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安領域學習了一部分,想要回頭再把其他 MIS 的領域補一下,請 Chat GPT 幫我規劃一下:
我是學習 MIS 的新手,職位是沒有任何程式背景的 PM,可以幫我推薦要學的領域嗎?
MIS(管理資訊系統)涵蓋了資訊技術與管理的交叉領域,對於沒有程式背景的 PM,可以從以下幾個重點領域學習:
基礎領域
- 資訊系統架構(了解企業 IT 系統的組成,如 ERP、CRM、SCM 等)
- 資料庫基礎(學習 SQL 基礎概念,理解關聯式資料庫如何運作)
- 雲端運算概念(IaaS、PaaS、SaaS 的區別與應用)
- 網路基礎(了解 TCP/IP、DNS、VPN、CDN 等基本概念)
進階領域(適合 PM)
- IT 專案管理(如 Agile、Scrum、ITIL、DevOps)
- 資訊安全基礎(如資安治理、身份存取管理、雲端資安)
- 企業數據分析(BI 工具,如 Power BI、Tableau 的應用)
- 低程式碼 / 無程式碼平台(如 Power Automate、Airtable、Zapier)
那我們就從基礎的領域開始吧,ChatGPT 推薦了資料庫基礎。
資料庫基礎概念
- 資料庫是什麼?
就像一個大 Excel 檔案,用來存放和管理公司的數據。 - 關聯式 vs. 非關聯式資料庫
- 關聯式資料庫(像 Excel 表格)→ 資料有固定格式,適合有結構的數據。(例:MySQL)
- 非關聯式資料庫(像記事本)→ 適合存放圖片、聊天記錄等非結構化數據。(例:MongoDB)
- SQL 是什麼?
- 一種專門用來操作資料庫的語言,主要用來:
- 查詢資料 (找東西) →
SELECT
- 新增資料(加東西) →
INSERT
- 修改資料(改東西) →
UPDATE
- 刪除資料(刪東西) →
DELETE
- 查詢資料 (找東西) →
- 資料庫的基本單位
- 資料庫就像一個大倉庫,裡面有很多「資料表(Table)」:
- 資料表 = Excel 的工作表(Sheet),存放一種特定的資料(例如:客戶資料、訂單紀錄)。
- 欄位(Column) = Excel 的欄,代表每筆資料的屬性(例如:姓名、電話、地址)。
- 列(Row) = Excel 的一行,代表每筆資料的內容(例如:某位客戶的資訊)。

- 主鍵 & 外鍵(資料的關聯性)
- 在資料庫裡,不同的表格可能需要「關聯」起來,例如:
- 主鍵(Primary Key, PK) = 唯一識別一筆資料的 ID,不會重複。(例如:客戶ID)
- 外鍵(Foreign Key, FK) = 連結其他表格的 ID,讓資料產生關聯。
- 關聯性:
- 透過 客戶ID(FK) 連接 客戶表,可以查到是哪位客戶下的訂單。

- 資料庫的交易機制(ACID)
- 當公司系統有大量交易(如銀行轉帳、電商下單),資料庫要確保資料正確不亂掉,這時候就會遵循 ACID 原則:
- A(Atomicity,原子性):交易「要嘛全部成功,要嘛全部失敗」,不能一半成功一半失敗。
- C(Consistency,一致性):資料要保持正確,例如帳戶不能無緣無故多出錢。
- I(Isolation,隔離性):不同使用者的交易不能互相干擾。
- D(Durability,持久性):交易一旦成功,就會永久存入資料庫,不會因為系統當機而消失。
- 🔹 例子:銀行轉帳
- 小明轉 1000 元給小華。
- 原子性 → 1000 元從小明帳戶扣掉,也要同時加到小華帳戶,不能只有一邊成功。
- 一致性 → 轉帳後的帳戶總額不能出錯。
- 隔離性 → 如果其他人同時轉帳,系統要能處理,不讓數據衝突。
- 持久性 → 轉帳完成後,數據會存入銀行資料庫,不會因當機消失。
- NoSQL vs. SQL(什麼時候用?)
- SQL 資料庫(關聯式) = 適合結構化數據,像 Excel 表格一樣。(例:銀行系統、ERP、CRM)
- NoSQL 資料庫(非關聯式) = 適合存大量的非結構化數據,如社群平台的貼文、聊天紀錄、圖片。(例:Facebook、YouTube)
- 正規化(Normalization)
- 簡單來說:把資料拆成不同的表,減少重複,讓系統更容易維護。
🔹 正規化後(拆成兩個表):分散式資料庫(Distributed Database)
簡單來說:當資料變超大時,會拆分到多台伺服器來提高速度與可靠性。- 🔹 例子:Google、Amazon 為什麼很快?
- 你查 Google 搜尋時,不是只有一台伺服器處理,而是數千台分工,所以可以快速回應。
- Amazon 的訂單資料分布在全球不同數據中心,即使某個數據中心當機,其他地方還能運作。
- SQL 資料庫(傳統):適合單一伺服器的應用(如銀行、ERP)。
- 分散式 NoSQL 資料庫:適合高流量應用(如 Facebook、Netflix)。
- 資料庫備份 & 還原(Backup & Restore)
- 簡單來說:備份 = 存檔,還原 = 讀取存檔。 防止資料遺失。
- 🔹 企業應用
- 每日備份(Full Backup) → 備份整個資料庫(適合金融、醫療)。
- 增量備份(Incremental Backup) → 只備份新變更的資料(適合電商、社群平台)。
- 即時備份(Real-time Backup) → 立即存取變更,確保資料不會丟失(適合銀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