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許多剛懷孕的媽媽來說,孕吐幾乎是第一個遇到的考驗。那種說不出的噁心、早上起床就反胃、甚至吃什麼吐什麼的感覺,讓人身心俱疲。但其實,孕吐是一種很常見的生理反應,也有不少方法可以幫助緩解。
這篇文章帶你一次掌握孕吐的開始與結束時間、可能原因、緩解方式,以及孕期需要避免的行為,讓你更安心度過這段不適期。
孕吐什麼時候開始?多久才會結束?
大部分的孕吐會從懷孕第5~6週開始出現,第8週左右是最嚴重的時期。隨著身體逐漸適應荷爾蒙變化,症狀通常在第14~16週緩解。
- 開始時間:懷孕第5~6週
- 高峰期:第8週左右
- 結束時間:多數人於第14~16週後明顯改善
- 例外情況:少部分人孕吐會持續到懷孕後期(第7~8個月)
孕吐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雖然目前醫學對孕吐的成因還沒有完全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它與荷爾蒙變化密切相關。當 hCG、黃體素、雌激素在懷孕初期快速上升時,會刺激腦部的嘔吐中樞,加上黃體素讓腸胃蠕動變慢、胃酸容易逆流,自然就容易出現噁心、反胃的感覺。
此外,心理壓力與疲勞也會讓孕吐更嚴重。有研究指出,情緒緊繃的孕婦比放鬆自在的孕婦更容易出現劇烈孕吐反應。所以,除了照顧身體,照顧情緒也是一件重要的事。
不舒服怎麼辦?幾個方法讓孕吐好一點
想要舒緩孕吐,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減輕腸胃負擔。與其三餐硬吃一大份,不如將食物分成五~六小餐慢慢吃,避免一次吃太飽,也避免空腹導致胃酸過多。
飲食上建議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開油膩、辛辣、氣味重的東西。有些孕媽咪會覺得餅乾、饅頭、蘇打餅特別好入口,也有人喝薑茶、吃檸檬片能有效減輕噁心感,這些都可以嘗試看看。
另外,保持水分很重要,但記得不要一次喝太多,避免讓胃脹滿反而想吐。每次喝一小口、一整天分散補水會比較舒服。如果有頻繁嘔吐的情況,可以適度補充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來預防脫水。
適度的活動也能幫助改善腸胃蠕動,例如飯後散步十幾分鐘、避免餐後馬上躺平,有助於減緩胃酸逆流與脹氣。如果情緒常常感到緊繃,不妨練習深呼吸、聽音樂、做簡單的伸展運動,讓自己慢慢放鬆。
哪些情況可能讓孕吐變嚴重?
孕吐不是你做錯了什麼,而是身體正在努力適應新的狀態。不過,有些日常習慣的確會讓症狀變得更難受:
- 長時間待在不通風、悶熱或有強烈氣味的空間
- 過度疲勞或熬夜、睡眠不足
- 吃飽就馬上躺下,造成胃酸逆流
- 長時間空腹沒吃東西
避免這些情況,有助於讓孕吐不那麼困擾你。
孕吐會影響寶寶嗎?何時該就醫?
大多數孕吐都不會影響胎兒。懷孕初期胎兒所需營養量不高,即使媽媽吃得少、體重變化不大,只要有適度補充水分與基本營養,其實不必太擔心。
但若出現以下情況,建議儘早就醫:
- 吐到完全無法進食或喝水
- 嘔吐物中出現膽汁,伴隨嚴重脫水
- 體重比懷孕前減少5%以上
- 驗尿發現酮體、驗血出現電解質異常
這可能是「妊娠劇吐症」,需要醫療介入,例如補液或短期住院觀察。
孕吐雖難熬,但也能被溫柔對待
你不需要強迫自己「撐過去」,也不需要假裝自己沒事。孕吐確實不好受,但它是一種自然的反應,是身體正在為新生命準備的過程。
你可以慢下來一點、吃得輕鬆一點、睡得自在一點。如果真的太不舒服,就請求支援,讓自己在這趟旅程中,不是孤軍奮戰。
關注我的其他Blog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