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目混珠的復活術?──我們真的讓滅絕動物回來了嗎?
方格精選

魚目混珠的復活術?──我們真的讓滅絕動物回來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最新的科技新聞中,一條吸睛的標題引爆討論:「史前巨狼回來了!」  

美國生技公司 Colossal Biosciences 宣布,他們成功培育出三隻「dire wolf(史前巨狼)」幼崽,還幫牠們取了名字──Romulus、Remus 和 Khaleesi。  


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侏羅紀公園》的味道?但等等,我們真的把滅絕動物「復活」了嗎?還是這其實是一場華麗的「魚目混珠」?


什麼是「去滅絕」?


「去滅絕(de-extinction)」指的是試圖利用現代生物科技,讓已經滅絕的物種再次出現在世界上。


要怎麼做呢?首先,要先從古老化石、牙齒或骨頭中萃取DNA;然後透過基因定序與編輯技術,重建失落基因。最後,將這些基因導入現存近親物種的細胞,並透過人工繁殖產出個體。


這聽起來合理,也很浪漫,但問題是──技術限制很多,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也很大。


怎麼說呢?首先,古DNA通常都是高度破損且充滿錯誤的,目前的發現是DNA最多只能保存到100萬年左右。


根據一手創建「古基因體學」的Pääbo 與相關研究顯示,在生物死亡後,因為細胞停止維持 DNA 穩定的酵素活動,以及細胞內的酸鹼值變化導致內源性酵素(如DNase)會開始水解DNA,以及脫氨反應造成DNA中的胞嘧啶轉為尿嘧啶;然後自由基作用下產生 8-oxoguanine 等氧化產物,會導致鹼基錯配或 DNA 鏈斷裂。


另外,紫外線與放射線損傷也因為生物的死亡造成負責修復的酵素停止運作而無法修復,破壞了DNA的雙股結構,甚至造成交聯。


結論是:大多數古DNA標本的 DNA 長度都極短,平均只有30–100個鹼基對(高度片段化);也會出現錯誤的鹼基變異(特別是 C→T 與 G→A 的脫氨特徵),因此,能定序的區段非常有限。


其次,目前的胚胎技術尚未達到可以跨物種完整複製,特別是大型哺乳類。當然,倫理與生態疑慮也讓全套復育流程受到限制。


所以,Colossal 作了什麼呢?


以這次的「巨狼回歸」為例,Colossal 其實並不是直接從史前巨狼 (dire wolf,Aenocyon dirus) 身上萃取 DNA 並完整復育,而是用灰狼細胞作為模板,將他們從化石中比對出來的一小部分(15個)「巨狼特徵」的基因利用 CRISPR 技術修改灰狼的這些基因片段,再將這些基因編輯細胞植入代孕犬體內,成功誕下三隻小狼。


這三隻小狼可能長得像史前巨狼、行為(有點)類似、毛色也比較古老感,但牠們的絕大部分DNA還是屬於現代灰狼的。


為什麼我說是「魚目混珠」呢?「魚目混珠」原意是用魚眼冒充珍珠,欺人耳目。用來形容這類去滅絕工程,剛剛好。因為,這些「史前巨狼」其實並不是原物種,但卻用原物種的名字對外宣傳;生物科技公司宣稱是重建,但其實只是「微調近親」。


所以,並不是滅絕的生物回來了,而是「具有部分類似基因的現代動物」被誕生了。


他們的新聞稿說「史前巨狼回來了」,其實只是「我們打造了一隻看起來像巨狼的現代狼」。


就像之前他們說製作出了「長毛鼠」,其實是透過分析已滅絕的長毛象的遺傳資訊,以現存的老鼠為基礎,透過基因編輯與細胞重建的方式,製作出類似長毛象「厚毛外型」的「長毛鼠」。


全部都是製作出有「古代動物特徵」的現代動物,並不是真的把古代動物給復活了。


當然,如前面提到的,因為古DNA其實是高度碎片化、充滿錯誤的,所以我們不應該全盤否定Clossal生技公司的成就。另外,去滅絕技術確實為基因工程、生態重建與保育提供了嶄新的工具,像是推進疾病抵抗、寒冷耐受等基因研究。


至於是否真的會造成生態系的改變,個人覺得還言之過早,因為牠們基本上還是現代生物,而且數量極少。


總而言之,今天的「史前巨狼」、「長毛鼠」,以及未來的長毛象,其實都只是現代生物加上一點「古老記憶」的組合體。牠們像是用玻璃手工打磨出的珠子,也許閃亮,也許珍貴,但並不是歷史上的那顆夜明珠。


大概跟我們之前介紹過的「玻璃仿玉」差不多啦...


當然,考慮到古基因的保存問題,想真正復活滅絕物種(重新做一個和氏璧),也許是永遠無法實現的夢。但這些「仿製物種」,卻讓我們思考另一個問題:  


我們想用科技復原的,究竟是生物本身,還是那段我們失去的自然記憶?


最後,我要說「Clossal很會!」為什麼說他們「很會」呢?因為他們給這三頭狼取名為Romulus(羅穆路斯)、Remus(瑞摩斯) 和 Khaleesi,其中前兩個名字正是取自羅馬建城神話中,由母狼哺育的雙胞胎兄弟;而Khaleesi則是來自《冰與火之歌》中虛構角色丹妮莉絲·坦格利安的稱號。


根據古羅馬神話,Romulus 和 Remus 是戰神瑪爾斯與女祭司雷亞·西維亞所生的雙胞胎。他們被一隻母狼發現並哺乳長大。然後,Romulus 殺死了 Remus,建立了城市,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Rome(羅馬)。而Khaleesi不僅與「龍」的形象緊密連結,也象徵著重生、領導與古老血統的延續。


由於羅馬建國傳說在西方世界是家喻戶曉的知識,《冰與火之歌》也是極受歡迎的小說與電視劇,用了這樣的名字,當然是想要讓一般大眾對這三頭「史前巨狼」感到熟悉與親切,而不是馬上聯想到《侏羅紀世界》裡的基因編輯怪恐龍。


參考文獻:


2025/4/7. The Return of Dire Wolf. Times Magazine.


Colossal Biosciences. (2025, April 7). Colossal announces world’s first de-extinction: Birth of dire wolves. CRISPR Medicine News.


Barnhart, M. (2025, March 4). Colossal Biosciences engineers mice with woolly mammoth traits. 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avatar-img
老葉報報
192會員
598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