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四週與流感的拉鋸,終於在今晨的陽光下,劃下句點。台中都會公園的天空澄澈如洗,陽光如金粉灑落在枝葉間。我與妻子漫步在台中都會公園林蔭小徑上,任微風輕拂衣襟。歷經病痛的羈絆,重新曝曬在四月的暖陽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竟然像獲得一份奢侈的恩典。
過去半年,我開始與「正壓睡眠呼吸器」為伴,成了夜間安睡的依靠。當醫師告訴我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時,我並不驚訝。夜裡斷續的呼吸、晨起的昏沉與白日的疲憊,早已是身體沉默的警告。原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徵兆,正是生命溫柔的提醒。
若再往前追溯,十八個月前,耳際傳出陣陣無來由的「蟬鳴」,讓我一度以為自己出現幻聽。耳鳴之苦,實難為外人所理解。台中光田醫院賴仁淙醫師診斷後告訴我:這不是耳朵的問題,是腦皮層代謝不良所致,是一種「腦鳴」,是一顆過度疲憊、却依然活躍的大腦在靜默中的呼救。他說:這種症狀通常好發於思維比較活躍的人身上。我相信他的解釋,也讓我放下畏懼,多了一份溫柔對待自己的理由。回頭看,感冒難癒、腦鳴頻作、睡眠缺氧,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症狀,其實都指向同一個根源——睡眠。睡眠不只是休息,更是修復的時刻;當修復缺席,整個系統便逐一失衡。身體會用它的方式告訴你:「你的確累了,請多多関注自己。」
然而,無論身體如何疲憊,有一件事始終未曾中斷,那就是寫作。即便四肢已經沉重,思緒却仍如泉湧。文字是我與世界交通的媒介,也是我心靈最真實的呼吸。在書寫之中,我維持著清醒的節奏,也保存著最完整的自己。
我常感謝母親賞賜給我一副靈巧的腦袋,是一份無價的禮物。如今,在七十五歲生日前夕,語言文字依舊在我的電腦鍵盤間跳動,思維仍然在我腦際清澈明亮。這不是理所當然,而是珍貴的恩典,是上帝溫柔的眷顧。
這場感冒,不過是個序章,却讓我再次看見身體的訊號、生命的韌性,與心中不滅的熱愛。在這場微小卻深刻的風波之後,我當更加珍惜——陽光、空氣、沉睡、甦醒,以及每一個仍能提筆的日子。(生日前作)


台中都會公園(李建崑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