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使用word或是記事本
作為課程靈感的紀錄
但總覺得每次要打開檔案就是一件麻煩事
加上檔案之間的內容也難以整合
即便丟在一個檔案裡
也會變成一片文字海
變得難以搜尋與重新提煉
當Evernote問世之後
以筆記本的形式來整理
似乎暫時得到解方
能存圖片、錄音、手寫紀錄
在同一個標籤下的記事
都能好好歸納
但缺點還是少了筆記間
互相連結的問題
當時還沒有很棒的雙向連結功能
為了讓思考更視覺化
又不想浪費便利貼
那麼就來用3M自己推出的APP吧
除了可以將紙本寫好的便利貼
直接拍照數位化之外
也能在APP內創建無限張便利貼
顏色還可以更換
不用自己買好幾疊
更棒的是
可以透過放大縮小
來俯視自己的思考歷程
並且隨意拖拉、設成小主題區塊
完全不怕黏性消失!
成了我曾愛用的思考工具之一
一直到Notion和Obsidian
出現雙向連結的更新之後
開始轉移到這兩個軟體測試
最終還是選擇了Notion
只是偏好自己的使用習慣
不然兩款是差不多好用的XDD
在Notion上(OB也可)
Markdown語法大大幫助了我
在清單式思考上的區塊拖曳
而Notion在文字編輯上強大的功能
加上資料庫的看板模式
就可以快速做成類似Trello的檢視模式
不僅能一目瞭然看到每個大欄位下的Page
還能夠依課程脈絡
隨意拖拉調整運課順序
或是單一主題的知識點順序
每個Page又可以在裡面新增內容
再透過雙向連結來串接
但
這個雙向連結還是不夠全面
我還是喜歡便利貼的整理性
有沒有Notion的文字編輯
又有Post It的視覺化呢?
其實Padlet也是備課的好工具!
裡面的看板也可以做到簡單的視覺化脈絡
不是太大的課程
過去我也喜歡在Padlet上進行思考
加上每個新增的貼文
都能在裡面新增各種媒體
唯獨視覺化這點還是不太能滿足我
無法很全面俯視我的種種思考歷程
能拖曳貼文
但無法與其他做過的內容連結
得重新複製貼上也很耗時
於是Heptabase從我腦海中閃過
用過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
完全包了我所期待的視覺化整理
一個小筆記、一張截圖、
Kobo上的劃記、PDF上的重點
都能夠在一塊白板上呈現
每則筆記都能快速被應用
只是打個關鍵字就跑出來
省下許多尋找的時間啊!
心智圖功能也讓我捨棄了Xmind
對我來說Heptabase
已經是我足以應付工作與思考的強大工具了!
Notion呢?
也是我的愛將之一啦!
只是使用方向不同
思考精煉在Heptabase
專案管理在Notion
而Notion怎麼用在班級經營與任務
之後再來寫一篇分享我的數位工作流
如果你也有備課的好用數位工具
也歡迎一起交流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