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書 5:22-23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
前言
今天我們要來講聖靈的果子中的第六個——良善。良善其實就是「好」的意思,當我們每一次詩歌唱到「主祢是良善」的時候,其實就是在講:主祢真好、祢太棒了、Bravo!就像聽到一首很棒的歌,或是一場很感動的演講,電影就會演「觀眾都站起來拍手鼓掌」一樣。
因此,在今天的一開始,我要邀請大家,兩三個人彼此分享:你遇過別人對你做過的、最好的一件事是什麼?一件讓你覺得:「太好了吧!」的事情,給大家一點時間。
💡分享:你遇過別人對你做過「最好的一件事」是什麼? 邀請2-3人分享
透過大家剛才的分享,我們看見了:人間處處有溫情。對我來說,我也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應該是在我高中的時候,那時候明恩哥他們還住在圓山,我的學校在中正紀念堂,所以有時候我們就會約放學後在圓山一對一,然後明恩哥就會帶我吃很多好吃的。有一次我印象很深刻,和往常一樣,我們約在圓山一對一,但那一次不知道為什麼我喉嚨超痛,差不多就像確診喉嚨痛的那種刀割感,後來明恩哥就買了一杯溫溫熱熱的楊桃汁給我,我當下就覺得「太好了吧!」,雖然只是一杯熱飲,但卻令人印象深刻,到現在都還記得。後來呢,我就帶著那杯楊桃汁回家,然後好像就發燒了。
在進到今天信息的主題前,我想先邀請大家,我們一起來禱告。
🙏 禱告
神的好,比我的好,還要好
創世記 37-45
一開始,我們先一起來看在聖經舊約的一位人物,因為經文比較長,我就直接講一下他的故事。
在幾千年前的迦南,有一個人,他當時才17歲,他有10個哥哥、1個弟弟,他們家是歷經好幾代的家族企業,所以他爸很有錢。但媽媽在生弟弟的時候過世了,而這些哥哥其實和這個人同父異母,他和弟弟是媽媽唯二的小孩,所以他爸特別疼愛他,還特別自己做了一件貴族才會有的衣服給他。
聽起來很棒對不對,他根本就是富二代,他們家也是認識神、敬畏神的人,如果神就繼續祝福他們,有這麼多資源,就可以去祝福更多的人,他就完美地達成了「榮耀神,祝福人」的使命,聽起來毫無瑕疵,但事情卻不是這樣發生的。
他的名字是約瑟。
在一個平凡的日子,他去找正在牧羊的哥哥們,結果他哥哥們看到他,就把他抓了起來,丟到洞裡,當成奴隸賣給商人,約瑟就這樣被賣到埃及,富二代的生活沒了,外袍也沒了。後來發生了很多事,原本以爲事情有好轉,但他卻又接連被陷害、遺忘,就這樣一直被關在監牢裡。
我們很多時候其實也是這樣,覺得:「主啊!祢在這件事上祝福我不好嗎?為什麼要讓這些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我怎麼這麼衰?」
但我要說:神的好,比我們以為的好,還要好很多,而且是最好的。 我再說一遍:神的好,比我的好,還要好。
這太重要了!被賣、被陷害、被關在監獄的約瑟,卻因著這些契機見到了法老,然後被重用,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過去這些悲慘痛苦的經歷,卻成了一步一步使他進到神良善心意的墊腳石,如果少了任何一個事件,這樣的結果都不會發生。
讓我們回頭來看約瑟的哥哥們,約瑟17歲時被賣到埃及,30歲成為埃及宰相,然後又經過了7個豐年,20年過去了,全地鬧起了大饑荒。原先不愁吃穿的約瑟他老爸和哥哥們,現在也落到了沒有食物吃的境地,於是他哥哥們就來到了埃及買糧食,果然,他們遇到了約瑟。
不過他們並沒有馬上就認出約瑟,這部分又是一段故事了,總之,兩年後他們終於相認了。事隔了22年,約瑟當然可以憑著宰相的權力把哥哥們關起來當奴隸,積了這麼久的怨氣,如今終於可以向那些把自己人生搞成這樣的哥哥們報仇了,不過,他卻沒有這樣做,他也沒有這樣想。他把爸爸和哥哥們接到埃及來,供應食物、住處給他們,讓他們得以度過這七年的饑荒。
讓我們一起來讀這段經文:
創世記 50:20 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約瑟知道,即使經歷了這麼多看起來悲慘的事情,但這些事都仍在神的掌權中,而且神有更良善、更好的心意要成就在他身上。如果當初他沒有遇到這些事,他還在迦南當他的富二代,雖然看起來一切都是這麼的順利,但是當饑荒到來時,他們家就會都沒食物吃,不然就是只好把養的羊都宰來吃了,那他們的財產也都會歸零。
每次講到約瑟的故事,我都會想到以前國文課本有個有點像的故事,它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過不一樣的是:塞翁不知道這些發生的事會是好還是壞,但身為神兒女的我們,所發生在我們生命中的事,只有好,沒有壞。
好,是更好的敵人
講完了約瑟,接下來我們來看另一位聖經中的人物。
雖然神是這麼的良善,但人總是不願意等到神美好應許發生的時候。我們覺得神的心意太慢了、不夠好,只有我自己才知道什麼才是對我好的,當人們開始不願意相信神的美意時,人們就開始自己定義:什麼才是「好」。
也就是說,我們選擇了要自己決定: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分別善惡的樹
我們一起來讀這兩段經文:
創世記 2:16-17 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 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創世記 3:6 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
在神創造世界時,所有東西都是好的、善的,當時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也自然而然這麼覺得:既然神說是好的,那就是好的!
但當撒但來誘惑夏娃説:「沒有欸,神其實沒那麼好,妳看祂把這麼好的果子自己留著,不讓你們吃,這樣是不是不夠意思。」
你看夏娃怎麼想:「她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她其實已經不相信神所說的才是「善」的了,她選擇相信自己看見的:果子看起來很好吃;相信自己所想的:這果子吃了會有智慧。從此,罪進入人心,人選擇了自己來分辨善惡。
這也是我們常常在做的事情:今天早上有晨禱,但「我覺得」這幾天太累了,睡飽一點「對我比較好」;這個月手頭比較緊一點,「我覺得」要多留一點錢給自己「比較好」,先少奉獻一點,下個月再補;小組長問我要不要參與一個營會的服事,「我覺得」太多事、太累了,再多一個服事對我「不好」。
有沒有覺得很貼切?不過不要誤會,跟旁邊的人說:學翰哥在講他自己。這都是我曾有過的想法。
我沒有說瞭解自己的狀況不好,但我也沒有說這樣的判斷有多好,問題是:我們做選擇的依據到底是什麼?我們是在用自己的感覺,來分辨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是選擇了自己來分辨善惡?還是先來尋求神,以祂的善作為我們所選擇的道路?
良善的榜樣
主耶穌就給了我們一個很棒的榜樣,祂說:天父有說的話,祂才說,天父有要祂做的事,祂才去做;天父沒有要祂說的、做的,祂就不去說、不去做。
我們一起來讀這兩節經文:
馬太福音 26:39 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馬太福音 26:42 第二次又去禱告說:「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
這一段是耶穌上十字架前一夜,在一個叫客西馬尼的園中,很有名的一段禱告。
你看耶穌在地上行了這麼多神蹟,生病的、癱瘓的,帶到祂面前都治好了,祂救了這麼多人,卻只有三年半的時間,如果祂可以繼續醫治下去,五年、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下去,那不是可以救更多人嗎?然後壽終正寢,安祥地回到父神那邊去,多好。我想對當時的門徒們而言,他們可能也是這樣想的。
但天父卻不是這樣想的,耶穌也知道父神有一個更好、更良善的心意,所以祂才能說出:「願祢的旨意成全。」願這句話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禱告,即使環境使人挫折,我們真的看不懂神在幹嘛,但「願祢的旨意成全。」因為祂的旨意一定是最良善的。
如果耶穌沒上十字架,頂多就當時那一百年期間的人得救,人還是陷在罪的裡面。但因著神良善的旨意成就了,我們罪的問題解決了,可以重新與神連結,聖靈內住在我們心中,使我們可以活出不一樣的生命,真的要感謝主耶穌當時選擇了相信父神的良善,做出這個決定。
活出良善的關鍵
而我們要活出良善的果子,說難難,說不難也不難,最難的就是要「承認自己不良善」。你可能會想:蛤?你到底在說什麼?這就跟「想要變有錢要先承認自己沒錢一樣」,這不是當然的嗎?我就是沒錢才想要變有錢啊!
但這其實很關鍵,保羅在羅馬書講到:「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但我們其實有時候就會覺得自己還不錯,這次考試我有比上次認真準備,這學期我參加了某個活動得了獎,在教會的服事上我都盡力做到好了,這樣的我應該值得一些掌聲吧。
幾年前的我就是這樣想的,考上了建中、又上了台大,在教會也都很穩定,參與服事、牧養小組,禱告會、短宣隊也都沒有缺席,聽起來還滿不錯的吧!但後來我的生命重重摔了一跤,神讓我看見:我才一點也不良善,只不過是想要拿著這些成就跟神交換祝福罷了。
我沒有說好好為一些事努力不好,但我們這個人良不良善,真的是憑著做了幾件事就可以斷定的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歷史上那些有名的偉人是不是都該上天堂,而那些沒有辦法出頭天、資源條件比較不足的人都該下地獄?那我們到底該做到多好才「夠良善」?照這個標準,我們可能都要像主耶穌一樣被釘十字架才夠好,而且還不能抱怨、不能想著要跟神交換禮物。
我想:我們應該沒有人可以做到這麼好吧。
很顯然,靠著努力成為良善是做不到的,在神最完全的良善面前,我們自以為的好,根本算不了什麼,只是假冒為善而已。
良善的神,把最好的給了我
當我們發現:自己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恭喜你,我們終於可以進到真正的良善中了。
幾年前,當我發現自己的人生好像開始平步青雲,狀況都滿好的,這時我突然有個微小的想法:是不是不需要神,我也可以過得滿好的?不過我很快就覺得這個想法還滿可怕的,明明這些祝福都是神給的,怎麼可以這麼想呢。所以我後來就像神做了個禱告,求神幫助我可以再次知道自己是需要神的,用任何方法都可以。殊不知,這個禱告比前面那個更可怕。
當時,我有個喜歡好一陣子的女生,後來我們關係也越來越好。前面講到:當時我覺得自己還不錯嘛,在各個方面的表現都還不錯,那這段感情也是我應得的,那我就帶著感恩的心,來領受神的祝福吧!
我也都有禱告,期待事情就這樣順利發展下去。可惜事與願違,這段關係很快就被我搞砸了,我們就從此斷了聯繫。對當時的我來說,就好像天塌了下來一樣,過去自己的成就,考上了建中、上了台大又怎樣,連好好對待一個自己重視的人都做不到,現在只覺得自己很糟糕;過去那麼努力又是為了什麼?就算把書讀好、服事做好,也得不到想要的,那我為什麼還要做這些事?主啊,如果祢是良善的,祢為什麼允許這種事情發生?我看不懂祢在做什麼?
然後我就一直不太能接受神是良善的這件事,祂真的是好的嗎?那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
後來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一年過去了,我才慢慢開始比較能明白發生了什麼事。原來當時的我一點也不好,其實就是個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拿著自己做了多少好事想要跟神換禮物,根本就是積功德的心態。
但在我的惡之中,神卻仍然以祂的善待我。在後來12月聖誕月,祂讓我看見:就是因為我這麼的軟弱,自己也沒辦法脫離這樣的心態,所以主耶穌才來到世上,為了我的罪背起十字架,好讓我可以被拯救出來。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地需要神,這份救恩是多麼的寶貴。
當我後續再回頭看,才發現:原來當初我所做的那個禱告,神沒有忘記。祂把我的失敗變為轉機,原來神的道路高過我的道路,祂的意念也高過我的意念。祂的良善追趕著我,直到那比我所以為的善還要更高的善成就為止。
因此,我可以很肯定地說:神的良善,一定會讓最好的事、在最完美的時間、最好的地點、用最適合我們的方法,發生在我們身上,不會讓你錯過的!
回應
當我們說要結出良善的果子時,你會發現:靠著我們的努力是達不到的,我們再怎麼努力都沒辦法達到神的標準,更不會是為了得到獎賞才來活出良善。一直都是良善的神,把最好的給了我們,祝福也是祂本來就要給我們的,只是祂要在更好的時機點,用更好的方式,給我們更好的禮物。
還記得在信息一開始你所分享的那件「別人對你做過最好的事」嗎?良善的神其實也把最好的給了我們,那就是祂看見我們的景況,看見我們沒有辦法自己從各樣的痛苦、軟弱、黑暗中走出來,祂就把祂自己給了我們,甘願把我們的罪都扛在肩上,走上這條十字架的道路。
然後,我們才有辦法領受,然後才能從心中發出真實的信心,說出:主祢真好。
主耶穌為我而死,祂的寶血為我而流,這就是良善的神對我們所做最好的事了。
在今天信息最後,我要邀請大家從座位上站起來,我們會請敬拜團來帶我們唱回應詩歌,然後再一起領聖餐,我要邀請大家在唱的時候,來思想主耶穌十架上的愛,因著愛,祂把最好的給了我們,為要拯救我們,那就是祂自己,這就是神的良善。
🎵 回應詩歌 → 祢寶血為我而流 🫓 領聖餐
討論
- 我有沒有甚麼經歷神良善的見證?
- 請分享今天信息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