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責

含有「指責」共 2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You are who you choose to be, and you always will be.” ~ ~ Lady Gaga
Thumbnail
PY CHEN 人生花滿院-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3
☀️週日學堂の平日班(雙週課)☀️ ❗️主題:職場軟技巧之智慧篇_情商力 ❗️一期十堂課(共15個小時,可隨時插班) ❗️費用NT$5,000(兩人同行享九折優惠) ❗️上課時間:5/6起每雙週二晚上七點半(雙週課) ❗️三人以上開班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YxRi1gA9gcsJ5r5B6 ❗️「職場軟技巧之智慧篇:情商力」這一期十堂課的主題如下: 5/6想要別人聽你的,其實是自己挖洞跳 5/20贊同你的人可能也是設陷阱的人 6/3職場讀心術 6/17小心,不要成為職場的「悲劇英雄」 7/1「被排擠」與「排擠人」,誰才會成為強者 7/15不需抱老闆大腿也能升官發財 7/29 遇到天兵其實是撿到寶,教你善用天兵的力量 8/12正確學習「管理學」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8/26 自我保護的第一步:不要主動接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9/9 知己知彼不見得能百戰百勝
一次合作經驗的省思 我原本深信,「教練」這個角色承載著特定的價值觀——公平對待每一個人、同理回應對話者、以及尊重彼此的基本態度。這次的經歷,卻讓我對這些價值是否真的能在所有教練身上落實,產生了動搖。 發生了什麼事 這是一個與推廣教練為理念的公益教練平台(不在台灣)
Thumbnail
在這個社交媒體盛行的時代,「別人怎麼看」似乎成為了許多人日常生活中揮之不去的陰影。我們時時刻刻在意他人的眼光,害怕被批評,渴望被認同,這種心理狀態不僅消耗了大量的心理能量,更可能阻礙了我們與他人建立真誠的連結。透過《這麼在意別人的看法,你一定很累吧》一書的第一章,我們得以深入探討人類情緒和關係的複雜
Thumbnail
5/5這麼在意別人的看法,你一定很累吧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1/20
謝謝您的分享❤️
本文探討瞭如何在面對他人的評價與指責時,保持理性並收回自己的情緒權力。作者分享了個人從被動接受外界影響到主動掌控自身情緒的轉變,強調通過自我覺察與練習,將幸福感掌握在自己手中,並鼓勵讀者妥善面對生活中的不順遂,尋找內在的力量與選擇。這個過程不僅促進自我成長,還能讓生活更加充滿意義。
Thumbnail
安立格-avatar-img
2024/11/11
我只是覺得,對“惡行”的無為,是姑息,甚至會助長。這和更大圈的人際有關,因為,這環境不單只有你和他。個人觀點而已。
小紅臉-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12
安立格 謝謝分享~
從糾正到接納:靈性覺醒的溫柔之路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看到別人犯錯,或說出我們認為不合適的話,做出不恰當的行為。這時候,我們通常會覺得有義務指出這些錯誤,甚至認為這樣做是在幫助對方進步。然而,《奇蹟課程》卻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視角:錯誤的真正根源不在行為或話語上,而是在更深的小我層次。
Thumbnail
知識分子最主要的是風骨,所謂「士有所為,有所不為」,這也是品德教育的目的,但是在急功近利、笑貧不笑娼的社會風氣之下,學生已經沒有了理想, 沒有了目標,渾渾噩噩的過日子。
蓋瑞開始反思自己對於情緒挑戰的反應模式。 他發現,面對批評時,許多人傾向將責任推卸給他人或反思自身。 文中透過食傷和官煞的能量比對,探討當面對挑戰時,個體的反應如何影響自身與他人的關係。 蓋瑞提出,內外指責的平衡是關鍵,並鼓勵食傷人與官煞人相互理解,進而促進個人內在狀態的和諧。
Thumbnail
世界上,有些人非常冷靜,有些人卻非常浮躁。
如果另一半愛我們的方式,有一些跟我們預期的方式不同,或者另一半給予的東西不是我們最想要的,這樣還算是愛嗎?
Thumbnail
彼得潘-avatar-img
2024/09/01
我喜歡簡約的說法:不能同頻共振是種傷害。 這是說堅持自己所要的 並且不願退讓時造成的結局 同卵雙胞胎尚有鏡像分成左右撇子 要找相似相近的人何其困難 磨合期是讓人有機會變更好 更適合的機會 “求同存異”才是人際的樣貌 我心儀“比翼鳥”的美麗傳說 另一半的說法很浪漫 山海經:比翼鳥只得一眼一扇翅 雌雄並肩方可同飛 又名:鶼鶼 鶼鰈情深就是講這鳥 而鰈是比目魚 雙眼長在同側 象徵伴侶的想望一致。
§詹惠文§ 諮商獅-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06
彼得潘 感謝回饋~~ 磨合本來就是一種求同存異的過程,磨合完的兩人,也可以磨去彼此的稜角,相處起來就會感覺更舒心順暢,但前提是:兩人也要有心,願意一起經歷磨合的辛苦,才會開展後續更為成熟、長遠、穩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