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林擷英|蔡清河膠彩畫〈平安〉品賞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這幅〈平安〉為蔡清河於1993年創作的膠彩畫作品,並榮獲台南市文化局〔第七屆南瀛美展.南瀛獎〕。畫作描繪一位年長婦人安坐於古厝門前,手持竹製烘火籠,一旁白犬靜立相伴,背景則為傳統家祠與香火堂。此畫取材自台灣傳統鄉居生活,以膠彩畫技法細膩呈現濃厚的人情味與歲月靜好的氛圍,具備深刻的文化意涵與視覺美感。

首先,畫家採用縱向格式構圖,集中描繪畫面中央的長者與犬隻,形成穩定的視覺重心。人物與狗並列於門廊,坐姿與站姿構成一高一低的節奏感,呈現出生活中極為自然的情景。背景中的香案、神龕與「平安」春聯則增添畫面的文化層次,象徵家族信仰與庇佑,也使整體空間具有深遠的時間感與歷史感。

其次,蔡清河運用沉穩柔和的色彩,展現膠彩畫特有的溫潤質地。人物所穿綠灰色碎花長衫與背景木門、紅磚、香案等色調和諧呼應,營造出一種舊日居家生活的親切感。畫家以層層渲染的筆法描繪老婦人的肌膚與白髮,細膩傳達歲月痕跡與生活智慧;白犬毛色潔淨柔順,神情溫馴,更添畫面之祥和。

人物的神態刻畫極富情感張力。畫中老婦低頭專注於手中的烘火籠,神情恬淡,顯現出安然自得的心境;她的身影穩坐於門廊,象徵家庭核心與傳統價值的延續。犬隻仰望主人,舉止親近,形成人與動物之間的默契互動,亦象徵生活中恆常與陪伴的力量。

畫題〈平安〉不僅是畫中春聯所書文字,也為全畫定下精神主軸。「平安」作為民間文化中的核心祈願,涵蓋了身心安定、家運綿延的價值信仰。畫家將此意象具體化於一幅平凡生活景致中,未以宏大敘事誇張渲染,而是從日常片段中提煉出樸實而真摯的感動,使觀者不禁聯想到自己長輩、故鄉、童年與舊時光。

總之〈平安〉之動人之處,在其技法精湛與情感真摯的結合。畫家蔡清河以膠彩媒材之細膩語彙,靜靜描繪一幕台灣鄉土文化中的恬淡時光。畫中無喧囂動態,卻蘊含深厚的生活哲理與文化認同,既具視覺之美,也令人心神安定,誠如其名,令人由衷感受到一種「平安」的力量

網路圖片

網路圖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7K會員
1.3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4/25
4/23和詠恩赴中興大學藝術中心參觀「境遇雙個展」。原本只是想安靜地看畫,剛好遇到藝術中心主任林仁昱教授,承蒙他的親自導覽,使整個觀賞經驗變得很不同。
Thumbnail
2025/04/25
4/23和詠恩赴中興大學藝術中心參觀「境遇雙個展」。原本只是想安靜地看畫,剛好遇到藝術中心主任林仁昱教授,承蒙他的親自導覽,使整個觀賞經驗變得很不同。
Thumbnail
2025/04/22
面對抽象藝術,我們常問:「這是什麼意思?」但對廖修平這樣的藝術家而言,抽象不是語言的代替品,而是一種開放的感知與精神通道。他的版畫作品,不在於「說明什麼」,而是創造一種可以被觀看者反覆進入、思索的文化空間。我們觀看抽象作品,不是為了解讀,而是為了對話。
Thumbnail
2025/04/22
面對抽象藝術,我們常問:「這是什麼意思?」但對廖修平這樣的藝術家而言,抽象不是語言的代替品,而是一種開放的感知與精神通道。他的版畫作品,不在於「說明什麼」,而是創造一種可以被觀看者反覆進入、思索的文化空間。我們觀看抽象作品,不是為了解讀,而是為了對話。
Thumbnail
2025/04/21
這幅由陳淑嬌女士創作的膠彩畫〈曉春〉,完成於2017年,曾參展於107年臺中市女性藝術家聯展。畫作以膠彩技法呈現,結合東方女性的典雅形象與自然花鳥的詩意情境,展現出一種溫婉清麗、悅人眼目的藝術風格。若從構圖、色彩、人物刻畫與主題意涵等層面加以觀察,當可深刻體會其藝術魅力所在。
Thumbnail
2025/04/21
這幅由陳淑嬌女士創作的膠彩畫〈曉春〉,完成於2017年,曾參展於107年臺中市女性藝術家聯展。畫作以膠彩技法呈現,結合東方女性的典雅形象與自然花鳥的詩意情境,展現出一種溫婉清麗、悅人眼目的藝術風格。若從構圖、色彩、人物刻畫與主題意涵等層面加以觀察,當可深刻體會其藝術魅力所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幅〈平安〉為蔡清河於1993年創作的膠彩畫作品,並榮獲第七屆「南瀛獎」。畫作描繪一位年長婦人安坐於古厝門前,手中編織竹器,一旁白犬靜立相伴,背景則為傳統家祠與香火堂。此畫取材自台灣傳統鄉居生活,以膠彩畫技法細膩呈現濃厚的人情味與歲月靜好的氛圍,具備深刻的文化意涵與視覺美感。
Thumbnail
這幅〈平安〉為蔡清河於1993年創作的膠彩畫作品,並榮獲第七屆「南瀛獎」。畫作描繪一位年長婦人安坐於古厝門前,手中編織竹器,一旁白犬靜立相伴,背景則為傳統家祠與香火堂。此畫取材自台灣傳統鄉居生活,以膠彩畫技法細膩呈現濃厚的人情味與歲月靜好的氛圍,具備深刻的文化意涵與視覺美感。
Thumbnail
展覽主題「身土不二」,帶領觀者體悟生命與大地的連接。特色作品「苦行林」以抽象方式表達修行人的孤寂與堅毅。印象深刻的名畫「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等,給觀者帶來豐富的觀畫體驗與心得。藉著藝術欣賞,瞭解畫家、時代和文化瑰寶。
Thumbnail
展覽主題「身土不二」,帶領觀者體悟生命與大地的連接。特色作品「苦行林」以抽象方式表達修行人的孤寂與堅毅。印象深刻的名畫「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等,給觀者帶來豐富的觀畫體驗與心得。藉著藝術欣賞,瞭解畫家、時代和文化瑰寶。
Thumbnail
沿著台61線駛近163線道,兩側被漁塭給包圍,穿越聳立的太聖宮門,彷彿來到隱藏在另一世界的靜謐漁村。民國105年因3D立體彩繪而爆紅,後因彩繪村落遍地開花,在「蛋塔效應」下沒落。經在地媳婦怡雯姐的努力,該社區於今年六月榮獲環境部國家環境教育獎特優(第一名)的殊榮,
Thumbnail
沿著台61線駛近163線道,兩側被漁塭給包圍,穿越聳立的太聖宮門,彷彿來到隱藏在另一世界的靜謐漁村。民國105年因3D立體彩繪而爆紅,後因彩繪村落遍地開花,在「蛋塔效應」下沒落。經在地媳婦怡雯姐的努力,該社區於今年六月榮獲環境部國家環境教育獎特優(第一名)的殊榮,
Thumbnail
〔張家祖廟〕(即發祥堂)位於臺中市西屯區協和里安和路111號,本為漳州馬田張家的私人祠堂,正殿奉祀祖先牌位,左右有內外護龍(廂房),是台中市保存完好的閩南傳統民居。這座祖廟在1985年11月27日經臺中市政府公告為國家第三級古蹟;左外護龍(廂房)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Thumbnail
〔張家祖廟〕(即發祥堂)位於臺中市西屯區協和里安和路111號,本為漳州馬田張家的私人祠堂,正殿奉祀祖先牌位,左右有內外護龍(廂房),是台中市保存完好的閩南傳統民居。這座祖廟在1985年11月27日經臺中市政府公告為國家第三級古蹟;左外護龍(廂房)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Thumbnail
113/4/26~4/29 新竹縣設規師成果展 探索巷~富興陶趣導覽圖 手指一滑,故事開始 在富興村,四位新手社規師大姑姑香酥豆干張敏惠、唐盛陶藝沈雅真、松芸軒咖啡黃月琴、美園姐利用閒置的巷弄墻面創造了一幅生動的社區導覽地圖。這幅以陶藝和桐花樹材為素材的版畫,不僅美化了街道,也豐富了
Thumbnail
113/4/26~4/29 新竹縣設規師成果展 探索巷~富興陶趣導覽圖 手指一滑,故事開始 在富興村,四位新手社規師大姑姑香酥豆干張敏惠、唐盛陶藝沈雅真、松芸軒咖啡黃月琴、美園姐利用閒置的巷弄墻面創造了一幅生動的社區導覽地圖。這幅以陶藝和桐花樹材為素材的版畫,不僅美化了街道,也豐富了
Thumbnail
"白沙屯媽進香到北港朝天宮;大甲媽遶境到新港奉天宮" ​ 這也是最近我才知道的習俗,聽著北港人的淑芳姊姊說起,因為從未追隨媽祖進香或遶境活動,但能感受民間信仰的力量來自於內心的那份純粹與真誠(雖說自己是信仰佛教),還記得2007年電影《練習曲》裡的一幕,彰化老家的阿公,在等待媽祖進香時,鑽轎腳,
Thumbnail
"白沙屯媽進香到北港朝天宮;大甲媽遶境到新港奉天宮" ​ 這也是最近我才知道的習俗,聽著北港人的淑芳姊姊說起,因為從未追隨媽祖進香或遶境活動,但能感受民間信仰的力量來自於內心的那份純粹與真誠(雖說自己是信仰佛教),還記得2007年電影《練習曲》裡的一幕,彰化老家的阿公,在等待媽祖進香時,鑽轎腳,
Thumbnail
大甲鎮瀾宮是台灣媽祖信仰的代表廟宇之一。每年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現為臺灣民間信仰中受矚目的宗教盛事之一,並被列為中華民國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重要民俗之一。
Thumbnail
大甲鎮瀾宮是台灣媽祖信仰的代表廟宇之一。每年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現為臺灣民間信仰中受矚目的宗教盛事之一,並被列為中華民國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重要民俗之一。
Thumbnail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據說是西元1730年,於清雍正年間自湄洲天后祖廟恭請媽祖神像來臺。後來因香火鼎盛,於西元1732年在臺中市大甲興建小祠,直到西元1770年改建小廟為「天后宮」。西元1787年重建,才被載於臺灣淡水廳水獻中。往後由大甲士紳屢次發起重建並改為「鎮瀾宮」。每年農曆三月初「遶境進香」
Thumbnail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據說是西元1730年,於清雍正年間自湄洲天后祖廟恭請媽祖神像來臺。後來因香火鼎盛,於西元1732年在臺中市大甲興建小祠,直到西元1770年改建小廟為「天后宮」。西元1787年重建,才被載於臺灣淡水廳水獻中。往後由大甲士紳屢次發起重建並改為「鎮瀾宮」。每年農曆三月初「遶境進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