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邦為什麼爭鬧?萬民為什麼謀算虛妄的事?2.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一同商議,要敵擋耶和華並他的受膏者,3.說:我們要掙開他們的捆綁,脫去他們的繩索。4.那坐在天上的必發笑;主必嗤笑他們。5.那時,他要在怒中責備他們,在烈怒中驚嚇他們,6.說:我已經立我的君在錫安我的聖山上了。7.受膏者說:我要傳聖旨。耶和華曾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8.你求我,我就將列國賜你為基業,將地極賜你為田產。9.你必用鐵杖打破他們;你必將他們如同窯匠的瓦器摔碎。10.現在,你們君王應當省悟!你們世上的審判官該受管教!11.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又當存戰兢而快樂。12.當以嘴親子,恐怕他發怒,你們便在道中滅亡,因為他的怒氣快要發作。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詩篇》 2) 今天研讀的《詩篇》第2篇是一首「彌賽亞詩篇」,文辭及意理,都十分精深費解。從屬靈角度來看:揭示了神的主權、彌賽亞的君王權柄,以及世人的反叛與神的回應。整篇詩可以分成四個段落,每個段落具有深刻的屬靈意涵,以下根據諸家解讀資料,嘗試對經文作簡要分析。 1. 列國的悖逆與抵擋神(1-3節) 第一段經文描述了列國、君王和官長聯合起來,謀算要反抗神與祂所立的受膏者(彌賽亞)。
這裡的「列國」和「君王」不僅指詩篇作者當時的敵對國家,也象徵整個世界對神的敵意。從歷史上看,許多政權和文化都企圖擺脫神的掌權,拒絕祂的法則。這種敵對態度在新約中得到進一步闡明,比如《使徒行傳》4:25-27中,門徒就引此詩指向猶太和外邦領袖聯手逼迫耶穌。 從屬靈層面來說,這不僅指稱當時的列國,也預表歷世歷代不信神的世界對基督的拒絕。最終也與《啟示錄》19:19所描述的敵基督勢力相呼應,預示末世的屬靈爭戰。現今社會許多人依然拒絕神的律法,企圖「掙開」祂的轄制。但真正的自由不是離棄神,而在於順服祂的旨意,因為唯有祂的律法才能帶來真正的生命與祝福。 2. 神的主權與審判(4-6節)
當世人試圖反抗神,神的反應卻出人意料:「坐在天上的必發笑,主必嗤笑他們。」這並不是嘲諷,而是顯示神的全然掌權。無論地上的勢力如何動盪,神的計畫絕不受阻撓。
這段經文顯示神的權能和穩定性。世界的混亂無法影響神的計畫,因為祂已膏立基督為王(《使徒行傳》2:32-36)。基督的復活與升天,正是這一應許的成就,祂現今坐在神的右邊,統管萬有(《希伯來書》1:3)。
當世界充滿不確定性時,我們務要記住:神仍然掌權。無論個人或社會遇到何種困難,基督仍是我們的保障。 3. 彌賽亞的君王權柄(7-9節)
這段經文記載神對彌賽亞的應許:「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這句話在新約多次被引用,表明耶穌基督是神所立的君王(《希伯來書》1:5,《馬太福音》3:17)。
「生你」不僅指基督的道成肉身,也指祂的復活,因為祂在復活時完全彰顯了神兒子的位分(《羅馬書》1:4)。神應許彌賽亞將承受列國,並以鐵杖治理,這預示著基督在末世的得勝,祂將完全統治世界(《啟示錄》2:27)。
所以,我們應當認識並敬拜基督為萬王之王,順服祂的權柄,並預備自己迎接祂的再來。
4. 世人的警戒與詩篇的結論(10-12節)
《詩篇》第2篇最後呼籲世上的君王要智慧,警戒他們要敬畏神。「以嘴親子」象徵對彌賽亞的順服與尊崇。在古代親吻王的手或腳是對王的敬拜與順從的表現。
這裡強調得救與否在於人是否願意謙卑順服基督。拒絕基督的人將面對神的忿怒,但「凡投靠祂的,都是有福的」。這句話帶著福音的盼望:無論過去如何悖逆,只要願意歸向神,便能蒙福。
我們要學習敬畏神,順服基督,並將這個福音信息傳遞給更多人。
屬靈意義總結
《詩篇》第二篇不僅是對歷史上君王的描述,更預表耶穌基督作為神所立的彌賽亞,是世界真正的君王。它提醒我們:
1.世界的反叛不能動搖神的計畫——無論人怎樣抗拒,神的旨意終必成就。
2.神的主權超越一切,最終的審判在祂手中——我們不需懼怕世上的動盪,因為神掌管歷史。
3.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祂擁有絕對的權柄——我們應當尊崇祂,順服祂的統治。
4. 唯有順服基督,投靠祂,才能得著真正的福分與救恩——這是福音的核心,也是我們信仰的盼望。 《詩篇》第二篇強調神的主權與基督的王權,並對世人提出警戒與應許。這首詩提醒我們,無論世界如何變化,神的國度終將完全實現。「凡投靠祂的,都是有福的」——這正是我們信仰的核心盼望。願我們都能順服基督,投靠祂,享受神所賜的真平安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