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主義如何操控我們》你真的自由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原文書名: Consuming Life,初版2007年

作者:齊格蒙特˙鮑曼(Zygmunt Bauman, 1925-2017)

  1. 出生於波瀾的猶太家庭,因反猶太主義被迫前往英國定居,成為英國利茲大學社會學教授。
  2. 當代西方著名社會理論家,被譽為:「當代用英文寫作最偉大的社會學家」「後現代性預言家」。
  3. 對人類社會「現代性」有深入洞察與反思,一生寫了五十多部著作,如:《現代性與大屠殺》《流動的現代性》《共同體》《個體化的社會》等。


  你是不是曾經為了拍一張好看的IG照片,把剛買的新衣穿上、咖啡放好、擺好姿勢與拍攝角度,只為了讓自己的生活看起來更精緻美好?還是曾經在剛剛換了新手機沒幾個月後,又忍不住開始關注下一代的規格和發表會?我們以為自己在選擇,但很多時候,做選擇的是我們被植入的渴望。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工作?為什麼賺錢?為什麼不斷消費?或許,你的選擇並沒有你以為的那麼自由。其實,我們都生活在一個以消費為核心的文化裡,生活不再只是生存,而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自我展示。


什麼是消費主義?

  消費主義是一種以消費行為為核心的文化,從個人富足到國家經濟發展,都是建立在消費行為的基礎之上。相信每個人都聽過「消費可以刺激經濟發展」的說法,這就是很道地的消費主義。在古早的稀缺時代,消費的目的是為了生存,而不是滿足慾望,在當時,社會的核心是生產,社會崇尚節儉與延遲滿足。但到了現代,每個人都是消費經濟的一環,若你沒有消費,就對社會沒有貢獻。與過去以生產為中心的文化截然不同,現代消費者社會鼓勵我們透過購買和擁有來定義自己的價值,消費不再只是為了滿足需求,而是成為生活的主要目標,甚至是個體對社會應承擔的義務


消費者社會的特徵與結構

Napkin.ai繪製

Napkin.ai繪製

  相對於穩定可靠的生產者社會(作者鮑曼比喻為固體社會),消費者社會就像液體一樣,流動、不穩定。它的價值觀結構會快速變化,主張求新求變,因此它總是不斷提出新的需求、新的商品,讓我們永遠都無法真正滿足。

  在生產者社會中,只要你願意生產,可以參與社會分工,你就是合格的生產者,足以獲得身分認同。但在消費者社會中,你需要成為一個「合格的消費者」。你消費得多、越快,你就越成功。消費社會對人的認可,取決於人們的消費能力和意願。理想的消費者,需要喜新厭舊,時時接受刺激誘惑,時刻產生新的需要,追求及時滿足。消費者文化講求速度與即時滿足,卻也因此導致過剩與浪費。

消費主義是一種過剩和浪費的經濟學,也是一種欺騙的經濟學。
它寄望於消費者的非理性,而不是他們完全知情和情境的計算。
── 齊格蒙特˙鮑曼(Zygmunt Bauman)

人即是商品

  在消費者社會中,主體與客體的界線變得模糊。我們一直以為我們是購買、挑選商品的消費者,是選擇商品的主體。但其實,在這個社會裡,我們自己也成了商品(客體)。人們是商品的推銷者,同時又是自己推銷的商品本身。借用笛卡兒的話:「我買,故我在」。


標籤人生:你是誰?你值多少?(GPT繪製)

標籤人生:你是誰?你值多少?(GPT繪製)

  在傳統社會,農夫的兒子就是農夫,鐵匠的兒子就是鐵匠,貴族的身分綿延後代,很少有例外,職業的選擇也非常有限,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你是做什麼的,不需要再去經營什麼自我形象。現代人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要做什麼,成為怎樣的人。正因為選擇太多,所以你不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職業、應該做什麼。

  現在,我們購買不只是為了滿足剛需,而是為了獲得某種身份,為了把自己重新塑造成一個「商品」。比如說,我想買一件衣服,是因為我想用它來展示我的個性;我想學會某種技能,是為了讓我自己更有市場價值;我透過消費,來讓自己成為某一種人。人們在消費中完成「自我建構」的任務。這一切,都是為了獲得社會的獎賞,為了吸引關注,爭取需求和目光。而這裡的「客戶」,不一定是你的老闆,也可能是你喜歡的人、你的朋友,或者你想要成為的群體。

  我想要成為怎樣的人,就得問:我需要買什麼東西?我需要參加什麼活動?我需要把錢花在哪裡?才可以成為我想要變成的那個商品,才可以吸引那些想要「購買」我這個商品的人。我們像經營品牌那樣經營自己,企圖在眼花撩亂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尤其是在這個社交生活已經變成日常必備的時代,讓我們更必須不斷展現自己的「品質」,來吸引別人的關注。

在消費社會,人們並不消費物的本身,也就是商品的使用價值。
在這裡,物只是一個用來凸顯你個性的符號,或者只是一張門票,讓你獲得加入某個階級的資格。
──法國社會學家 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

自由選擇的背後,是責任與焦慮

自我建構已變成分裂與失焦 (Adobe Firefly繪製)

自我建構已變成分裂與失焦 (Adobe Firefly繪製)

  在消費主義的社會中,選擇的自由反而成為我們的義務——我們被迫必須選擇,這是我們無法逃避的責任。而且,我們還得公開展示自己的選擇。在過去,身份是被給定的,幾乎無從更改,階級流動是少數。但在這個液態的消費者社會裡,沒有任何身份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一項需要終身執行的任務,是一場無止境的自我規劃與不斷選擇。每天,我們都要做出各種不同的決定,來完成對自我身份的規劃;網路世界給了我們一次又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這樣的變動與不確定性,也同時加劇了身份焦慮

  消費者社會所追求的快樂,是此時此地、當下的快樂,因為只有當願望尚未被滿足時,消費者社會的經濟飛輪才會繼續轉動。因此,我們反而可以說,消費者社會的運作機制,就是要設法讓其成員持久地處在一種「不滿足」的狀態,經濟才得以持續蓬勃發展。

  被焦慮與永遠不滿足追擊的我們,能因此就斷言,消費者社會中的人比傳統生產者社會裡的人民更不快樂嗎?未必。快樂與不快樂的概念,其實是用來標示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距離。正因為如此,生活在不同時空、以不同方式過活的人,無法比較他們所經歷的幸福程度。因為在不同的社會與價值觀中,人們對「理想」的定義本來就不一樣,更何論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所以,我們無法以現在的價值觀去衡量過去的人生活得是否比現在更快樂。作者認為,嘗試比較兩者,終究只是徒勞無功。


結語

  這是一本較為學術性的書籍,書中許多論述與引用,需要查找資料才能充分理解,在閱讀上有點難度,是個特別的閱讀體驗。作者鮑曼是一位經濟學家,對於消費者社會,他並未提出具體建議,只是以學者的身份,描述他所觀察到的消費者時代的樣貌、結構與邏輯。我們能做的,就是試著用不同的視角,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當我們現在多了一個「消費主義」的視角,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視角,來重新檢視自己的每一個決定。在每一次消費、每一次選擇的當下,我們都可以問問自己:這是我真正需要的嗎?這是出於自由意志,還是市場操控的結果?

  不要讓自己成為被操控的商品, 不要讓生活變成無盡的展示, 不要讓選擇變成一場焦慮的競賽。我們不能逃離這個系統,但我們可以變得更清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iao-avatar-img
2025/04/11
很棒的分享!有些專家也提倡我們應該成為一個生產者、願意付出和給予,更能體會身而為人的意義🙂
avatar-img
快半拍成長日誌
35會員
93內容數
快半拍是小小的進步,每天前進一點點,發現微小進步中的光芒。
快半拍成長日誌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你能想像生活在沒有「上」與「下」的世界嗎? 《平面國》描繪了一個二維世界的階級、性別與思想禁錮,揭示我們對「維度」的理解有多狹隘。 若三維之外還有更高維度呢?《平面國》用幽默又犀利的故事告訴你:視角與維度限制了認知,而現實也許遠比我們以為的更深、更廣。
Thumbnail
2025/04/19
你能想像生活在沒有「上」與「下」的世界嗎? 《平面國》描繪了一個二維世界的階級、性別與思想禁錮,揭示我們對「維度」的理解有多狹隘。 若三維之外還有更高維度呢?《平面國》用幽默又犀利的故事告訴你:視角與維度限制了認知,而現實也許遠比我們以為的更深、更廣。
Thumbnail
2025/03/08
當你發現喜愛的藝術家涉及醜聞,你會選擇繼續欣賞,還是與他們徹底劃清界線? 「取消文化」真的能解決問題,還是只是一種情緒化的懲罰? 本書《大師失格》深入探討藝術與道德間互相影響的關係,探討取消文化、道德責任與個人感受之間的平衡。這場思辨的旅程,或許不會給你一個標準答案,但能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界線。
Thumbnail
2025/03/08
當你發現喜愛的藝術家涉及醜聞,你會選擇繼續欣賞,還是與他們徹底劃清界線? 「取消文化」真的能解決問題,還是只是一種情緒化的懲罰? 本書《大師失格》深入探討藝術與道德間互相影響的關係,探討取消文化、道德責任與個人感受之間的平衡。這場思辨的旅程,或許不會給你一個標準答案,但能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界線。
Thumbnail
2025/03/02
得知一位你喜愛的藝術家涉及醜聞,你會怎麼做? 藝術家的道德缺陷會影響作品本身的價值嗎? 支持失德藝術家,是否意味著我們也成為了共謀? 這本書帶我們深入探討「藝術能否與創作者分開」的哲學問題,挑戰我們對道德與藝術的界線。你是否準備好,在這個充滿矛盾與思辨的議題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Thumbnail
2025/03/02
得知一位你喜愛的藝術家涉及醜聞,你會怎麼做? 藝術家的道德缺陷會影響作品本身的價值嗎? 支持失德藝術家,是否意味著我們也成為了共謀? 這本書帶我們深入探討「藝術能否與創作者分開」的哲學問題,挑戰我們對道德與藝術的界線。你是否準備好,在這個充滿矛盾與思辨的議題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財富的真正涵義 我們或許非常熱愛一份工作,但如果這份工作是別人安排給你的,或者你無法自由決定工作時間,那麼你可能會產生心理學家所稱的「對抗心理」。 人類天生渴望掌控自己的生活,因此,即使是你熱愛的工作,一旦變成了被迫進行的任務,你也會感到抗拒。 財富的價值在於提供選擇的自由。 當你不再希望受
Thumbnail
財富的真正涵義 我們或許非常熱愛一份工作,但如果這份工作是別人安排給你的,或者你無法自由決定工作時間,那麼你可能會產生心理學家所稱的「對抗心理」。 人類天生渴望掌控自己的生活,因此,即使是你熱愛的工作,一旦變成了被迫進行的任務,你也會感到抗拒。 財富的價值在於提供選擇的自由。 當你不再希望受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隨著時代的變化,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行為也在不斷演進,特別是「悅己消費」的興起,反映出當今社會中人們對自我滿足和生活質量的重視。這種消費模式的背後,是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和社會地位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將有限的資源用於提升自身的生活品質。特別是在年輕一代中
Thumbnail
隨著時代的變化,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行為也在不斷演進,特別是「悅己消費」的興起,反映出當今社會中人們對自我滿足和生活質量的重視。這種消費模式的背後,是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和社會地位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將有限的資源用於提升自身的生活品質。特別是在年輕一代中
Thumbnail
財務自由看的是擁有多少金錢地位,還是在兼顧日常生活的同時,擁有時間的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 維持生活基本需要的金錢是需要。滿足個人欲望的物質生活是想要。 「需要」是生活的基本需求,食、衣、住此類基本的必須。「想要」是建立在獲取社會價值對成功所定義的表面價值。 努力工作,賺錢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及精
Thumbnail
財務自由看的是擁有多少金錢地位,還是在兼顧日常生活的同時,擁有時間的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 維持生活基本需要的金錢是需要。滿足個人欲望的物質生活是想要。 「需要」是生活的基本需求,食、衣、住此類基本的必須。「想要」是建立在獲取社會價值對成功所定義的表面價值。 努力工作,賺錢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及精
Thumbnail
闡述如何正確掌握思考與行動模式,擺脫金錢奴隸的命運,成為自由的知識/財富巨擘。 提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只憑努力工作難以獲得超越平均水準的成果,還探討了財富與幸福感的關係,以及人們常見的謬誤論斷。 最後強調財富積累不僅止於金融知識,更需對人性/心理有深刻認知。
Thumbnail
闡述如何正確掌握思考與行動模式,擺脫金錢奴隸的命運,成為自由的知識/財富巨擘。 提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只憑努力工作難以獲得超越平均水準的成果,還探討了財富與幸福感的關係,以及人們常見的謬誤論斷。 最後強調財富積累不僅止於金融知識,更需對人性/心理有深刻認知。
Thumbnail
在這個繁忙的現代社會中,追求自由成為了許多人的共同夢想,然而自由並非單純是一種概念,它是金錢和時間的結合,今天與你探討金錢在賦予我們時間掌控權方面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這個繁忙的現代社會中,追求自由成為了許多人的共同夢想,然而自由並非單純是一種概念,它是金錢和時間的結合,今天與你探討金錢在賦予我們時間掌控權方面的重要性。
Thumbnail
近30年來我們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就是"消費主義" 生活上成長數字最快的也是"廣告",讓我們追求"幸福感" 戰爭跟疫情都沒有比"人們不消費還要可怕" 消費主義因而產生"稟賦效應" 稟賦效應就是消費者會對已擁有的產品賦予更高的主觀價值 例如愛情是無法販賣的,就可以用"鑽石定義" 就讓擁有鑽
Thumbnail
近30年來我們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就是"消費主義" 生活上成長數字最快的也是"廣告",讓我們追求"幸福感" 戰爭跟疫情都沒有比"人們不消費還要可怕" 消費主義因而產生"稟賦效應" 稟賦效應就是消費者會對已擁有的產品賦予更高的主觀價值 例如愛情是無法販賣的,就可以用"鑽石定義" 就讓擁有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