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一座山-讀後心得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一座山-讀後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生而為人,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想要成長而被逼於成長。因為人是群居型動物皆有認知性,所以自我的認知會讓自己一直學習成長。原文中提到:「你的那座山,是你和你想要的生活之間的障礙。面對它,也是你獲得自由和成長的唯一途徑。」


你之所以會處於現在的困境,是因為有某一樣東西讓你看見了你的傷口,而你的傷口將讓你看見你的道路,而你的道路將讓你看見你的命運。這句話我一直覺得很繞口,想了很久一直有點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看到後面才了解到:

- 那座山指的是自己的障礙

- 傷口指的是成長創傷

- 而從傷口看見道路,是面對自己的創傷而不是逃避!


有時候會想著如果再次面對這樣問題,自己會怎麼選擇?其實我一直覺得成長的過程當中一定會有創傷,可是這個創傷並不是帶給你自己的阻礙。很多時候,它更像是一種壓力養分,就像我們在種豆芽菜一樣——要怎麼讓豆芽能夠長得又高又粗?這時候我們就要開始在上面壓上重物,讓它能夠在生長的過程中為了生存而一直往上撐。這個過程中的壓力,等於是把地基打好。


其實我覺得有壓力並不是不好,那反而更是一種成長的動力!關鍵在於你如何解釋「壓力」這兩個字:

- 如果你把它當成動力,它就是很好的一個推動力!

- 但如果你把它當成阻礙,你就會覺得走這裡也不對、走那裡也不對,因為你永遠走不出自己畫的圈圈!


但是身為人就是會有缺點,這很正常。只要自己能夠察覺到就能破除這樣的阻礙。而這樣的阻礙確實時不時地存在,選擇麻醉自己當作看不見,還是要時時刻刻地去擦拭自己的心,就都在於每個人自己是否有這樣的認知!


通常如果有了這樣的認知,當事件再次重複出現在人生道路上時,這將不再是你的對手。再苦再難都過來了,還有什麼事能阻礙你呢?


avatar-img
ivy Chen的沙龍
9會員
48內容數
分享我自己的一些讀書心得,僅是個人的輸出想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ivy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看到書名應該讓很多人卻步,有必要內卷成這樣子嗎? 但是我倒是一看書名滿有興趣的為什麼自律到會上癮這個到是可以研究一番. 在閱讀這本書的前言時,作者提到了阿米爾漢這位印度演員兼導演。這一位我非常欣賞的演員,阿米爾漢不只展現了自我本身的才華,更重要的是他如何持續保持最佳狀態! 很多人看到成
期待已久的朱騏老師《復盤寫作術》終於出版了!回想起先前參與老師的線上復盤課程,讓我開始實施日常復盤的習慣。雖然執行時間不長還要在繁忙的行程中要兼顧各種目標確實充滿挑戰,但這個方法讓我能夠清晰掌握每日行程帶來的感受,並將個人觀察轉化為具體文字。 說到復盤,近年來這個概念備受關注,但多停留在理
我們常常說要「認真思考」或「花時間思考」,卻往往增加了許多時間成本,卻沒有真正理解什麼是「本質」。就像有人總是糾結於「是雞先有還是蛋先有」這類問題,在那裡苦思不得其解!更常見的是,我們容易陷入「思考慣性」的框架中。 直到讀到書中提到的九種思考慣性,我才驚覺原來自己也常常受限於這些慣性而不自知。
看到書名應該讓很多人卻步,有必要內卷成這樣子嗎? 但是我倒是一看書名滿有興趣的為什麼自律到會上癮這個到是可以研究一番. 在閱讀這本書的前言時,作者提到了阿米爾漢這位印度演員兼導演。這一位我非常欣賞的演員,阿米爾漢不只展現了自我本身的才華,更重要的是他如何持續保持最佳狀態! 很多人看到成
期待已久的朱騏老師《復盤寫作術》終於出版了!回想起先前參與老師的線上復盤課程,讓我開始實施日常復盤的習慣。雖然執行時間不長還要在繁忙的行程中要兼顧各種目標確實充滿挑戰,但這個方法讓我能夠清晰掌握每日行程帶來的感受,並將個人觀察轉化為具體文字。 說到復盤,近年來這個概念備受關注,但多停留在理
我們常常說要「認真思考」或「花時間思考」,卻往往增加了許多時間成本,卻沒有真正理解什麼是「本質」。就像有人總是糾結於「是雞先有還是蛋先有」這類問題,在那裡苦思不得其解!更常見的是,我們容易陷入「思考慣性」的框架中。 直到讀到書中提到的九種思考慣性,我才驚覺原來自己也常常受限於這些慣性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