學生。。。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在後現代史學影響下,史學作品免不了沾染到社會科學的味道。要求數據、要求圖表、要求嚴謹的史料堆砌、要求用社會科學方法分析…… 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歷史的本質是敘事,是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在敘事和「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史學家的難題之一。 《意外的國度》就是充分展現了史學家本質的作品。
Thumbnail
以歷史科系為例,從三個基本面向討論:求知識、論定位、找職缺。 1. 求知識:常見的出發點,就是歷史可知曉過去,判斷未來。 2. 論定位:歷史故事很有趣。 3. 找職缺:歷史直接相關工作有限,延伸機會較多。
Thumbnail
以歷史科系為例,從三個基本面向討論:求知識、論定位、找職缺。 1. 求知識:常見的出發點,就是歷史可知曉過去,判斷未來。 2. 論定位:歷史故事很有趣。 3. 找職缺:歷史直接相關工作有限,延伸機會較多。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他是歷史系畢業的,或是說他的興趣是研究歷史,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我揣測應該會有一群人的想法是讀歷史的以後要找什麼工作?研究歷史又有什麼用?那不是已經過去的事情了,我們還有必要去了解嗎? 事實上,歷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光是我們每天踏出家門所看到的街道名稱都蘊含著過去的歷史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他是歷史系畢業的,或是說他的興趣是研究歷史,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我揣測應該會有一群人的想法是讀歷史的以後要找什麼工作?研究歷史又有什麼用?那不是已經過去的事情了,我們還有必要去了解嗎? 事實上,歷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光是我們每天踏出家門所看到的街道名稱都蘊含著過去的歷史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