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在电话里这样对我说,语气甚至有点骄傲。
他说他很开心,自己的女儿们都长大了,能干了,不依赖别人了。
但我听着,只觉得——讽刺。
你以为我们是自己选的独立吗?
不是的。
我们是没人可依,所以只好学会“看起来没事”。
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爸爸的“缺席”,是在小时候看到妈妈哭的时候。
那时候我才七八岁。
我站在她房门外,听到她压抑着哭声。
我什么都不能做,只能站在那里,一边心疼,一边讨厌自己为什么还没长大。
她一边哭,一边说自己是个失败的母亲。
我不懂她哪里失败,但我知道她一定很痛。
小时候我会陪她哭,长大之后,我却开始不想再听了。
不是因为我不心疼,而是因为——我太累了。
我累,不是因为我不想听。
而是我已经听了很多年。
我承接了太多情绪,也试过提建议、讲道理、安慰她……
但最后,她还是选择忍耐、妥协、继续待在那个让她受伤的位置。
我想为她出头、想骂爸爸、想替她撑腰,
可我不是丈夫,不是长辈,
我只是她的孩子,一个没权力做决定的孩子。
所以我只能看着,看着她委屈,看着她沉默,
看着她一边说着痛苦,一边继续选择留下。
慢慢的,我也开始沉默了。
不是麻木,而是——
我已经什么都做不了。
爸爸没有完全消失。
他偶尔出现,偶尔关心,偶尔打电话。
但大多数时候,他都在“以为我们很好”。
他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我,也不是真的有在听。
他的出现,像是点到为止的问候,
但从来不是我可以靠近的地方。
我曾经试着去说我看见的事,却被他骂,
甚至威胁说要把我放上 Facebook 公审。
从那一刻开始,我就明白了一件事:
这个家,不欢迎说真话的人。
所以我闭嘴了。
我假装没看到,假装没受伤,假装什么都不重要。
我慢慢变成了他们口中的“懂事的小孩”。
而妈妈呢?
她撑着整个家的情绪,但也开始变得情绪不稳。
她不是坏,她只是……在自救。
我不怪她。
她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怎样。
只是她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无形地给我制造了“病因”:
让我从小就害怕争吵,害怕被责怪,害怕不够好。
我现在才知道,那叫「内耗」。
有时候我真的会想:
我可以不要这么独立吗?
我可以在某些时候,不要这么“没事”吗?
但好像已经太迟了。
这个世界记住的我,是那个“不麻烦别人、很坚强”的人。
我好像已经习惯了,
习惯在遇到重大决定时,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等真的找到答案了,才“通知”身边的人。
我不是真的不需要别人,
我只是太早学会了:
“与其失望,不如不依赖。”
可我知道,那种冷静、独立、强悍的样子,
其实是我小时候,为了保护自己装出来的盔甲。
你一直说我们很好、很独立,
可你真的知道,我们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吗?
那时的我们想独立。。。吗?
🪞
我不是要控诉谁。
我只是想说——
有些“独立”,是学来的,
有些“懂事”,是逼出来的。
—
《不够惨的我们,也会痛》
—— 写给所有“被迫长大”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