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思考-讀後心得

本質思考-讀後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常常說要「認真思考」或「花時間思考」,卻往往增加了許多時間成本,卻沒有真正理解什麼是「本質」。就像有人總是糾結於「是雞先有還是蛋先有」這類問題,在那裡苦思不得其解!更常見的是,我們容易陷入「思考慣性」的框架中。


直到讀到書中提到的九種思考慣性,我才驚覺原來自己也常常受限於這些慣性而不自知。這九種思考慣性包括:反面結論、滿足於一般性解答、依賴架構、順應類別、因為關鍵字而停止思考、堅持初期假設、忘記了思考的目的、偏重過程、喪失主體性。特別是「堅持初期假設」這個慣性,在職場中特別常見。就像當我們遇到專案進度落後時,很多主管可能一開始就認定是團隊執行力不足,因此之後的所有思考和解決方案都圍繞著「如何提升執行力」打轉,卻忽略了可能是市場條件改變、資源配置不當,或是競爭對手策略調整等其他重要因素。


這時可能有人會問,那市面上這麼多人提出的思考法和分析架構,是不是都沒用了?其實不然。關鍵在於我們要依照不同情境選擇適合的工具來達到快速理解和分析的目的。重點是:工具是讓我們「使用」的,而不是讓我們「被」工具使用。就像一個木工師傅,他會根據不同的工作需求選擇合適的工具,而不是因為買了一把新鋸子就什麼都要用鋸子來解決。


書中提出「本質=結構×因果」這個重要概念。這意味著當我們思考事物的本質時,需要先了解它的結構,也就是這件事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這些部分之間又是怎麼連結在一起。接著,我們要看因果關係,也就是這件事情為什麼會發生,又會帶來什麼影響。舉個例子,假設一家電商平台的營收突然下滑,運用本質思考的方式,我們會先分析平台的結構(包括供應商管理、物流系統、客服體系、行銷渠道等),再去探討各個環節之間的因果關係(比如是否是因為新的競爭對手出現導致供應商流失,進而影響商品種類,最終造成顧客流失)。這樣的分析才能真正找到問題的核心,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數據觀察。


接下來就是書裡所提的如何「本質思考」。本質思考的流程分為四個步驟:建構模式、解讀物力論、尋找改變模式的策略、採取行動從實踐中得到回饋。建構模式就是將所有的想法給一一的描繪出來,包含「必須的要素」及「因果關係」,那這時就有五個思考的要素出現:「輸入來源」、「輸出目標」、「競爭關係」、「協調關係」、「影響者」。


特別要說明的是物力論,這個概念其實就像是自然界的規律一樣,強調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就像水一定會往低處流,市場競爭中,如果一個產品始終不進行改進,隨著時間推移必然會被更好的替代品取代。了解物力論能幫助我們在制定策略時,更注重順應趨勢和持續創新。


自從接觸這套思考方法後,我在處理工作中的各種挑戰時,明顯感受到思路更加清晰。比如在評估新項目時,我會先花時間梳理項目的各個組成部分,以及這些部分之間的相互影響,而不是急於下結論或立即行動。這樣不僅能幫助我們更準確地理解問題的本質,也能在面對各種情境時,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最重要的是,本質思考教會我們不要只看到「現象」就急著下「結論」,而是要持續觀察後續的發展變化。就像觀察一棵樹的生長,不能只看到它現在的樣子,還要理解它的生長環境、養分來源,以及未來可能的生長方向。這種全面且動態的思考方式,才能真正幫助我們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做出更好的判斷和決策。

avatar-img
ivy Chen的沙龍
9會員
48內容數
分享我自己的一些讀書心得,僅是個人的輸出想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ivy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生而為人,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想要成長而被逼於成長。因為人是群居型動物皆有認知性,所以自我的認知會讓自己一直學習成長。原文中提到:「你的那座山,是你和你想要的生活之間的障礙。面對它,也是你獲得自由和成長的唯一途徑。」 你之所以會處於現在的困境,是因為有某一樣東西讓你看見了你的傷口,而你的傷口將讓你
作者是想說如何能把自己變得更好。看書名雖然說是走到書店裡去,但其實是要走進人生才是真的!要如何把自己變得更好,這件事我也時常在思考,並且希望能從書中找到一些啟發。因為讀書是獲取知識最好的方式,也許對很多人來說不是,但對我來說是的! 因為有時候網上的訊息太多太碎片化,所以我的應用方式是詳讀完一本
其實一開始會讀到這本書是因為微讀推薦排行榜,一上架就衝到前幾名去!當時覺得這書名著實有趣,印象中的太白金星是神仙,祂怎麼會覺得煩呢?後來讀完整本書後,真心覺得我如果是祂也會覺得真煩人!
生而為人,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想要成長而被逼於成長。因為人是群居型動物皆有認知性,所以自我的認知會讓自己一直學習成長。原文中提到:「你的那座山,是你和你想要的生活之間的障礙。面對它,也是你獲得自由和成長的唯一途徑。」 你之所以會處於現在的困境,是因為有某一樣東西讓你看見了你的傷口,而你的傷口將讓你
作者是想說如何能把自己變得更好。看書名雖然說是走到書店裡去,但其實是要走進人生才是真的!要如何把自己變得更好,這件事我也時常在思考,並且希望能從書中找到一些啟發。因為讀書是獲取知識最好的方式,也許對很多人來說不是,但對我來說是的! 因為有時候網上的訊息太多太碎片化,所以我的應用方式是詳讀完一本
其實一開始會讀到這本書是因為微讀推薦排行榜,一上架就衝到前幾名去!當時覺得這書名著實有趣,印象中的太白金星是神仙,祂怎麼會覺得煩呢?後來讀完整本書後,真心覺得我如果是祂也會覺得真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