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受害者嗎?
請不要這樣定義自己。 一旦你這麼想,就等於提前認輸了。
你可以憤怒、不甘、想報復,甚至委屈到落淚;
你可以爭吵、動手,但那些都只是短暫的發洩。 它們改變不了什麼,只會讓你內心越來越痛。
最強大的反擊,是活得比他(她)更好。
不是只變得更漂亮,而是活出真正的自信;
不是只追求穩定的工作,而是擁有選擇的自由; 不是只追求學歷,而是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擁有什麼專業能力。
你想贏嗎?
還是甘願認輸?
我,不想輸。
第一次婚姻失敗後,有人對我說:
「妳的命就是這樣,妳要認命。」
但我問自己——為什麼我要認命?
誰能替我決定我的命運?
如果我選擇放棄,我就會變成那個:
二十歲就離婚、沒有學歷、沒有工作,甚至無法自主見孩子的女人。
但那不是我想要的結局。
那段婚姻教會我三件事:
- 學歷很重要。
- 能找到工作的文憑很重要。
- 一項穩定收入的技能,更重要。
重返校園的確尷尬。
比我小的學生用異樣的眼光看我, 但我告訴自己:如果我到了三十歲還沒高中畢業,那才真的丟臉。
所以我不能停下來。
停下來,就等於放棄。那就真的輸了。
我兼職三份工作,同時上課,真的很累。
但這是我重生的唯一機會,我沒有第二選項。 這是一道只有一個答案的選擇題:往前走。
我想著孩子,想讓他們以我為榮。
這個念頭,支持著我一路走來。
我專注一件事:畢業。
沒有時間參加不必要的社交活動。
我所有接觸的人,不是學校,就是工作場合。
就算有再心儀的男孩約我,我也只能微笑拒絕。
我知道:我還沒贏,不能鬆懈。
我在大學裡認識了我的第二任丈夫,那時我 24 歲。
他數學很好,不介意我曾經離婚、有兩個孩子。 他陪我去聽我聽不懂的課——度量學、金融學、計量經濟學。 他不但能聽懂,還常向老師提問,回家也耐心教我。
他曾對我說:
「我看妳一邊工作一邊上課,你是這麼的努力,我真的很尊敬妳。」
那一刻我開始明白:
努力,不只是為了自己。
我開始被人尊重了。
不再是那個—— 被人在背後議論生活不檢點的女孩, 也不再是那位—— 早婚、離婚、被可憐眼光看待的女人。
畢業後,我們交往了五年,他向我求婚。
他是那種捧著你、寵著你、也愛著我的孩子的男人。 我們一起旅行,他靠投資過著自由生活,像夢一樣。
但夢終究會醒。
回到日本後,他變了。
開始獨自旅行,變得不快樂,把所有失敗都歸咎於我: 「婚姻讓我人生全部改變,都是妳害的。」
我沒有放棄。我照顧他、照顧他的母親、他想開公司我就幫他找客戶。
他媽媽不喜歡我穿顏色鮮豔的衣服,我只穿黑與咖啡; 她不喜歡高跟鞋,我改穿平底鞋; 她要我煮三餐,我努力學做日式料理。
我努力當一個好媳婦,只希望這段婚姻能有不同的結局。
直到有一天,我站在鏡子前,看著自己:
手因清潔用品而乾裂滲血; 臉早已沒了光澤; 身上的衣服只值一千日圓; 臃腫變形的身體。
我問自己:這是我嗎?
曾經在涉谷街頭被問是不是藝人;
曾經被稱讚「美得讓人移不開眼」; 曾經被牽著手,驕傲地介紹為「我的漂亮老婆」。
是什麼時候,我一點一滴耗光了自己?
我多麼希望這個家是完整的。
多希望孩子能有父有母陪伴成長。
但我知道,那只是我一廂情願。
他早就不常回家了,只剩我一個人撐著。
半夜三點,抱著發燒的孩子站在馬路邊攔車;
學校活動,一人完成原該兩人參與的競賽; 收拾嘔吐、強撐不倒、推行李、安撫孩子……
我問自己:
這樣的生活,對孩子真的好嗎?
他們會以我為榮,還是記得我總在疲憊與眼淚中撐著一切?
我真的非常努力了,但我的心,好累。
有一天,他說出那句話:
「我不再愛妳了,而且我本來就不是一個屬於家庭生活的人。」
眼淚靜靜地從臉頰滑落,我沒有回答。
我心裡不斷地吶喊:
那你當初為什麼要求婚? 為什麼要選擇生孩子? 你們家的「傳宗接代」跟我有什麼關係?
那個曾經那麼愛我的人,如今卻說出這麼絕情的話。
我不再需要他的愛情,我只希望他能做一個父親。
可惜,他連這一點,都做不到。
我想著如何帶孩子離開,
要如何重新開始?
沒有錢、沒有地方住、沒有工作。
我痛恨他浪費了我最好的歲月,
但我知道——
埋怨他,幫不了我。
我一次又一次地低聲下氣,
只為了換來他的改變; 但我換來的,卻是他的冷淡與鄙視。
我終於覺醒了:
我不該是受害者,
不該低聲乞求他為這個家付出。
我早就能獨自照顧孩子與家庭,
這就代表——我們根本不需要他了。
我開始感到憤怒,
而這份憤怒,是合理的。
為什麼我的付出總是被視為理所當然?
而他卻可以輕易離開, 轉頭又在外人面前裝成那個有家有愛、有妻有子的「好男人」? 對別人說,他有一個在家等著他的妻子,還有兩個可愛的孩子。
我覺得噁心
我不想當一個受害者。
即使我已經四十歲, 我依然擁有重新開始的機會。
既然他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
那就從我和孩子的生活中徹底消失。
「單親媽媽」這個身份,反而成為我的力量。
十七年的相處,十二年的婚姻——
我真的努力過了,我沒有遺憾。
當有人想把「離婚」與「單親家庭」的枷鎖套在我身上,
我不會退縮。
我不想再當一個悲傷的受害者。
因為命運從來不是命中注定。
我寧願成為一個有能力的創造者,
也不要認命成為一個受害者。
後記:
這不是一篇悲傷的故事,這是一個「重生」的起點。
我從失望中站起來,帶著我的孩子,走出全新的路。
我是誰?
我是一個拒絕認命的女人。
你也可以做到!
如果你有同樣的經歷,歡迎留言,讓我陪你一起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