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平安〉為蔡清河於1993年創作的膠彩畫作品,並榮獲台南市文化局〔第七屆南瀛美展.南瀛獎〕。畫作描繪一位年長婦人安坐於古厝門前,手持竹製烘火籠,一旁白犬靜立相伴,背景則為傳統家祠與香火堂。此畫取材自台灣傳統鄉居生活,以膠彩畫技法細膩呈現濃厚的人情味與歲月靜好的氛圍,具備深刻的文化意涵與視覺美感。
首先,畫家採用縱向格式構圖,集中描繪畫面中央的長者與犬隻,形成穩定的視覺重心。人物與狗並列於門廊,坐姿與站姿構成一高一低的節奏感,呈現出生活中極為自然的情景。背景中的香案、神龕與「平安」春聯則增添畫面的文化層次,象徵家族信仰與庇佑,也使整體空間具有深遠的時間感與歷史感。
其次,蔡清河運用沉穩柔和的色彩,展現膠彩畫特有的溫潤質地。人物所穿綠灰色碎花長衫與背景木門、紅磚、香案等色調和諧呼應,營造出一種舊日居家生活的親切感。畫家以層層渲染的筆法描繪老婦人的肌膚與白髮,細膩傳達歲月痕跡與生活智慧;白犬毛色潔淨柔順,神情溫馴,更添畫面之祥和。人物的神態刻畫極富情感張力。畫中老婦低頭專注於手中的烘火籠,神情恬淡,顯現出安然自得的心境;她的身影穩坐於門廊,象徵家庭核心與傳統價值的延續。犬隻仰望主人,舉止親近,形成人與動物之間的默契互動,亦象徵生活中恆常與陪伴的力量。
畫題〈平安〉不僅是畫中春聯所書文字,也為全畫定下精神主軸。「平安」作為民間文化中的核心祈願,涵蓋了身心安定、家運綿延的價值信仰。畫家將此意象具體化於一幅平凡生活景致中,未以宏大敘事誇張渲染,而是從日常片段中提煉出樸實而真摯的感動,使觀者不禁聯想到自己長輩、故鄉、童年與舊時光。
總之〈平安〉之動人之處,在其技法精湛與情感真摯的結合。畫家蔡清河以膠彩媒材之細膩語彙,靜靜描繪一幕台灣鄉土文化中的恬淡時光。畫中無喧囂動態,卻蘊含深厚的生活哲理與文化認同,既具視覺之美,也令人心神安定,誠如其名,令人由衷感受到一種「平安」的力量。

網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