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資訊】番薯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老一輩的臺灣人很常說自己是番薯,這其實有蠻多種說法。綜合一下,大概就是因為想要有所區別,所以也不知為何就選了番薯了。

番薯是少見的旋花科農作物(另外一種旋花科農作物是甕菜),生命力非常的強韌。不過,番薯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外國人」!它原產於美洲。

但是,因為容易種植產量又大,現在番薯已經成為一種全世界的作物了。根據FAO的資料,2023年全世界生產93519977.74公噸番薯,種植面積為7570339公頃。共有113個國家與地區生產番薯;非洲(Africa)42 個、美洲(Americas)33 個、亞洲(Asia)26 個、大洋洲(Oceania)12 個。歐洲可能因為產量太小,所以在FAO沒有資料。

這麼多個國家,它們番薯的生產情形如何呢?

2023年世界番薯五大國。資料來源:FAO

2023年世界番薯五大國。資料來源:FAO

可以看到,2023年生產最多番薯的是中國,其次是馬拉威、坦尚尼亞、奈及利亞、烏干達。事實上,中國在2019-2023這五年中,番薯的產量都是第一,且都佔七成以上。

2019-2023世界番薯五大國。資料來源:FAO

2019-2023世界番薯五大國。資料來源:FAO

第二名也一直是馬拉威,2019-2021第三名是奈及利亞,2022-2023第三名是坦尚尼亞。第五名的變動就比較大了。

有趣的是,產量大的不一定效率高,這可從單位面積產量看出來。

2023番薯產量五大國生產效率。資料來源FAO

2023番薯產量五大國生產效率。資料來源FAO

臺灣跟他們相比一點都不差!不過,認真要比生產效率,就不是這樣了。

世界番薯生產效率最高的五國

2023世界番薯生產效率排行。資料來源:FAO

2023世界番薯生產效率排行。資料來源:FAO

可以看到,蓋亞那的生產效率真的太驚人了!

我們來看一下進出口的情形。

2023番薯出口。圖片取自ITC

2023番薯出口。圖片取自ITC

出口最多的是美國與埃及,都不是產量最大的國家呢。

進口的情況又如何呢?

2023番薯進口情形。圖片取自ITC

2023番薯進口情形。圖片取自ITC

進口番薯最多的國家居然是英國!想到亨利八世愛吃番薯派,該不會從那時到現在,英國人一直都是番薯的粉絲吧?

那麼,臺灣番薯種植的變化情形又是怎樣呢?

臺灣番薯種植情形。資料來源:FAO

臺灣番薯種植情形。資料來源:FAO

可以看到,1960-70年之間真的生產很多番薯!但是1970之後就一路滑落,到1990以後就是低檔盤旋了。

目前(2023)臺灣有8,513.10公頃的土地種植番薯,收穫198,499,025.6公斤。

那麼,臺灣的哪些地區生產最多番薯呢?

臺灣番薯生產五大區。資料來源:農業部農糧署

臺灣番薯生產五大區。資料來源:農業部農糧署

雲林的番薯生產將近全國一半,第二名是彰化,然後是台南、台中、新北。

至於生產效率呢?

2023臺灣番薯生產效率最高五區。資料來源:農業部農糧署

2023臺灣番薯生產效率最高五區。資料來源:農業部農糧署

可以看到,生產效率最高的是台南,然後是彰化、雲林、新北、台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86會員
964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email protected]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老一輩的臺灣人很常說自己是番薯,這其實有蠻多種說法。綜合一下,大概就是因為想要有所區別,所以也不知為何就選了番薯了。 番薯是少見的旋花科農作物(另外一種旋花科農作物是甕菜),生命力非常的強韌。番薯這個不折不扣的「外國人」,到臺灣以後如何呢?
Thumbnail
老一輩的臺灣人很常說自己是番薯,這其實有蠻多種說法。綜合一下,大概就是因為想要有所區別,所以也不知為何就選了番薯了。 番薯是少見的旋花科農作物(另外一種旋花科農作物是甕菜),生命力非常的強韌。番薯這個不折不扣的「外國人」,到臺灣以後如何呢?
Thumbnail
每道菜餚都隱藏情感記憶,每次遠行都開啟嶄新視野。走進花蓮縣光復鄉這片豐饒之地──太巴塱(ㄌㄤˇ)部落,和愛吃野菜甚於肉類的熱情阿美族人,學習傳統部落的飲食文化與智慧,一同發現台灣島嶼的迷人風采。沒有什麼事物比「食物」更讓人感受旅行的魅力,不同部落或小鎮有獨特的飲食文化,
Thumbnail
每道菜餚都隱藏情感記憶,每次遠行都開啟嶄新視野。走進花蓮縣光復鄉這片豐饒之地──太巴塱(ㄌㄤˇ)部落,和愛吃野菜甚於肉類的熱情阿美族人,學習傳統部落的飲食文化與智慧,一同發現台灣島嶼的迷人風采。沒有什麼事物比「食物」更讓人感受旅行的魅力,不同部落或小鎮有獨特的飲食文化,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1.農村生活的美食魅力: 鄰近產地,食材新鮮且便宜 豐富多樣的地方特色美食 2.農村文化的獨特性: 傳統節慶活動,如客家義民祭 宗教活動,如媽祖遶境和王爺出巡 多元文化交流(客家、原住民、眷村、新住民等) 3.農村生活的挑戰: 人口外流和老齡化問題 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交通、教育資源等)
Thumbnail
1.農村生活的美食魅力: 鄰近產地,食材新鮮且便宜 豐富多樣的地方特色美食 2.農村文化的獨特性: 傳統節慶活動,如客家義民祭 宗教活動,如媽祖遶境和王爺出巡 多元文化交流(客家、原住民、眷村、新住民等) 3.農村生活的挑戰: 人口外流和老齡化問題 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交通、教育資源等)
Thumbnail
現在台灣已經看不太到的景象,挑著扁擔販售食物,豆花、水果等食物,穿戴傳統帽子兼具文化傳統,讓我們觀光客總是會想拿起相機📷遠拍,當然也有遇到專門朝觀光客下手,看到觀光客說試試挑擔,這時事後要收費,但也可以購買挑擔的食物,但…會比較貴一點
Thumbnail
現在台灣已經看不太到的景象,挑著扁擔販售食物,豆花、水果等食物,穿戴傳統帽子兼具文化傳統,讓我們觀光客總是會想拿起相機📷遠拍,當然也有遇到專門朝觀光客下手,看到觀光客說試試挑擔,這時事後要收費,但也可以購買挑擔的食物,但…會比較貴一點
Thumbnail
這本以真實歷史為基底的小說以閩南語為主的對白,書中主要描寫了香蕉與蕉農的故事,而且有日治時期到民國時期的腔調,相當推薦想了解臺灣香蕉曾經外銷歷史的朋友來閱讀。
Thumbnail
這本以真實歷史為基底的小說以閩南語為主的對白,書中主要描寫了香蕉與蕉農的故事,而且有日治時期到民國時期的腔調,相當推薦想了解臺灣香蕉曾經外銷歷史的朋友來閱讀。
Thumbnail
從佛陀世界下來,經過台3線新中豐公路,前面就是關西小鎮,「關西」舊稱「鹹菜甕」,因三面環山,鳳山溪由西側流出,地形上好像一個陶甕,且本地多屬客籍移民,擅長醃製鹹菜,故稱之,後轉音為「咸菜硼」或「啣彩鳳」等名;日據時期大正九年(1920年),由於「鹹菜」客語讀音與日語的「關西」相近,而改稱「關西」
Thumbnail
從佛陀世界下來,經過台3線新中豐公路,前面就是關西小鎮,「關西」舊稱「鹹菜甕」,因三面環山,鳳山溪由西側流出,地形上好像一個陶甕,且本地多屬客籍移民,擅長醃製鹹菜,故稱之,後轉音為「咸菜硼」或「啣彩鳳」等名;日據時期大正九年(1920年),由於「鹹菜」客語讀音與日語的「關西」相近,而改稱「關西」
Thumbnail
日本羽田機場撞機與台灣彰化拔蘿蔔事件之民族性底蘊比較  
Thumbnail
日本羽田機場撞機與台灣彰化拔蘿蔔事件之民族性底蘊比較  
Thumbnail
喝茶、飲茶、品茶,你是哪一種人?臺灣茶發展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清朝與日據時期靠著茶金出口帶來豐厚的外匯收入,茶葉產業對臺灣文化產生重要影響,透過移進茶苗,精進技術品種試驗,進而獎勵推廣種植,茶葉產業的重心從原本的南臺灣移轉到了臺灣北部,更促進了全臺經濟的繁榮發展。
Thumbnail
喝茶、飲茶、品茶,你是哪一種人?臺灣茶發展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清朝與日據時期靠著茶金出口帶來豐厚的外匯收入,茶葉產業對臺灣文化產生重要影響,透過移進茶苗,精進技術品種試驗,進而獎勵推廣種植,茶葉產業的重心從原本的南臺灣移轉到了臺灣北部,更促進了全臺經濟的繁榮發展。
Thumbnail
   我在國語日報的專欄「原來作物有故事」要出版了!從2016年九月開始,大家跟著我,從小米一路看下來,不但認識了三四十種作物,也了解到它們背後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覺得很棒呢? 想要有這個專欄、甚至這本書,主要是因為植物社會史過去只有歐美版本,讓我想寫一個屬於臺灣人的版本。
Thumbnail
   我在國語日報的專欄「原來作物有故事」要出版了!從2016年九月開始,大家跟著我,從小米一路看下來,不但認識了三四十種作物,也了解到它們背後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覺得很棒呢? 想要有這個專欄、甚至這本書,主要是因為植物社會史過去只有歐美版本,讓我想寫一個屬於臺灣人的版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