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路流傳著關於馬超後裔紮根亞美尼亞的傳聞,然而這個傳聞究竟有多少真實性,確實值得探討,這也是本文的撰寫初衷。
一、故事的背景與來源首先,我先摘錄一下這則網路傳聞:《亞美尼亞史》明確記載,馬米科尼揚家族的始祖名為馬抗(也譯馬姆貢),西元三世紀由中國遷徙而來。馬抗自稱其父為中國一位國王,名叫阿爾博克,他因罪而出走波斯。當時為了追殺馬抗,中國皇帝曾派特使來到波斯,並揚言如波斯不交出馬抗,就對其發動戰爭。當時波斯薩珊王朝的君主阿爾達希爾一世不想交出馬抗,也不想因此得罪中國,就讓馬抗投奔其屬國──亞美尼亞。亞美尼亞國王特爾達特二世收留了馬抗。後來,馬抗因戰功獲得亞美尼亞國王的歡心。於是,國王就按亞美尼亞姓氏的習慣,賜馬抗姓馬米科尼揚,亞美尼亞的馬氏家族從此開始。
《亞美尼亞史》是亞美尼亞史籍的開山之作,莫夫謝斯在亞美尼亞也有「史學之父」的美譽,他大約生活在西元五世紀,距離馬抗來亞美尼亞僅200年左右。
那麼,馬抗是誰的後裔呢?我國著名歷史學家蘇仲翔認為,馬抗來到亞美尼亞的時間相當於中國的三國時代。如果參照他的姓氏、全家被誅和被中國皇帝追緝等情況,那麼馬抗為馬超後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幾乎所有的亞美尼亞人都知道姓馬米科尼揚的人的祖先來自中國,這主要是因為馬氏家族後裔出了一位為亞美尼亞爭取民族解放和獨立的民族英雄。
從上述故事的描述,我們大致可以理解,在這個故事中包含幾個重點:
1.馬米科尼揚家族的始祖來自中國。
2.投奔至波斯帝國的馬抗因中國的壓力,再度出逃至亞美尼亞。
3.馬抗家族在亞美尼亞定居,並獲賜姓為馬米科尼揚。
以下我將會針對這些,展開分析與討論。
二、故事的來源
在討論故事內容的真實性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則傳說的出處。
1.網路傳聞的出處
就我從網路上,所能檢索到的資訊顯示,這則故事最早是刊於[宣稱是]2006年1月的《環球時報》或是2006年6月的《書刊報》,由署名馬良的記者所撰寫的文章,詳細可參見由網友宣稱引自《環球日報》的內文,中國新聞網官方帳號轉引自《書刊報》的內文。其實這兩篇文章的內容幾乎相同,差別只在作者的署名的職位與一段「馬超統率西式軍團說」的文字。
這篇文章內也提到是作者於2005年「採訪」亞美尼亞後所撰寫的,因此如其內容無誤,則該文最早只會在2005或2006年,而這點則與網路檢索的結果相合。不過這也只能說明,這篇文章出現的背景,對於內容的理解還是不太足夠的。
另外,若原始出處是來自《書刊報》,考慮到《書刊報》本身只是一個類似文摘性質的報刊,其內容並不是一個有嚴謹審查的報章雜誌,因此對於刊於此報的文章,並無法擔保其準確性。而若是《環球日報》則最大的問題在,《環球日報》本身的官網根本找不到這篇文章,且所有宣稱引用《環球日報》版本的其他網路文章,全部都不是直接引用自《環球日報》,這點也是讓人十分懷疑的。
至於作者馬良在網路上幾乎找不到符合的資訊,特別是《環球日報》版的流言均宣稱他是《環球日報》駐亞美尼亞特約記者,或是駐亞美尼亞特約作者,但神奇的是,這位馬良,除了這篇報導之外,就完全沒有任何報導產出,這非常不符合新聞業的常態,顯然十分反常。此外,在查尋的過程中,我意外看到中國曾流行過一個童話──「神筆馬良」。這個《神筆馬良》是兒童文學作家洪汛濤的創作的一個童話故事,考慮到中國網路偽史編造往往會在內容中埋下線索,這個作者馬良,說不定就暗示著這篇報導純然是網友瞎扯的。
甚至連受其訪問的蘇里‧馬米科尼揚(Suri Mamikonian,根據中文發音參照亞美尼亞人名的拼寫回推)也無法找到相關的外文訊息,以他作為馬米科尼揚家族聯誼會副會長,理論上相關的資訊應該不至於找不到,然而,不要說蘇里‧馬米科尼揚本人,就連馬米科尼揚家族聯誼會都無法找到半點資訊。
此外,在《環球日報》版的故事中,還多了一段過去曾經流行的偽史,「古羅馬化將軍──馬超」的相關文字:
據史書記載,馬超家族帶有羌胡血統,與西邊的各國關係良好。有學者認為,馬超統率的部隊「不尚弓弩」,而擅長使用西式的長標槍等武器,行軍作戰採用西式密集軍陣,馬超本人也穿類似當時西方國家的鎧甲。上述情況表明,馬超家族和中西亞地區有著密切的聯繫。馬超之子為逃避追殺,選擇到中西亞避難是合乎邏輯的。
然而這個說法早已被證明是偽史,其所根基的基本假設:失落的羅馬軍團流落驪靬說,早已為諸家學者與基因研究證實,全然是謊言與虛構。
更值得討論的是,文中還提到推論馬姆貢為馬超後代的是中國著名歷史學家蘇仲翔,並宣稱曾寫過一篇論文,但有意思的是,中國歷史學界卻找不到半個蘇仲翔,只有一位以佛學與國學聞名的學者叫蘇仲翔(本名淵雷,仲翔是他的字),且他並未發表過類似文章或論文,唯一接近的是一本名為《讀史舉要》的書,但從這本書的目錄來看,顯然即使有這樣一篇論文,也不是出自他的手筆。更別提他在1995年便已經去世,完全不可能得知2005年的「採訪」內容。
從以上種種來看,這個故事顯然不會是可靠的來源,但其內容的真實性,還是可以進一步分析的。
2.亞美尼亞史家的記載
既然文中提及亞美尼亞史學家莫夫謝斯‧霍列納齊(Movses Khorenatsi)的著作《亞美尼亞史》,那麼我們也可以從這作為切入點,了解一下這個故事的根源。我通過網路檢索,找到這本書相關段落的英文版,據該書對馬米科尼揚家族起源地描述,大致翻譯如下:
他們是我們國家的祖先阿拉馬內克(Aramaneak)的後裔,但他們是在帕提亞國王阿爾塔萬(Artavan)與亞美尼亞國王霍斯洛大王(Khosrov the Great)時代來自中國──正如我從一位隨使節前來的大人物那裡聽到的那樣。他對我說:「我們國家的吟遊詩人也在他們的歌曲中說,馬米克(Mamik)與科納克(Konak)是兩位英勇的人,是一對身分高貴的親兄弟,是中國地位僅次於國王的卡南王子(Prince Karnam)之子。這個人死後,他們的國王娶了他的妻子,並生下一個兒子陳巴庫爾(Chenbakur)。陳巴庫爾的父親去世後,他繼承了父親的王位。他的兩個異父兄弟反抗了他。他們召集了一部分貴族與軍隊,宣誓團結,策劃一場謀殺兄弟的邪惡陰謀,以奪取他的王國。
馬米克與科納克在國內集結他們的軍隊,導致國家分裂。當陳巴庫爾聽到這個消息後,他也召集自己麾下的軍隊,親自出戰抵抗他們。他們彼此交戰,以劍互擊,最終,叛軍被徹底摧毀。馬米克與科納克逃亡至帕提亞國王處,該國王居住在貴霜的巴赫爾-沙哈斯坦(Bahl-Shahastan)。這兩個王國之間當時維持著和平關係。然而,陳巴庫爾國王執意向帕提亞國王要求引渡他們,「交出他們,或毀棄我們之間的和平條約。」帕提亞國王憐憫這兩個人,沒有將他們交出,反而友善地給陳巴庫爾寫信:「我已經向他們發誓,他們不會被處死。但還是保持我們之間的和平條約吧!我已經將他們送往西方,送往世界的邊緣,送往太陽歸入母體的地方。」於是,帕提亞國王下令軍隊在嚴密戒護下押送他們及其眷屬與所有的財物,前往亞美尼亞,投奔他的親族──亞美尼亞的阿爾薩息國王。他們在那裡大量繁衍,並從馬米克與科納克的後代發展成一個龐大的貴族家族。
從上面引用的文字,我們可以知道:
(1)馬米克與科納克是馬米科尼揚家族的始祖。這邊提到的馬米克,應該就是網路文章提及的馬抗(馬姆貢)。
(2)馬米克與科納克是來自中國,是卡南王子的兒子。他們的母親後來改嫁給中國國王,並生下陳巴庫爾。
(3)馬米克與科納克陰謀奪取陳巴庫爾的王位,失敗後逃往帕提亞王國。
(4)中國國王陳巴庫爾要求帕提亞國王阿爾塔班四世(Artabanus IV)引渡二人,但阿爾塔班四世沒有將他們交出,而是護送他們前往亞美尼亞。
(5)馬米克與科納克在亞美尼亞國王霍斯洛一世(Khosrov I)的庇護下,在亞美尼亞落地生根,其後代發展為馬米科尼揚家族。
對比兩造描述,可以確定亞美尼亞貴族馬米科尼揚家族的始祖馬米克是來自中國。他因家族內部的權力鬥爭被迫流亡,最終輾轉經波斯(或帕提亞)抵達亞美尼亞,並獲得亞美尼亞君主的庇護,進而建立了顯赫的馬米科尼揚家族。
然而雙方描述不合之處,也十分突出。比如馬米克流亡的背景、時間與最初接納他們的伊朗君主。不過在查找資料時,我在相同的網站中找到5世紀亞美尼亞史家拜占庭的福士圖斯(P’awstos Buzand)所寫的《亞美尼亞人史》有類似的紀載:
薩桑(Sasan)之子阿塔希爾(Artashir)去世後,他將波斯王位傳給其子沙普(Shapuh)。他們說,在他那個時代,馬米科尼家族的祖先從東北方來到亞美尼亞,那是一個在所有北方民族中首屈一指的英勇而高貴的土地,我指的是中國人的土地,關於這個民族,流傳著下面的故事。
在阿塔希爾去世的那一年,一位阿博克‧欽巴庫爾(Arbok Chen-bakur,這個名字在他們的語言中意思是「王國的榮譽」)有兩個養兄弟,名叫布赫多克(Bkhdokh)與馬姆貢(Mamgon),他們是偉大的王子。當布赫多克誹謗馬姆貢時,中國國王阿博克下令殺死馬姆貢。但當馬姆貢得知此事時,並沒有聽從國王的召喚,而是帶著隨從逃走,來到波斯國王阿塔希爾處。阿博克遣使至阿塔希爾處以戰爭為要脅,要求引渡馬姆貢。但就阿塔希爾正巧於此時去世,王位由沙普繼承。
沙普雖然沒有交出馬姆貢,但也不允許他留在雅利安人的土地上,而是將他與其隨從流放到亞美尼亞總督那裡。沙普傳話給中國國王說:「請您不要不高興,因為我的父親已經在陽光下向他發誓,所以我無法將馬姆貢交給您。但為了不給你們添麻煩,我把馬姆貢從我的國家放逐到了西方邊緣地區,這對他來說就等於死亡。所以,請讓你我之間不要發生戰爭。」因為中國人熱愛和平,所以他同意與波斯議和。
這個故事內容更接近網路文章提及的版本,換言之,網路文章提及的《亞美尼亞史》,顯然是拜占庭的福士圖斯的作品,而非莫夫謝斯‧霍列納齊的作品了。不過,不論文中提到的《亞美尼亞史》作者是誰,至少可以確定的是,亞美尼亞方面確實存在「馬米科尼揚家族源自『中國』」的說法了。
三、解構故事內容
在網路文章中,強調馬米科尼揚家族與馬超關係的重點在於:A.亞美尼亞史書說馬姆貢來自中國,且時間約當中國的三國時代;B.該家族全家被誅和被中國皇帝追緝;C.他的姓氏中有「馬」。但這些論據是否足以支撐馬米科尼揚家族是馬超後代的說法呢?我想從以下幾點解構這個故事。
首先,我就先從馬姆貢/馬米克前往亞美尼亞的時間開始討論。
若照莫夫謝斯‧霍列納齊的說法,馬米克是在帕提亞國王阿爾塔班四世與亞美尼亞國王霍斯洛一世在位期間抵達的,阿爾塔班四世於213-224年在位,而霍斯洛一世則是191-217年在位。換言之,馬米克必須是在213-217年之間抵達帕提亞,並轉往亞美尼亞,然而對照馬超的生平,時間上卻對不太上。
畢竟,馬超在211年聯合韓遂等涼州軍閥起兵對抗曹操,此後一直轉戰涼州各地,213年因楊阜、姜敘聯手設計,馬超兵敗投奔張魯,並於214年領軍入蜀,隨後加入劉備陣營,並在217-219年參與漢中戰役。確實就馬超的年齡來看,在211年當時37歲的馬超應該已經有子嗣,且這從相關的史料來看也可以確定他當時至少有1名兒子,[1]但他的兒子顯然尚未成長到可以參與戰鬥的年齡。若馬米克確實為馬超的後代,則就年齡來考慮,當是馬超的兒子,且當時至少已經成年,然而從中國方面的相關記載,卻找不到當時馬超有已經成年的子嗣在其身邊,這使得馬米克的存在顯得十分可疑。
如果我們以拜占庭的福士圖斯的說法為準,則馬姆貢逃至亞美尼亞的時間應落在240年,即波斯帝國萬王之王阿爾達希爾一世(Ardashir I)去世,其子沙普爾一世(Shapur I)繼位之年。這個時間點,確實相對於莫夫謝斯‧霍列納齊的說法更合理一點。另外,網路文章提到馬姆貢被送至亞美尼亞時,亞美尼亞國王是提里達底二世(Tiridates II),這個時間點上也可以說得通。只是蜀漢帝國直到263年才滅亡,馬超後代在蜀漢覆亡前就出亡至波斯,似乎說不太通。也就是說,然而拜占庭的福士圖斯的說法在對應馬姆貢抵達波斯的時間上是合理的,但對於整個故事的關鍵問題仍無法合理的加以解釋。
其次,亞美尼亞史書中提到的「中國」到底指的是何方?
不論莫夫謝斯‧霍列納齊,還是拜占庭的福士圖斯,都提到馬米科尼揚家族的祖先來自「中國」,而這個「中國」再轉譯為英文時寫作「Chenk」。雖說「Chenk」確實是亞美尼亞人對中國的稱呼,且馬米科尼揚家族宣稱其祖先來自中國在亞美尼亞流傳已久,但這個傳說經久不衰的原因,未必是基於事實,而更可能是出於亞美尼亞貴族對於異族血統的推崇,比如巴格拉圖尼王朝(Bagratid)聲稱擁有希伯來國王大衛的血統,而阿爾特魯尼王朝(Artsrunis)則宣稱他們是亞述國王辛那赫里布(Sennacherib)的後代。
而大部分的學者也認為,馬米科尼揚家族自稱其家族起源的故事,可能只是利用了同音字加以代換,以宣稱具有自身擁有更加高貴的血統與起源,比如專門研究古代羅馬、埃及與高加索的法蘭西歷史學家讓-皮耶爾‧馬艾(Jean-Pierre Mahé)就直指馬米科尼揚家族的中國人血統就是偽造的譜系,「馬米科尼揚聲稱自己的祖籍是中國,實際上來自於一個同音異義的詞或一種文字遊戲。在古代本都地區生存的當地部落,希臘地理學家稱之為Tzanoi,亞美尼亞史料稱之為Dshan。這個族群形成的是卡爾特利人(Kartuli)的西部分支……把Dshen與Dshan混淆後,便很容易把一個純粹的高加索家族說成是一個來自中國皇朝的家族。」[2] 亞美尼亞歷史學家尼古拉‧阿東茨(Nicholas Adontz)則認為這個傳說是「出於對異國血統的熱愛,導致混淆了čen與定居在Tayk῾附近的格魯吉亞Čan-ians (Tzanni) 或Lazi[…]族。
另外,如喬治亞裔美國歷史學兼系譜學家西里爾‧圖曼諾夫(Cyril Toumanoff)便提出馬米科尼揚家族是高加索地區的貴族,並非來自中國。馬米科尼揚家族自稱來自中國可能是一種對貴族身份的強化,藉以增強自身家族的聲望與影響力。
第三,中國史料對於馬超家族後代記載的缺乏
關於馬超的記載,最具權威的,無疑會是《三國志》,特別是其中的〈馬超傳〉,因此我先引用其全文如下:
馬超字孟起,右扶風茂陵人也。父騰,靈帝末與邊章、韓遂等俱起事於西州。初平三年,遂、騰率衆詣長安。漢朝以遂為鎮西將軍,遣還金城,騰為征西將軍,遣屯郿。後騰襲長安,敗走,退還涼州。司隷校尉鍾繇鎮關中,移書遂、騰,為陳禍福。騰遣超隨繇討郭援、高幹於平陽,超將龐德親斬援首。後騰與韓遂不和,求還京畿。於是徵為衞尉,以超為偏將軍,封都亭侯,領騰部曲。
超旣統衆,遂與韓遂合從,及楊秋、李堪、成宜等相結,進軍至潼關。曹公與遂、超單馬會語,超負其多力,陰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將許褚瞋目眄之,超乃不敢動。曹公用賈詡謀,離間超、遂,更相猜疑,軍以大敗。超走保諸戎,曹公追至安定,會北方有事,引軍東還。楊阜說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軍還,不嚴為其備,隴上諸郡非國家之有也。」超果率諸戎以擊隴上郡縣,隴上郡縣皆應之,殺涼州刺史韋康,據兾城,有其衆。超自稱征西將軍,領并州牧,督涼州軍事。康故吏民楊阜、姜叙、梁寬、趙衢等合謀擊超。阜、叙起於鹵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寬、衢閉兾城門,超不得入。進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魯不足與計事,內懷於邑,聞先主圍劉璋於成都,密書請降。
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因為前都亭侯。
先主為漢中王,拜超為左將軍,假節。章武元年,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策曰:「朕以不德,獲繼至尊,奉承宗廟。曹操父子,世載其罪,朕用慘怛,疢如疾首。海內怨憤,歸正反本,曁于氐、羌率服,獯粥慕義。以君信著北土,威武並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颺虓虎,兼董萬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懷保遠邇,肅慎賞罰,以篤漢祐,以對于天下。」二年卒,時年四十七。臨沒上疏曰:「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追謚超曰威侯,子承嗣。岱位至平北將軍,進爵陳倉侯。超女配安平王理。
從上面引文,我們可以發現,我們並無法找到關於馬超後裔具體的下落(至多只是知道馬超之子馬承繼成了他的爵位),更不用說有關於他們逃亡至波斯或亞美尼亞的具體記載。
從《三國志》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確定馬超是馬騰之子,他既不是什麼卡南王子的兒子,也不是中國國王陳巴庫爾或阿博克‧欽巴庫爾的繼兄。馬超起兵反對曹操,是因為趕到曹操勢力的進逼,並不是因為兄弟布赫多克向國王進讒言,或是因為與兄弟科納克打算謀奪王位失敗,才逃亡至帕提亞或波斯。也就是說,兩部《亞美尼亞史》中對馬米克/馬姆貢的描述,根本無法與中國史料相印證。然而,網路文章完全無視這邊存在的問題,強行讓馬米克/馬姆貢認馬超為祖先,這顯然是妄自臆造的。
即使退一步,假設馬米科尼揚家族確實是中國人的後代,並且輾轉逃至亞美尼亞。那我們首先要思考的是,不論中國史料、亞美尼亞史料都只能說明有中國人馬姆貢逃到亞美尼亞,他自稱是中國皇室的後代,如果照當時的背景,難道不是應該是東漢王室的後代嗎?怎麼可以直接因為馬姆貢的名字有個馬字,就直接認定他是馬姓的中國人?我們如果相信莫夫謝斯‧霍列納齊的《亞美尼亞史》,難道不是應該認為馬米科尼揚家族的姓氏,應該是源自馬米克與科納克兄弟的名字而來的嗎?為何在這些關鍵點上,就隨意的從中國史書中找一個看起來時間與事蹟背景好像可以攀比的人物,隨意地替他認祖歸宗?
此外,從三國時期至西晉初期,中國與波斯並非完全沒有外交往來,然而相關的外交記錄,卻從未出現如同一兩百年後才寫成的亞美尼亞史書所提及的,要求引渡馬姆貢的相關記載。這就讓這個紀錄顯得十分可疑。
最後,關於馬米科尼揚家族的起源並不是只有單一說法。
必須提到的是,馬米科尼揚家族的起源,來自「中國」只是說法之一。法蘭西譜系學家克里斯蒂安‧塞蒂帕尼(Christian Settipani)所撰寫的《黑暗時代拜占庭精英的延續──6-9世紀的高加索王公與帝國(Continuité des élites à Byzance durant les siècles obscurs. Les princes caucasiens et l’Empire du VIe au IXe siècle)》便根據史料指出,馬米科尼揚家族的始祖阿爾塔瓦斯德斯一世‧馬米科尼揚(Artavasdes I Mamikonian)曾宣稱其祖先為活躍於亞美尼亞國王提格拉內斯二世大王(Tigranes II the Great)麾下的大將馬姆凱奧斯(Mamkaios)。從這位馬姆凱奧斯生存的年代來看(公元前1世紀),若馬米科尼揚家族真是馬姆凱奧斯的後代,他們就顯然就不會是馬超的後代。
此外,從馬姆凱奧斯的名字與馬米科尼揚家族的姓氏來看,似乎暗示著兩者的關連性。也許馬米科尼揚家族真的是馬姆凱奧斯的後代,又或者阿爾塔瓦斯德斯一世‧馬米科尼揚只是從亞美尼亞人的英雄中找一個顯赫的祖先,不過如果從亞美尼亞貴族習慣將自己的先人追至外國的王室後代這點考慮,照道理說顯然是自稱中國王室後代,會比作為馬姆凱奧斯的後代更為響亮,然而史料中卻仍會出現異說,就表示馬米科尼揚家族在追認祖先上,可能在不同時代,基於社會地位的改變,而產生不同的認知。於是,馬米科尼揚家族出於增強自身家族的聲望與影響力的需要,便轉而宣稱他們是來自中國的王室後代。
四、結論
從以上論證,網路文章提及馬超後代遷徙至亞美尼亞的故事,事實上是缺乏直接史料與間接證據支持的,同時這樣的說法也是受到學術界的質疑,特別是整個故事最初的來源,是源自中國的一篇來源不明的報導,卻不存在來自亞美尼亞或其他國家的文章,這樣的情況顯然十分不可靠。
雖說馬米科尼揚家族是否來自中國,這點仍值得反覆討論,但毫無根據的認定馬米科尼揚家族與馬超存有關係,顯然就是偷換概念,即馬米科尼揚家族來自中國,即是馬米科尼揚家族為馬超的後代,但事實上,兩者並不存在必然關係,馬米科尼揚家族即使來自中國,也無法自動證明他們就是馬超的後代,不過相信此說的人,顯然無視這之間的邏輯推理,深信只要馬米科尼揚家族來自中國,就毫無疑問的是馬超的後代,這真的完全是種無知與理盲。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網路發達,這類謠言眾口鑠金,「謊話說一千遍就是真理」的情況也確實存在。在我檢索資料的過程中,已能見到論文資料庫(比如中國知網、華藝)已有收錄寫有馬超後代流落亞美尼亞的期刊論文,不過目前主要見到的都是一些所謂「科普性」的文章(也包括了這個網路傳聞的始作俑者),然而近期也逐漸發現一些非史學類的文章或論文,開始引用這個說法,顯見如果這種網路謠言不斷傳播,還是會逐漸影響人們的認知的。
[1] 關於馬超的兒子,可以確定的是,他至少有馬秋、馬承兩個兒子。在馬超轉戰天水時,從《三國志‧夏侯淵傳》的描述:「十九年,趙衢、尹奉等謀討超,姜敍起兵鹵城以應之。衢等譎說超,使出擊敍,於後盡殺超妻子。」來看,可能還有一名(或一名以上)子女,但這段文字的敘述也可能只是代表馬超的妻妾,而不及於後代,因此我也難以斷言,在天水時期馬超已有子女。
[2] 讓-皮耶爾‧馬艾,《從埃及到高加索:探索未知的古文獻世界》,(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局;2013),頁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