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覺得這集《誰來晚餐》(金山阿維一家的故事)觸動我很多。
讓我去思考很多很多,也思考現在的生活。北漂邁入第9年,從大學畢業後開始北上工作到現在。前三年和室友租房子和搬到親戚家住,
後來為了研究所讀書方便,選擇獨自在外租房一個人住。
後來和男友(現在的先生)同居,我們一起領養一隻貓,也在去年結婚登記。
我的人生,既緩慢又快速地邁入下一個階段。
回首自己的人生,我覺得一路走來很不容易。
如果18歲那年家中沒有遭逢巨變,我覺得自己現在應該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
但因為18那年家人遇到車禍意外,我的生命就在那一刻有了巨大的轉折。
身為長女,妳必須有肩膀,
身為長女,妳必須有責任感,
身為長女,妳必須去扛下一切。
我還記得在寒冬中牽著我爸去復健,或是在我媽不在家的時候陪我爸去就診。
我也記得我讀完書從圖書館回家,發現媽媽坐在餐桌前痛哭,媽媽看到我回家時說「怎麼辦?爸爸現在這樣...我們家以後怎麼辦?」
高三的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一同坐在餐桌痛哭。
因為曾經差點失去家人、甚至失去這個家,所以我總是很努力想要守住。
也很感謝上帝,後來爸爸的復原狀況良好,復健也慢慢有成效。
大學選填志願時,我選擇父母想要我就讀的學校。
畢業選擇工作時,我選擇父母想要我從事的工作。
媽媽曾說,因為我「順服」,所以我總有很多的福氣。
以社會的標準來看,當年的選擇,不管是大學還是工作,最後有還不錯的結果。
我想要做快樂的人
不可否認,我父母確實幫我選擇了一條很穩定的道路。
他們也在從中給予許多協助。
但是這條看似穩定的道路,其實有很多辛苦的地方。
比如說收入穩定,但輪班工作非常辛苦、日夜顛倒及壓力,
又或者說工作穩定,但職場環境很糟糕,遇到很爛的主管。
剛開始工作時,我真的很想辭職,但我跟父母說的時候,他們只回我「你這樣的薪水以大學生來說很不錯了」。
我當時想,如果可以從租屋處一躍而下,也許我的痛苦就會消失。
但感謝主,我後來慢慢地撐了過來。
也許從那時起,我開始思考要變成什麼樣的人。

其實我還有一個手足,我覺得她活得比我自在快樂的多。
我也希望自己能做一個快樂的人。
過去的我,承擔了很多的壓力與責任。
但我想要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生活上的餘裕

回到金山阿維這集,這集啟發我很多。
我很仔細的去回顧自己的生活與人生。
我覺得自己現在很幸福。
所謂的幸福是...週末和先生吃完午餐,一起散步到未來的新家附近。
在路上看到了一株盛開的櫻花樹,天氣剛剛好,走路很舒服。
這些小小的幸福,讓我覺得好快樂。
也是那個時候,我想到—也許我不用活得這麼的「用力」。
我不用承擔那麼多責任、我不用給自己加上那麼多壓力。
我只需要成為一個快樂的人,讓自己的生活有餘裕。
這是北漂9年的我,最深刻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