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想要成長而被逼於成長。因為人是群居型動物皆有認知性,所以自我的認知會讓自己一直學習成長。原文中提到:「你的那座山,是你和你想要的生活之間的障礙。面對它,也是你獲得自由和成長的唯一途徑。」
你之所以會處於現在的困境,是因為有某一樣東西讓你看見了你的傷口,而你的傷口將讓你看見你的道路,而你的道路將讓你看見你的命運。這句話我一直覺得很繞口,想了很久一直有點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看到後面才了解到:
- 那座山指的是自己的障礙
- 傷口指的是成長創傷
- 而從傷口看見道路,是面對自己的創傷而不是逃避!
有時候會想著如果再次面對這樣問題,自己會怎麼選擇?其實我一直覺得成長的過程當中一定會有創傷,可是這個創傷並不是帶給你自己的阻礙。很多時候,它更像是一種壓力養分,就像我們在種豆芽菜一樣——要怎麼讓豆芽能夠長得又高又粗?這時候我們就要開始在上面壓上重物,讓它能夠在生長的過程中為了生存而一直往上撐。這個過程中的壓力,等於是把地基打好。
其實我覺得有壓力並不是不好,那反而更是一種成長的動力!關鍵在於你如何解釋「壓力」這兩個字:
- 如果你把它當成動力,它就是很好的一個推動力!
- 但如果你把它當成阻礙,你就會覺得走這裡也不對、走那裡也不對,因為你永遠走不出自己畫的圈圈!
但是身為人就是會有缺點,這很正常。只要自己能夠察覺到就能破除這樣的阻礙。而這樣的阻礙確實時不時地存在,選擇麻醉自己當作看不見,還是要時時刻刻地去擦拭自己的心,就都在於每個人自己是否有這樣的認知!
通常如果有了這樣的認知,當事件再次重複出現在人生道路上時,這將不再是你的對手。再苦再難都過來了,還有什麼事能阻礙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