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起來沒壞 ≠ 沒壞掉 • 夏天常溫食物超過 2 小時就可能不安全 • 熱食放涼 → 請盡快放冰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1. 細菌已經繁殖,但還沒產生明顯氣味


很多導致腸胃不適的細菌(例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在繁殖初期 不一定會產生臭味,但已經足夠讓人拉肚子、嘔吐。

食物腐敗有兩種層面:

感官腐敗(看得出、聞得出)

微生物腐敗(細菌多到會讓人生病)

夏天溫度高,細菌繁殖速度快,即使聞不到臭味,可能在幾小時內細菌量就超過人體耐受量。



2. 毒素已經產生,氣味卻不明顯


有些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會產生「腸毒素」,這種毒素即使加熱也殺不掉,而且無色無味。

你吃進去的是「毒素」而不是「細菌本身」,所以聞不到也吃不出問題,但幾小時後就會腸胃不適。



3. 某些食物易腐但表面變化不明顯


像蛋、乳製品、飯、肉、蛋糕這類食物,即使看起來正常,細菌還是可能很多。

舉例:便當放在室溫 3~4 小時以上,夏天就可能壞掉,尤其是有飯、肉、蛋的話。



4. 冷氣房或陰涼地方讓你誤以為安全


很多人以為「沒有太陽照就不會壞」,但只要溫度高於 7°C 左右,細菌還是能繁殖。



小提醒:

聞起來沒壞 ≠ 沒壞掉

夏天常溫食物超過 2 小時就可能不安全

熱食放涼 → 請盡快放冰箱(最好2小時內)

加熱只能殺菌,無法去除毒素


身體是怎麼排出細菌或毒素的?

1. 腸胃排空機制

嘔吐:是身體緊急把毒素從胃部趕出去

腹瀉:腸道把污染物快速排出

通常1~2 天內會排完大部分有害物

2. 免疫系統作用

白血球會攻擊細菌

肝臟幫忙解毒,腎臟過濾出尿液

這段期間你會感覺疲累、沒胃口,是因為身體在忙著「打掃」


總結口訣(記起來就不會吃壞肚子!)


「兩小時內冰、四天內吃、七度以下存」


保存時的技巧


1. 剩菜先放涼再冰(但別超過1小時)

熱騰騰直接進冰箱會讓整箱食物升溫 → 不安全

最佳做法:放電風扇吹涼、裝小份散熱快,30~60分鐘內放進冰箱


2. 冰箱別塞太滿!

空氣要能流通,才能維持溫度平均

冰箱冷藏區塞超過 80% 容量,冷卻效果會大打折扣


3. 用保鮮盒、保鮮膜封住食物

可防止細菌交叉感染、氣味互串、食物乾掉


4. 標記時間(尤其剩菜、開封食材)

寫上製作日/開封日,幾天後看清楚該不該丟


關鍵原則:時間 + 溫度控制


1. 「室溫放超過 2 小時」就可能出事

食物在 25°C~37°C 下,細菌可能 每20分鐘繁殖一倍

熟食、飯、蛋、海鮮、便當 放在桌上 2 小時以上 → 就有風險


小技巧:「兩小時內吃掉 or 放冰箱」


夏天是食物中毒高風險季節,因為高溫(特別是 25~40°C)讓細菌在幾小時內大量繁殖。


一、為什麼是「兩小時內」這麼重要?


因為室溫下,細菌繁殖超快:

在 25°C~37°C 之間(夏天的室溫):

細菌每 20 分鐘就可以繁殖一倍

兩小時後,數量可能變成原本的上千倍



二、兩小時內是什麼意思?


是指:熟食離開「加熱狀態」或「冷藏狀態」後,在室溫放置的時間不能超過 2 小時


常見例子:

飯菜煮好後放在桌上 → 最好兩小時內吃完或冰起來

買便當回家忘了馬上吃 → 超過兩小時也有風險

帶去學校或上班的便當 → 如果沒放冰寶,中午前一定要吃掉


所以即使沒發臭也會有大量細菌滋生在食物上


即使食物沒發臭、沒變色、吃起來正常,也可能早就滋生了大量細菌。這是「吃壞肚子卻事前完全察覺不到」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什麼沒發臭卻可能已經變質?


1. 有害細菌不一定會產生氣味

很多致病菌(像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在早期繁殖時不會產生明顯的異味或變色。

食物看起來正常、聞起來正常,你就放心吃了 → 就中標了。


2. 細菌已經夠多,但你感覺不到

身體的腸胃系統不是「毒素偵測器」,不是等到臭味才出事。

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只要產生的毒素量超過一定劑量(1 微克左右),就能引起噁心、嘔吐、腹瀉。


腐敗菌(非致病性)或發酵菌大量繁殖 → 才會產生氣味(酸臭、腐敗)

但很多真正有害的細菌,在產毒之前根本不會讓你察覺


高風險食物是指容易滋生細菌、變質快、吃壞肚子的機率高的食物。這些食物在夏天(高溫高濕)或保存不當的情況下特別危險。


很多人都以為「只要把食物重新加熱就能殺菌除毒」,但事實上:


加熱雖然能殺死細菌,但無法破壞某些已經產生的毒素。


哪些毒素「加熱也無法破壞」?(關鍵)


1. 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的腸毒素

殺菌溫度:70°C OK

但它產生的腸毒素(enterotoxin)耐熱可達121°C都不完全破壞

→ 所以:即使你把飯再蒸、再微波,毒素還是活著


2. 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

常見於放太久的飯、炒飯

會產生嘔吐毒素(cereulide)→ 耐熱又耐酸

加熱殺不掉,一樣吃了會想吐、拉肚子


3. 其他毒素

包括某些肉毒桿菌毒素、真菌產生的毒素(如黃麴毒素)也有耐熱性

雖然較少見,但一旦攝入可能影響神經、肝臟



三、為什麼這些毒素這麼難對付?

毒素是「化學分子」,不是活的東西,不會被「殺死」

耐熱毒素的分子結構非常穩定 → 要破壞它需要超高溫或特殊處理

家用加熱方式(鍋煮、微波、電鍋)最高也就 100°C → 不夠破壞毒素


加熱能殺菌,但不能去毒。

真正安全的做法是:

→「預防細菌產毒,而不是吃完再補救!」


海鮮確實是夏天食物中毒的「高風險王者」之一,因為它有許多天然與環境上的特性,讓它「更容易壞、更容易讓人吃壞肚子」。


一、為什麼海鮮比其他食物更危險?


1. 蛋白質含量高 → 細菌愛吃

海鮮(特別是貝類、蝦、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胺基酸,是細菌的「大餐」

細菌在上面繁殖得更快,產毒素也快



2. 含水量高 → 更容易腐敗

海鮮的水分比肉類高 → 更容易滋生細菌或孳生寄生蟲

放室溫幾小時就可能明顯變質



3. 捕撈後處理時間慢 → 早就開始壞了

從捕撈 → 運送 → 市場 → 你買回家,這過程可能已經幾小時到十幾小時

如果溫控沒做好,中間就開始長細菌了



4. 自帶「海洋細菌」:弧菌(Vibrio)家族

**弧菌(如霍亂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是海水中的自然菌種

生魚片、生蠔、貝類 → 常常是它們的「老巢」

這類細菌耐鹽、耐濕,不容易洗掉,也不容易發現



5. 很多人吃「未全熟」的海鮮(如生魚片、涼拌)

沒有煮熟 → 細菌、寄生蟲沒死

表面看起來新鮮、無異味,卻可能已經含有病原體或毒素


總結一句話:


海鮮 = 細菌超級喜歡的食物 → 放久一點就危險

所以要新鮮、冷藏、煮熟、快速吃完,尤其夏天不要輕敵!



avatar-img
B24教育
17會員
82內容數
極簡 環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zz345a-avatar-img
4 小時前
https://shorturl.at/jwvQv https://shorturl.at/sTjKZ
B24教育 的其他內容
腳跨出去 拖後腳 重心不要丟 身體不要太前傾 手指發力 後三指捏緊 救球姿勢太醜了 框架不好 要優雅一點 挑球要夠高才不會出界 反手打對角很好 正手被動用後交叉步伐 放鬆 收緊 變拍 正手後場 反手前場 反手後場反手都不一樣 雙打打高遠比軟軟的殺球好 讓對手盡量跑大對角 要往那個
腳跨出去 拖後腳 重心不要丟 身體不要太前傾 手指發力 後三指捏緊 救球姿勢太醜了 框架不好 要優雅一點 挑球要夠高才不會出界 反手打對角很好 正手被動用後交叉步伐 放鬆 收緊 變拍 正手後場 反手前場 反手後場反手都不一樣 雙打打高遠比軟軟的殺球好 讓對手盡量跑大對角 要往那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悶熱的房間糊成了一片海,剛入八月的炎夏沒有冷氣的夜晚,失眠又輕易的找到我的位置。因為熱只想靠著電風扇擺動的方向移動,好壞並存的問題卻如影隨形,不吹風過不去這個夜晚,吹了風隔天又要頭痛了。
Thumbnail
原本每年10月開始到隔年2、3月是流感好發時節, 今年流感到了夏天還在流行,😟 由全球暖化及新冠疫情後免疫負債所致, 具體流感季節的變化待持續觀察,🗣 也使國內流感疫情持續中, 外出一定要多加留意!📍 讓我們來更加了解流感及預防方式~ 流感是什麼? 流感(Influenza)又
Thumbnail
覺者不是都達到了清心寡慾、情緒冷靜平淡的狀態嗎?我發現好像有點誤會。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Thumbnail
最近的熱,除了拼命沖澡,換衣服,在冷氣房,對美食的慾望,自然也沒有冬日來的熱切,而且很奇妙的是...夏天當季蔬菜,水果,都是因為在台灣的關係,有點時差錯亂。 當然,你可以在夏天吃到西瓜,芒果,荔枝,龍眼,卻也已經可以吃到新興梨,高接梨了,如果蔬菜葉菜類,盡情的吃空心菜(這時的空心菜是便宜又便宜),
Thumbnail
現在沒開冷氣到底要怎麼活! 教我一下好嗎
Thumbnail
阿媽之前說,五月節過後就是「熱天」了。 這週過了端午節,感受到真的是如此。不再是感覺到空氣微妙的悶熱,不知不覺流了很多汗,而是走到室外幾分鐘就快熱昏,回到室內要立刻用電風扇直吹臉部。窗外傳來熱烈的蟬鳴,午後下一場讓鞋子濕透的大雷雨,讓人深深體感這就是夏天啊! 從小開始我們家端午節就會回阿媽家包粽子
Thumbnail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很多時候先入為主的觀念才是惡意的開始。
Thumbnail
不同季節常會流行不同的疾病,如夏季的瘧疾、登革熱、腹瀉、食物中毒等,而冬季則以感冒、流感和支氣管炎為主,本文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你預防和應對這些季節性疾病。
Thumbnail
【記者許家源/綜合報導】 冬天來了,冷氣機也要休息了。但是,你知道嗎?冷氣機在停用前,有兩件事情必須要做,否則可能會導致冷氣機發霉、壞機,甚至影響你的健康。這兩件事情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冷氣機是夏天不可或缺的家電,它可以讓我們在炎熱的天氣裡享受涼爽的空氣。但是,冷氣機在運作的過程中,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悶熱的房間糊成了一片海,剛入八月的炎夏沒有冷氣的夜晚,失眠又輕易的找到我的位置。因為熱只想靠著電風扇擺動的方向移動,好壞並存的問題卻如影隨形,不吹風過不去這個夜晚,吹了風隔天又要頭痛了。
Thumbnail
原本每年10月開始到隔年2、3月是流感好發時節, 今年流感到了夏天還在流行,😟 由全球暖化及新冠疫情後免疫負債所致, 具體流感季節的變化待持續觀察,🗣 也使國內流感疫情持續中, 外出一定要多加留意!📍 讓我們來更加了解流感及預防方式~ 流感是什麼? 流感(Influenza)又
Thumbnail
覺者不是都達到了清心寡慾、情緒冷靜平淡的狀態嗎?我發現好像有點誤會。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Thumbnail
最近的熱,除了拼命沖澡,換衣服,在冷氣房,對美食的慾望,自然也沒有冬日來的熱切,而且很奇妙的是...夏天當季蔬菜,水果,都是因為在台灣的關係,有點時差錯亂。 當然,你可以在夏天吃到西瓜,芒果,荔枝,龍眼,卻也已經可以吃到新興梨,高接梨了,如果蔬菜葉菜類,盡情的吃空心菜(這時的空心菜是便宜又便宜),
Thumbnail
現在沒開冷氣到底要怎麼活! 教我一下好嗎
Thumbnail
阿媽之前說,五月節過後就是「熱天」了。 這週過了端午節,感受到真的是如此。不再是感覺到空氣微妙的悶熱,不知不覺流了很多汗,而是走到室外幾分鐘就快熱昏,回到室內要立刻用電風扇直吹臉部。窗外傳來熱烈的蟬鳴,午後下一場讓鞋子濕透的大雷雨,讓人深深體感這就是夏天啊! 從小開始我們家端午節就會回阿媽家包粽子
Thumbnail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很多時候先入為主的觀念才是惡意的開始。
Thumbnail
不同季節常會流行不同的疾病,如夏季的瘧疾、登革熱、腹瀉、食物中毒等,而冬季則以感冒、流感和支氣管炎為主,本文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你預防和應對這些季節性疾病。
Thumbnail
【記者許家源/綜合報導】 冬天來了,冷氣機也要休息了。但是,你知道嗎?冷氣機在停用前,有兩件事情必須要做,否則可能會導致冷氣機發霉、壞機,甚至影響你的健康。這兩件事情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冷氣機是夏天不可或缺的家電,它可以讓我們在炎熱的天氣裡享受涼爽的空氣。但是,冷氣機在運作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